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他“能省则省”的原则。
无论生意做多大,要想取得更多的利润,节约每一分钱,实行最低成本原则仍然是非常必要的。要知道,节约一分钱就等于赚了一分钱。节约每一分钱,把钱用在刀刃上,这应该是理财的基本要求。
20?让每一寸土地都生长出黄金来
老希尔顿创建希尔顿旅店帝国时,曾指天发誓:“我要使每一寸土地都生长出黄金来。”
无疑他是天才,天才特有的目光使他从不忽略任何一次生财的机会,任何一寸他拥有的土地都不会休闲静睡。
70年前,希尔顿以700万美元买下华尔道夫阿斯托里亚大酒店的控制权之后,他以极快的速度接手管理了这家纽约著名的宾馆。一切欣欣向荣,开始进入最佳营运状态。在所有的经理们都已认为充分利用了一切生财手段,再无遗漏可寻时,希尔顿依旧像园丁一样,一言不发地查找着可能被疏忽闲置的菜地。
人们注意到,他的脚步时常在酒店前台停顿,他的眼光像鹰一样,注视着大厅中央巨大的通天圆柱。当他一次次在这根圆柱周围徘徊时,侍者们都意识到,他又会想出别人意想不到的高招了。
希尔顿独自推敲过这些柱子的构造后发现,这四根空心圆柱在建筑结构上没有支撑天花板的力学价值。那么它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美观吗?但没有实用价值的装饰,无异于空间的一种浪费。希尔顿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一箭只射一雕。
于是,他叫人把它们迅速改造成四根透明玻璃柱,并在其中设置了漂亮的玻璃展箱。这回,这四根圆柱就不仅仅是装饰性的了,在广告竞争激烈的时代,它们便从上到下充满了商业意义。没过几天,纽约那些精明的珠宝商和香水制造厂家便把它们全部包租下来,纷纷把自己琳琅满目的产品摆了进去。而老希尔顿坐享其成,每年由此净收24 000美元的租金。
◇欢◇迎访◇问◇BOOK。◇
第7节:第二章理财应开源与节流并重(2)
当这些普普通通的柱子已转变为种金之地时,希尔顿又到别的地方徘徊去了。
天才是不相信结局的。在别人看似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现状中,希尔顿依旧不停地寻找着生长金子的每一条缝隙。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叹息机会总不来光顾,其实机会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机会的慧眼。
21?比尔·盖茨的小气
众所周知,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是当今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的个人净资产已经超过美国40%最穷人口的所有房产、退休金及投资的财富总值。简单地说,他六个月的资产就可以增加160亿美元,相当于每秒有2 500美元的进账。然而,比尔·盖茨的节俭意识和节俭精神比他的财富更令人惊诧。
从微软创业时起,比尔·盖茨就非常注重节俭。一次,兼任微软总裁的魏兰德将自己的办公室装饰得非常气派,比尔·盖茨看到后非常生气,认为魏兰德把钱花在了这上面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他对魏兰德说微软还处在创业时期,如果形成这种浪费的风气,不利于微软的进一步发展。
即使在微软开始成为业界营业额最高的公司时,比尔·盖茨的这种作风也没有改变过。1987年,还是在比尔·盖茨与温布莱德相好的时候,一次,他们在一家饭店约会,助理为他在该饭店订了间非常豪华的房间。比尔·盖茨一进门便发呆了,一间大卧室、两间休息室、一间厨房,还有一间特大的、用于接见客人的会客厅。比尔·盖茨简直气蒙了,禁不住骂道:“是哪个混账东西干的好事?”
有一次,比尔·盖茨到台湾去演讲,他下飞机后就让随从去下榻的宾馆订了一个价格便宜的标准间。很多人得知此事后,大惑不解。在比尔·盖茨的演讲会上,有人当面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您已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了,为什么要订标准间呢?为什么不住总统套房呢?”
