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庸的管理者正好相反,往往专注于别人的短处,专门跟别人的短处过不去。以往的考核评价制度,如同医生诊断,专找人的毛病、短处或不足,甚至找碴儿。这种考评制度从来就没有被认真执行过,只是流于形式。考评制度要利于发现一个人的长处,发现他在哪方面工作做得好,哪方面可能会做得好,需要学习些什么才能发挥他的长处,等等。
每个人都有短处,包括弱点、不足、缺点,甚至失误或错误。可是,人之“短处和长处”,就像“高峰与低谷”一样同时并存,且难以改变。没有“优点和缺点”的人,往往被称之为“平庸之辈”。组织作为一种社会性手段,可以做到用人之长,并使一个人的短处不发挥作用,至少不影响他自己的工作和成就。
管理者要学会容忍他人的短处,而不要企图使人成为“完人”或“全才”。有才能者往往自视甚高,以自我为中心,但这并不会影响这个人成为有作为的人或伟人。只有当一个人的短处影响到其优势发挥的时候,才应该考虑如何予以限制,或予以帮助和弥补。当年的艾森豪威尔将军缺乏战略知识和全局意识,他的直接上司马歇尔,担心这会影响到他发挥“组织和策划”的长处,为此,设专人予以辅佐,以弥补他战略知识的缺失或不足。顺便指出,一个组织可以容忍一个人的短处,但绝不可以容忍一个人的“恶劣品行或*”,绝不能任用“缺乏良知和良心”的人。
其次是“发挥上司所长”。有一条不成文的法则,即帮助上司晋升是下属成功的捷径。每个管理者都应该弄清楚,自己的上司究竟能做什么,有过什么成就,需要什么帮助,如何发挥他的长处?千万不要勉强上司做不擅长的事情,也不要企图改变上司,抱怨上司的短处。上司一定有过人之处,有自己的一套有效的方式、习惯和方法。下属必须据此改变或调整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以协助上司,发挥上司的长处,从而使上下一致,为整体绩效做出贡献。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序言(9)
ⅩⅩⅠ最后是“发挥自己所长”。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管理者必须清楚“限制无处不在,可干的事情也很多”,必须清楚自己干不了什么。不要为自己找借口,世上没人限制你做贡献。必须找到自己可以做而且值得做的事,弄清自己的有效工作“习惯”,不需刻意模仿他人,只做自己擅长、别人却感到困难的事情。
重要的事情优先
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有效的管理者总是先做重要的事情,所谓“要事优先”;而且,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所谓“一心不可二用”,或“不同时捕捉两只兔子”。忙忙碌碌、一事无成的人,往往低估做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且喜欢同时做几件事情;所谓“眉毛胡子一把抓”,乱了章法,乱了方寸,乱了阵脚。
一个管理者的“时间”是有限的,相对于要做的贡献来说,时间更是有限。必须“抓大放小”,分清“轻重缓急”,选择关键的事情去做;尤其要抓住关键,做成一件事情,进入良性循环,一顺百顺。不然,所有事情都会变得紧急,麻烦接踵而来,管理者就会被现实的压力牵着鼻子走,陷入恶性循环之中,最终成为紧急事务的“处理者”,而不是谋定而动、举重若轻的“管理者”。
要想做成一件大事,必须集中精力,拿出足够的时间。做成一件关键的大事,往往需要很多条件;然而,只要一个条件不具备,就可能功败垂成。面对无数变数,管理者必须不遗余力、穷尽方法。如果考虑到我们的“能力”有限,事情更是这样。必须把自己的所有长处,集中于成败的关键或机会上,这是唯一能够产生成果的办法。不能几件事情、齐头并进。只有莫扎特这样的天才,才能同时作曲数首,且都是杰作。而其他一流作曲家,甚至如巴赫、韩德尔、海顿和威尔第,都只能专心于一曲,完成后再作另一曲。
ⅩⅩⅡ当一个管理者要想专心致志于重要的机会时,必须摆脱过去,摆脱已经没有价值的事情。以免时间、精力和重要的资源,被那些不再产生成果的事情所占据。无论一个管理者多么睿智、多么有远见卓识,总是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过去的一切终究会过时或不合时宜,必须予以扬弃。管理者必须定期检讨,一旦确认某些事情没有继续做下去的必要,就应该予以终止,转向更有价值的事情。
