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什么是金融,当时真的没有什么概念,不过既然要考试才能进入,那就应该是好东西吧;再想到能够进光华的,英语应该都很好,竞争将是异常激烈,于是暑假就在新东方疯狂地学英语。在公布金融班录取名单的时候,我估计名单应该是按照成绩从高到低排列的,就直接从下往上看,在倒数第二的位置上发现了自己的名字……可以说我是踩着分数线混进了金融班。
虹桥门户网。
第23节:懵懂的大一 思索的大二
懵懂的大一
在受了多年应试教育的折磨之后,曾经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幻想。记得在上高二的时候就给自己的大学作了这样天堂般的规划:大一,看完金庸、古龙所有的武侠小说;大二,看完中外所有的经典电影;大三,玩穿所有经典的电脑游戏;大四,看完中外所有的经典名著。进入大学,才发现,原来在大学里面,也还是要学习、要努力的。光华金融班第一次开会,来了很多老师,每一个都在讲在中国金融的〃黄埔军校〃里,竞争将如何激烈,压力将如何大。现在印象最深的,是最后讲话的一位老师,他对我们说〃Take it easy,enjoy yourself〃(放轻松,享受生活)。当时,我们都一笑过去了,现在想起来,这句话真的很重要。
由于性格属于天生比较内向的那种,来到大学后,我便开始延续高中时候的生活。命运在高中阶段对外向和内向的人真的是平等的,甚至对内向的人更加青睐一些。能够静下心来与书本和数字打交道,更加容易通过高考的选拔……毕竟,所有的试卷都是由文字和数字组成的。因此,上大一的时候,尽管置身于北大的〃百团大战〃,而身边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加入到各类学生社团的时候,我不属于任何组织,因此也没有什么机会认识高年级的学长学姐,也不知道大学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应该追求什么,于是把自己限制在很小的圈子里面,主要只和高中在北大的同学以及现在班上的一些同学打交道。更多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独处,看几本书,做几道题,在黑暗中探索着自己的道路。当时甚至不觉得自己是在黑暗中探索,倒是很满足于那种懵懵懂懂、傻傻乎乎的生活状态。看到好友要转到其他学院的时候,心中充满了不解和迷茫;看着周围的同学在各种学生社团里活跃着,我对他们喧闹的生活也没有产生过什么羡慕:你们忙你们的吧,我过我自己的大学生活好了,徜徉在〃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里面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不过我和周围同学的关系还是很融洽的,光华的同学都是很好的,我不去冒犯他们,他们也会很友好地对待我,他们不会取笑我的笨拙或者在某些方面的无知,而且如果偶然帮助过他们,他们也一定会心存感激。
由于金融实验班大一的时候进行英语强化,我们除了上本专业的课程之外,还要上英语系的所有课程,一个星期的课程曾经高达45个学时,因此课业负担还是比较重的。能够坚持下来,还得益于高中时期在华中师大一附中理科试验班里接受的严格训练。高中的时候,我先是主攻计算机竞赛,后来主攻物理竞赛,在老师的指导下已经学习了高等数学、一些计算机编程技巧和部分线性代数,因此大一时最令大家头疼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计算机(主要讲Visual Basic)并没有花费我太多的时间。笨鸟先飞,我在大学期间能够比较轻松地保持较好的成绩,很多要归功于高中时候老师的辛勤教育。
大一虽然过得平淡无奇,但也并不是一杯白开水。和我们班另外七位同学以及班主任老师一起组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是一份难忘的经历。在经历了八个月的精心准备和初赛、复赛的层层筛选之后,我们终于走到了决赛台上。尽管,我们最后只拿到了一个铜奖,尽管,也许将来回过头来,这个经历或许根本不值得一提;然而,贯穿其中的,是无数个第一次的体验。本来想写自己的感想,但是队友徐惊蛰写的一篇感想实在是太好了,以至于我现在再多写点什么,都会构成一定程度上的抄袭与剽窃,所以还是引用她写的几句话吧:〃这走过的日子,流转的时光,里面有太多挥之不散的记忆。穿行,身后是一片喧哗;回首,昨日还历历在目。总是庆幸有这样一段长长的时空,这样一群人,他们一同书写一个故事:关于创业和成长,欢乐与挑战,关于分担和分享。〃
思索的大二
