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理热潮是怎么开始的(1)
从忽视管理转变为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再到后来特别重视和强调管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结果之一。首先引起人们关注管理的,是美国制造产业在战争期间所取得的杰出绩效(不过,就英国管理人员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而言,其当时所受到的关注远远少于它应该得到的关注)。结果,管理作为一种实践、一门学科,作为社会与经济以及伦理问题的核心,在美国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但是,这一管理热潮却是由一个非美国人触发和倡导的。战后,英国第一届工党政府财政部长斯塔福·克里浦斯(Stafford Cripps,1889—1952)爵士是一位坚定的社会主义者。但也正是克里浦斯率先认识到:管理是使英国经济恢复并促进其发展和取得杰出绩效的动力所在。也是克里浦斯组织了由英国实业家和管理人员组成的生产率考察团,并派往美国学习管理的秘密。同时,也正是克里浦斯的这种做法,使全世界(其中包括许多美国人)相信:管理是美国人的创举。
在英美之间开始互派生产率考察团数年之后,马歇尔计划开始了,而管理在其中占有中心地位。马歇尔计划开始运用管理手段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复兴。可以说,马歇尔计划的成功,使得管理成为一种时尚——畅销工具。一时之间,人人谈论管理,人人学习管理。
不久之后,日本也步西方之后尘。在经过美国的长期占领以后——在1950年重新获得自主权以后,当日本政府和日本工商界开始有计划地重建日本经济时,日本人首次谈到了管理热潮。当时,他们利用管理,并将其视为经济复苏的核心动力和关键因素。
同时,对管理的关心,很快也扩展到发展中国家。在印度和巴西、在非洲的新独立国家、在东南亚各国,都组建了管理协会,并创建了管理学院。一时之间,管理逐渐成为政府和企业界共同关心的主题。
最后,管理热潮波及共产党主导的国家。一个接一个的欧洲共产*家,从南斯拉夫开始,接着是波兰、匈牙利和捷克,纷纷建立起管理学院和管理研究所,开始翻译西方的,特别是美国的管理书籍,开始讲授管理学,并把管理视为解决经济发展停滞的重要手段。后来,就连苏联也开始关注管理。在1969~1970年,苏联不仅创建了两所高层管理学院,而且也开始讨论在重要产业和商业企业中实施自治管理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管理
实际上,管理热潮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甚至比对发达国家的影响还要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首先就意味着管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早期,就已经明显表明: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管理是决定性的因素。显然,经济学家把“发展”视做“储蓄和资本投资的函数”的传统看法,已经不足以确保经济与社会发展了。事实上,储蓄和资本投资并不能导致管理和经济的发展。相反,是管理导致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而导致了储蓄和资本投资的发展。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正如在拉丁美洲十分流行的口号所表明的,“发展中国家并不是在发展上落后,而是在管理上落后”。
对管理的兴趣迅速在各个发展中国家扩散开来。在孟买、墨西哥、西非、土耳其和伊朗等地,纷纷创建了管理学院、管理研究所和管理协会。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管理热潮是怎么开始的(2)
同时,随着管理备受关注和管理的有效运用,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巴西得到了快速发展,像伊朗这样一个贫穷而落后的农业国也发展很快。所有这些,都要归功于管理的影响。再如,墨西哥迅速发展的根源,在于管理;哥伦比亚所实现的巨大进步,也是由于管理。事实上,在上述的大多数国家中,许多开创性的管理工作,都是由以墨西哥蒙特莱(Monterey)的技术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和哥伦比亚加里(Cali)的德瓦尔大学(Universidad del Valle)等为代表的机构所组织的一群人来完成的。
实际上,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经济和社会方面实施快速发展的地方,都特别强调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管理人员和推动管理的发展。可以说,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正是上述工作的结果。
然而,在同一时期,也日益清楚地表明: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管理人员和管理的发展还不够快,以致未能带动经济和社会的充分发展。从人口的爆炸性增长这一视角来看,更是如此。同时,下列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明显:我们还不知道如何把管理知识、管理学科、管理视野和价值观移植到新的、不同的社会和文化中去。而且,把管理能力有效地移植到发展中国家去的那种转移机构——多国公司,也相当模糊并存在争论。(我们将在第59章,多国公司中予以讨论。)
把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从发达国家移植到发展中国家去的任务,迅速地推动和开发企业家精神和管理能力以便能满足发展中世界的期望的任务,依旧是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
管理类图书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就:它们成了畅销书,如阿尔弗雷德·斯隆的《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My Years with General Motors;Doubleday,1964)。就连对管理进行讽刺的书也成了畅销书,如罗伯特·唐森(Robert Townsend)的《更上一层楼》(Up the Organization;Knopf,1970)。在这些图书中,虽然充满了深奥而晦涩的管理术语和管理行话(在几年以前,只有少数的内行才懂得这些术语和行话),但它们当时的读者群却是广大公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有关管理的全部书籍连一个普通的书架都装不满。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仅美国出版商每年就要出版好几百种管理书籍——一年之中所出版的管理图书大约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所有年代出版的图书总数的四五倍之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只有哈佛大学讲授管理学课程;而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时候,全世界讲授管理学的商学院可能已经数以百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几乎完全没有高层管理教育;而到了70年代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数得清全世界到底有多少高层管理课程、高层管理讲习班、专业学院、专业研究所、教师进修学院以及其他面向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和训练机构。
管理热潮的终结(1)
像所有热潮一样,管理热潮也随着自身延伸过远(即过犹不及)而走向终结。最初的征兆——也是任何热潮所遇到的典型情况,是出现了一些预言“管理热潮会永久持续下去”的书籍。在1967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加尔布雷思(JKenneth Galbraith)在一本世界性的畅销书《新产业王国》(The New Industrial State,Houghton Mifflin出版公司;1967年)中预言:大公司中的职业管理人员已经运用各种现代管理技术把自己武装起来,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无法被任何力量,如股东或政府,所代替。当这个预言出现的时候,正是职业管理人员的地位开始受到那些倡导“资产管理”的接管人排挤的时候。当时,这些接管人赢得了那些看似温顺而无力的股东们的热心的全力支持。
一年以后,法国的新闻记者——政治家吉恩贾克斯·塞尔旺施赖伯(JeanJacques Servan Schreiber)出版了另外一本畅销书——《美国的挑战》(英译本由Atheneum出版公司出版;1968年)。在这本畅销书中,吉恩贾克斯·塞尔旺施赖伯预言:美国的管理人员正在接管全世界(或至少是欧洲),在美国和欧洲之间存在着“管理差距”,这种差距使得美国的主导统治成为不可避免的命运。这个预言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媒体大号标题的青睐和欢迎。当时,正是欧洲经济超越美国,而美国经济在欧洲和日本的进攻之下采取守势的时候。
到了1970年,加尔布雷思和塞尔旺施赖伯的讲法,开始显得有些幼稚了。管理热潮已经过去了,而且它并不是轰轰烈烈地结束的。事实上,从外表上看,人们几乎看不出有任何迹象能够表明发生过什么事情。
只有在英国,出现了大量管理人员失业,而这恰恰反映了英国经济的普遍萧条状态和企业合并与接管的浪潮。但是,对于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得到快速发展和实现急剧扩张的管理咨询公司而言,它们突然发现自己的营业额远远低于原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