摆脱过去或终止一件没有价值的事情并不容易。这类事情往往代表着过去的辉煌和成就,也关系着当事者的口碑、情感和面子。终止这些事情没有好的办法,需要非常的勇气和决心。对于组织而言,可以设定一个新的原则,明确规定任何制度性规范或现行的举措,都是有时效限制的或临时性的;一旦过了时限,就必须重新检讨,重新决策;否则,视同自动失效。美国联邦政府,至少有半数以上的资源,依然从事着过去或过时的事情,或者说,只是按陈旧的规章制度例行公事而已,而不能产生成果,不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摆脱过去”和“面向未来”,是两件不同的事情。不能借助于“面向未来”而“摆脱过去”,必须删去一件事情,才能进入另一件事情。如果不能终止已经失去价值的事情,就会继续占用人才,尤其是优秀的人才;如果没有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人才,就无法开始一项开创性的事业。任何开创性的事业都有风险,如果交给新人,更加危险。
序言(10)
对一个管理者而言,面向未来,选择重要的事情去做,同样需要有勇气或胆略。其中最重要的“要事优先”原则是——注重未来而不是现实,注重机会而不是现实压力,注重外部而不是内部,注重贡献而不是安全,注重创新而不是盲从。这也许是有些管理者不能卓有成效,或变得平庸的主要原因。
ⅩⅩⅢ然而,现实的管理者往往事务缠身,在现实压力面前,那些危机事件或紧急事情必然“优先”;而“具有未来意义”的机会和事情就会“暂缓”。事实上,只要暂缓,就不会启动,也许永远不会启动。这也是一个组织难以成功地走向未来,走向更大成就的原因。
有效决策的要点
管理者的基本工作就是“决策”,也只有管理者才需要做决策。管理者的决策,不是就事论事地解决“例常”问题,而是基于思想观念或高层次认识,对整个组织的存在价值、人才队伍开发和短期绩效或成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比如,20世纪初,贝尔公司的总裁费尔先生,在任职的20年时间中,做出若干项重大决策,使贝尔公司成为首屈一指的民营通信企业。还有同时代的斯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也是一位有效的决策者。这两个人有着共同的决策特征或要领,而且不同于教科书上的决策程序和方法。
第一个决策要领是,弄清决策事项的性质。有效的决策者绝不会就事论事寻找对策或方案,而总是把遇到的麻烦当做表面现象,相信真正的问题一定隐藏在背后;必须设法弄清楚事实,弄清楚这是一件什么事情,弄清楚事情的本质和全貌;然后形成思想观念,形成所谓的“高层次概念性认识”;最后从高层次观念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案。
当年,费尔对整个公司“安于现状”非常担心,意识到通信企业要想保持“民营性质”,不能采取防守政策,不能维持现状且只以盈利为目的,而必须采取积极的举措,先于政府关心大众的利益和要求,方能避免被政府收归国营。在这个思想认识基础上,费尔做出的第一项决策,就是“预测并满足社会大众的服务需求”;同时,制定一系列相应的举措来支持这项决策,包括经理人员的考核制度和公众管制委员会。
ⅩⅩⅣ只有弄清事实真相,才能把握事情的性质,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或认识,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1966年,汽车工业受到攻击,认为汽车不安全,需要改善公路,强化驾校训练。事后发现这是交通安全委员会的误解,错把“有车祸”等同于“汽车的不安全”,忽略了对事实的研究。事实真相是,3/4的肇事是由醉酒驾驶和飙车引起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依靠汽车技术的改进,使“非正常驾驶”情况下可以减免伤亡;或控制不正常驾驶行为,如自动限速装置。
像这类基于“事实和认识”进行决策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