对大一的生活状态给出一个评价真的很困难,尽管我在大二的时候一直在思索这样的一个问题。自己上大二时,大一金融班有一个同学让我比较摩根斯坦利和高盛这两家投资银行的情况。我当时的感觉,真的可以用〃震惊〃来形容,因为我自己大一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投资银行为何物,更不知道在很多同学的眼里,能否进入投资银行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志。然而,现在回想起来,大一的生活其实是最无忧无虑的,因为了解得少,所以少了很多世俗、功利的想法、动机和行为;因为了解得少,所以心中的忧虑也少。当然,这也是有一定代价的,就是起步会晚一些。可是我总觉得,如果一上高中就把目标放在北大、清华,可以说是很有志向的;然而如果刚进大学校门就把目标紧盯投行、咨询,在豪情背后未免会多一些淡淡的悲哀。正如一个师兄曾说的:〃好好地享受你在北大的生活,找自己喜欢的人去未名湖逛逛吧。奋发有为是好事,但是太目标化了就不好了。〃光华还有一个师兄,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拿到了通用电气和麦肯锡咨询公司的录用通知,然而最后他把这两家都给拒掉了,选择了在光华继续读博士。在很多人眼里,他的决定是令人难以理解的……能够进入麦肯锡,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啊。这位师兄是这么解释的:孟子有句话说得好……〃君子不器〃,其意思就是说,要想有所作为,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器物来看待,更不能以器物层面上的成功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光华金融给了大家一个光环,可能在找工作的时候又想戴上高级写字楼和高薪的光环,但如果那些不是自己追求的东西,光环的价值又在哪里呢?很多人不同意去投行、咨询就是因为是去当一种器物。我由于经历有限,对此也没有多少发言权,不过平心而论,和多数人一样,我对这两种职业,也还是很感兴趣的。但是,这毕竟给了我们一种思考,一种在喧嚣的浮华后面不一样的声音,让我们的眼光更加开阔一些。
▲虹桥▲书吧▲BOOK。
第24节:紧张的大三(1)
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强调〃人际交往能力〃,很可惜,由于从小缺乏相关的锻炼,再加上遗传的因素吧,我的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差,我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尽管周围的人很少会对我给出负面的评价,但是我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还是很没有信心的。记得上大一的时候,在各种场合,我见到陌生人都感到很紧张,因此总是尽量和熟人在一起。进入大二,我开始意识到这是一个很致命的问题……就算读完博士然后到大学里面当一个老师,也还是要和人打交道的,于是就加入了几个学生社团,又当选了院学生会的调研部部长。我开始逼着自己和人打交道,去给素不相识的人打电话,拉赞助、谈判、说服……这个过程虽然有时候能带来一些成就感,但是在每次打电话之前,我都要倒吸几口凉气。试图改变自己的性格是痛苦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或许能够做的,只是改变一下外在的表象,然而即使是改变外在的表象也是一个让人备受折磨的过程。我时常在想,这个改变是否必要,是否值得。在改变的过程中,某方面能得到一些提升,在某些方面也会有所损失。我们无法让环境适应我们,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确实是有些悲情的意味。或许,这就是真正的生活吧。对待生活,本来就有两种态度,一种认为,应该直奔终点,去欣赏那最后的风景;一种则认为,沿途的风景是不容错过的。不能说哪种更好,就看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了。
大二的时候终于知道毕业之后有三种出路:工作,保研或出国。对于保研来说,成绩比较重要;对于出国来说,除了成绩之外,还需要参加各种英语考试,最好作一些研究,写一些论文;对于工作来说,实习、社团工作又是最重要的。因此,对于每一种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