比尔·盖茨回答说:“虽然我明天才离开台湾,今天还要在宾馆里过夜,但我的约会已经排满了,真正能在宾馆的这间房间里所待的时间可能只有两个小时,我又何必浪费钱去订总统套房呢?”
比尔·盖茨一年四季都很忙,有时一个星期要到四、五个国家召开十几次会议。每次坐飞机,他通常都坐经济舱,没有特殊情况,他是绝不会坐头等舱的。
有一次,在美国凤凰城举办电脑展示会,比尔·盖茨应邀出席。主办方事先给他订了张头等机舱的票,比尔·盖茨知道后,没有同意他们的做法,最后硬是换成了经济舱。还有一次,比尔·盖茨要到欧洲召开展示会,他又一次让主办方将头等舱机票换成经济舱机票。
在生活中,比尔·盖茨也从不用钱来摆阔。一次,他与一位朋友前往希尔顿饭店开会,那次他们迟到了几分钟,所以没有停车位可以容纳他们的汽车。于是他的朋友建议将车停放在饭店的贵客车位。比尔·盖茨不同意,他的朋友说:“钱可以由我来付。”比尔·盖茨还是不同意,原因非常简单,贵客车位需要多付12美元,比尔·盖茨认为那是超值收费。比尔·盖茨在生活中遵循他的那句话:“花钱如炒菜一样,要恰到好处。盐少了,菜就会淡而无味,盐多了,苦咸难咽。”
是比尔·盖茨小气,吝啬到已成为守财奴的地步了吗?当然不是。事实上,比尔·盖茨并不是那种悭吝的守财奴——比如,微软员工的收入都相当高;而且,还为公益和慈善事业一次次捐出大笔善款,他还表示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95%的财产捐出去……看来,这位世界首富跟那种“一掷万金、摆谱显阔”的富翁迥然有异。
真正节俭的人有能力讲究奢侈铺张浪费,但是从内心里并不愿意这样做的人才是具有节俭美德的。
节约体现的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成熟与理性的生活方式。
现在流行一个新名词:新抠门主义。在现在的都市中涌现出一群人,他们的收入也算可观,可是在消费上却精打细算,该花的钱,出手大方,该节俭时必须节俭,日子过得津津有味。
时下,人们所说的抠门不再是过去的那种节约一度电、节省一分钱的概念,也不是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口号。而是对过度奢侈和繁琐的一种摒弃,崇尚的是一种简单生活。不是以不消费或减少消费为节俭标志,而是在正确的理财理念下用尽量少的钱获取尽量多的享受,满足尽量多的需求。
要理好财必须从做好节约一点一滴开始。点点滴滴节约的事情虽小,但意义很大,一是培养了节俭理财的良好习惯,二来也是积水成渊,集腋成裘。所以,我们不应因为一些应该节俭的点滴小事而不为。理财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节俭做起,必须用心去做。
22?养成量入为出的习惯
“量入为出”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开支的限度。 “量入为出”,是我国古代哲人对当家理财的精髓总结,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量入为出”从来就是人们理性消费的基本原则,违背了,就会造成理不清的消费债务链,就会削弱人们未来的消费能力。正如米考伯先生(英国作家狄更斯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一个人物)所说:“一个人,如果每年收入20英镑,却花掉20英镑6便士,那将是一件最令人痛苦的事情。反之,如果他每年收入20英镑,却只花掉19英镑6便士,那是一件最令人高兴的事。”
BOOK。▲虹桥▲书吧▲
第8节:第二章理财应开源与节流并重(3)
有人或许会说,“这个道理我们知道。这叫做节约,就像吃蛋糕,蛋糕吃完了就没有了。”但是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身体力行又是一回事,很多人就是在明知这个道理的情况下破产的。
2007年12月17日“BBC中国网”有这样一则新闻:20世纪80年代英国著名的电视新闻记者、主播艾德·米切尔由于负债累累,沦为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艾德·米切尔走红的时候,主持过独立电视公司ITN晚上10点的新闻联播,还曾采访过英国及世界级别的政界要人,其中包括英国前首相撒切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