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德鲁克管理经典-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深化,使他们更看不到外部的机会以及协同的必要。
  善用有限的时间
  时间是稀缺资源,很容易流失;人们对时间的感觉往往不可靠。某公司的董事长,非常肯定自己的时间安排,有1/3用于研究业务,1/3接待客户,还有1/3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但实际上他在这三方面没有花什么时间,只是想象中“应该是这样”。有效的管理者要记录自己的时间,对“时间花费”进行诊断,弄清楚时间用在何处、怎么消耗或被谁掠夺了?
  在时间问题上单凭感觉绝对不行,可以说,没有时间观念,把时间浪费在没有贡献的事情上,浪费在无聊的应酬或没有多大意义的社交上,是一个管理者失效的主要原因。当然,很多应酬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弄清楚自己的目标和任务,弄清楚实现目标需要多少时间。这样才能建立相应的贡献意识和成果意识,才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责任,成为一个重任在身的人,最终学会安排时间,学会如何拒绝、周旋和规避,如何应对来自他人的压力——至少不会去招惹麻烦。
  管理者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可以拒人于千里之外。管理者的自由支配时间很有限,大约只有全部工作时间的1/4;而且,地位越高的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就越少。组织规模越大,管理者的“管理关系”就越复杂,协调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就会越少。所以会有“两个人挖一条沟需要两天时间,四个人挖一条沟需要四天时间”这样的现象。
  善用时间的管理者,必须排除一切干扰,集中时间和精力于一件事情——一件值得做的事情。不要把时间弄碎了,零星时间等于没有时间。比如,腾出一两天时间,集中处理疑难问题或真正重大的事情。有一位有效的管理者,每天上班之前,在家中不接打电话,排除一切干扰,用90分钟时间研究工作。据研究发现,一个普通人“超过90分钟”精力就难以集中,而“不够90分钟”则难以处理好一件事情。
  ⅩⅦ每个管理者,只有通过工作的研究,才能弄清楚自己有多少自由支配的时间,才能下定决心,该放就放下。放下那些次要事情,或不重要、无关紧要、与贡献没有关联的事情。专注于关键事情,抓矛盾的主要方面,争取时间上的主动权。
  也只有通过工作研究,才能弄清楚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追本溯源、抓住本质,从源头上或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就事论事。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没有头绪,也就没有成效;理出头绪,事情反而简单。不然,按下葫芦浮起瓢,新的问题、新的麻烦,以及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会接踵而来,永无宁日。
  在贡献上下工夫
  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重视贡献”是一种意识,决定了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贡献意识”可以帮助管理者突破“专长、技术、职务和部门”的界限,看到外部的机会或客户的需求,看到产生成果的地方,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有效的管理者一定会注重“贡献”,懂得如何把“知识转化为成果”,为“贡献”而工作,使自己的工作和企业的成效结合起来。缺乏“贡献意识”,思考就会停止,工作就会失效,甚或一事无成。

序言(7)
对每一个管理者而言,应该关注三个方面的贡献,即扩大组织的直接成果,强化组织的存在价值,培养明天需要的人才。首先是“扩大组织的直接成果”。“直接成果”比较容易理解,诸如,企业的销售收入或利润,医院护理或治疗病人的结果,等等。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分工基础上的“协同”越来越困难,最终可能会导致整体失效或难以产生成果。这就需要管理者运用“贡献意识”,包括对“贡献”做出承诺和努力,使整个组织协调起来。这也是管理者自身存在的价值和理由。
  ⅩⅧ围绕着“直接成果”,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弄清楚,要使上司或管理当局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自己应该报告些什么?每个管理者都应该把数据、事实、知识、判断、对策、指挥、直觉或经验,贡献给自己的上司。这种“向上的贡献意识”,可以使上司做出正确的决策,使上司的决策能够有效地支持自己的工作,至少不会给自己添麻烦。
  围绕着“直接成果”,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弄清楚,究竟能为其他人、其他部门乃至整个组织贡献什么?这种“横向的贡献意识”,能使专业化的分工体系有效地协同起来,并产生更大的成就。比如,某银行“代理部”的一位新任主管,在“贡献意识”的引导下,发现“代理部”经常要与各大公司的高级财务主管打交道,帮助客户处理各种文件;从而意识到“代理部”可以成为银行及各部门的“推销员”。这样做不仅可以使银行及各部门更有成就,而且,可以使“代理部”原本单调和枯燥的工作变得更有生气。
  其次是“强化组织的存在价值”。毫无疑问,组织需要“直接成果”,就像人需要食物或营养一样,但是,一个组织还需要强化长期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一个组织的存在价值和理由,说到底,就是为谁服务以及做多大贡献。相反,一个组织如果离开了现实的价值贡献和长期的价值承诺,就会失去存在下去的理由,内部也容易涣散,产生混乱甚至解体。每个管理者有责任帮助身边的同事提高认识,提高精神境界,使大家把眼光放得远一些。一个组织只能在“全体成员”的精神境界范围内成长。
  围绕着“强化组织的存在价值”,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弄清楚,究竟应该怎样做或做些什么贡献,才能使一个组织长期存在下去?比如,某科学研究所的出版部主任,懂得如何“为组织的存在价值”做贡献,使出版刊物成为一个窗口,引发外界对本研究所的兴趣,吸引年轻的科学工作者前来应聘。
  ⅩⅨ最后是“培养明天需要的人才”。每个人都难免一死,每个人的贡献都是有限的,组织就是这样一种“工具”,用以克服每个人在“寿命和贡献”上的限度。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若不能存续,就是失败。组织必须为明天培养人才,更新或提高人力资源水准。比如,一位公司总裁,上任伊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不一样的事情,才能使公司改观并可持续发展?在这种贡献意识的引导下,他发现了一件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这就是“培养明日的经理人才”。
  善于用人的长处
  按照传统的概念,“用人所长”是指用“下属”所长或发挥“下属”的长处。这是不够的,现在的管理者还应该懂得,如何发挥上司所长和自己所长,这样才能使每一个管理者的各方关系(或称“管理关系”)协调起来,才能使管理工作变得有效。

序言(8)
首先是“发挥下属所长”。管理者要为下属设计好每一个“职务”,使每一个职务都是“常人或普通人”能够胜任的。如果一个职务设计得不好,超出了普通人的能力范畴,或需要“非凡气质”或“特殊天分”,那就找不到合适的人,谁也干不好。如果一个职务谁也干不好,就必须重新设计,要设计得使一个常人能够发挥潜质,提升才干,并获得成就感。如果一个职务设计得过于“具体或刻板”,缺乏成长和创新的空间,就不能使人通过工作获得成长和激励,而只能依赖报酬和晋升进行刺激,这样最终会导致组织内虚职或头衔过分膨胀。
  与“职务设计”相对应的就是“选拔人才”,即为每一个“职务”配置合适的“人才”,也称“人事结合”。管理者必须本着“发挥下属所长”的原则,去关注下属的长处,依据下属的长处安排职务工作,并使其长处得以发挥。
  ⅩⅩ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一个人无论多么有才、十全十美,比起整个人类拥有的知识和能力,比起组织拥有的力量来,都无足挂齿。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如何把平凡的人组织起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组织起来的力量就在于“发现并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即便像林肯这样的伟人,也要在不断试错中成长,才能成为有效的管理者,他在任命了三位总司令之后,才学会如何用人之长。
  平庸的管理者正好相反,往往专注于别人的短处,专门跟别人的短处过不去。以往的考核评价制度,如同医生诊断,专找人的毛病、短处或不足,甚至找碴儿。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