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道-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章 猝死
道非道,非常道……

  ——老子

  艺术有雅俗之别,医术有高低之分。国画大师齐白石言绘画应“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也,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俗。”中医医术亦然。中医学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底蕴,混沌理论,渗透其中,掌握其精髓,深刻领悟“似与不似之间”,既不泥古不化,死背教条,成为“医匠”;更不背弃中医原则,在所谓的“现代医学”理论下将中药进行简单的罗列和组合,沦为“庸医“。努力追求既符合中医学的原则性和科学性,又能敢于突破传统,大胆创新的医术,吸取西医学的长处,合理引入数理化和生物学,使中医成为既有现代整体观念又具备可对生命微观相对定性定量的医学,向中医学的最高境界——医道,孜孜以求。

  ——摘自康新日记

  
  第一章 猝死

  事先毫无征兆,也就是半小时前,那时还没有更换第二组液体,贾志同医生还检查了陈舟的生命体征,一切正常。过后他坐下来写观察志。再过半小时就下班了,初秋西斜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医生身上,暖洋洋的,不一会儿,他就想打瞌睡。近来他每天看书都到深夜,睡眠严重不足。

  医生把写完的观察志夹入病历夹,揉揉眼,又喝了口热茶,这才觉得又有了些精神。连日来天气乍暖还寒,气温忽上忽下的,因感冒发烧来看急诊的病人特别多。急诊内科值班本是两个医生,老张今天下午因急事突然请假。医院人手一时安排不过来,贾医生一人承担两人的工作量,一下午就看了几十个,这会儿他感到有点儿累。非常疲乏的他怕自己再想睡,便起身又去巡视病人。

  输液室门口,护士小柳正和那个叫王媛的漂亮的少妇在小声说着什么,两人脸上都挂着笑。听见脚步声,王媛转头叫了声“贾医生,”贾志同微笑着点点头,绕过王媛走进观察室。

  贾医生来到陈舟床边,这个病员患的是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来的时候腋温有四十一度。贾医生想看看病员体温降了多少。募地,贾医生的心猛地一沉——那个叫陈舟的病人表情痛苦,正用左手捂着胸部,看见医生,他张了张口,似乎想说什么,却没有发出声音。一股寒意倏地从贾医生脚下升起,他飞快地看了一眼旁边的生命体征监测仪,心率138次,血压高压70,低压50,脉压差小于30。他立刻从白大褂口袋里摸出了听诊器。

  “你哪里不舒服?”贾医生边听边问道。

  “冷……胸闷……心慌……”,艰难断续地挤出几个字,病人就突然昏迷了。

  过敏性休克!贾医生凭听诊及监测仪上的数字和病人表现的症状立刻作出了判断,虽然他有过短暂的疑惑——这病人用的几种药还从未有过敏的报导呀——但医生还是转身向护士大叫道:“小柳!快!……抢救病人!……”

  事后,护士小柳回忆贾医生叫她时的第一反应是感到奇怪,十分钟前她刚观察过每个病人的输液情况,那时病人都好好的,并无半点异状。

  经过抗过敏,吸氧、胸外心脏按压、电击、人工呼吸和心内注射強心针等一系列抢救,病人陈舟还是不可挽回地去了,他结婚才三个月,刚过了28岁的生日。

  王媛当场晕厥。贾医生和小柳一番急救才使她苏醒过来,王媛清醒后就扑到陈舟身上嚎啕大哭,贾志同上前解劝,近似疯狂的王媛哭喊着朝他又抓又踢的,他只敢招架。忽然,王媛大叫一声:“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呀?你……你还我爱人的命来!”叫嚷着就一把就抓住了医生头顶上的头发,无论医生如何挣扎,她死活不松手。有两个患者的陪伴连忙上前,帮着护士把王媛分开。人是拉开了,贾医生的头发却被硬生生扯下一绺来。贾志同又痛又气,却不好发作,他气呼呼瞪着王媛,半天说不出话来。

  医院院长董振海正好在急诊科办事,闻讯赶来,目睹了贾医生被揪下头发的一幕,他急忙叫来保安,让其把王媛带到医院办公室去。董院长向贾志同简单问了问情况,嘱咐贾医生先别搬动尸体,就急匆匆赶回办公室去了。贾医生发了一会儿呆,虽然对病人家属的行为很不满,但他此刻根本没有闲心去生气,他很困惑——是什么原因导致病人死亡呢?是药物过敏?第一组药物是双黄连,第二组药物是氢考,第三组是盐酸克林霉素。(病人对青霉素和头胞类药物过敏,所以贾医生选用了克林霉素。)这三种药都不可能导致病人过敏死亡呀!至于输液速度,他已问过小柳,滴速控制在每分种70滴,病人的心脏情况很好,是完全可以承受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呢?医生苦苦思索着。

  贾志同忽然看见床头柜上有只玻璃杯,里面残留着少许黑色的液体,他心里一动,指着玻璃杯问护士:“小柳,这里面装的是什么?”

  “中药。”小柳道:“我给他换第二组药时他正在吃,满满一杯呢。我问他为啥输液还喝中药,他说中西药一起上,病会好得快一些。”

  “哦。”贾医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知道他在哪看的中医吗?”

  “就在本草堂诊所。”小柳答道:“听说还是郑医生开的药呢。”

  “郑医生?”贾医生沉思片刻,拿起那个玻璃杯回到了医生值班室。

  在病人死因不明的情况下,贾志同医生对正进行输液病人的药物进行了调整,更换了氢考克林霉素和双黄连,虽然后两种药物的生产厂家都是规模经营的大企业,但如今假药伪劣药品混迹于巿场,流入医院也不是没有可能,凡事遇宽取窄,还是小心为好。贾医生在心里对自己这样说。与此同时,医生想到此事应该向主管业务的叶明副院长汇报,应向他建议立即在全院停用这三种药品。于是医生拨通了副院长办公室的电话。

  “贾医生,你肯定这个病人的死亡就是和这三种药物有关?”叶副院长听了贾志同的述说后沉吟片刻问道,听得出,他对贾志同的建议有点儿犹豫。“病人死亡的原因有很多,你怎么就只是想到药物上呢?而且这三种药物在我们医院使用时间也不短,从未出过问题呀!”

  “叶院长,这三种药以前确实是没有出过问题。但今天我用的是新批次,而且,病人表现的症状也完全是药物过敏。所以,我认为一定得马上停用!”贾志同急急解释道:“我就怕再用会再出问题!”

  “你的意见当然应该考虑……不过,贾医生,你知道这三种药都是常用药,一旦全部停用很可能会影响工作。”叶副院长边想边字斟句酌地道:“这样吧,呆会儿我们在药剂科和彭主任碰碰面,了解下情况再说吧。”

  放下电话,贾志同医生站在那里,楞怔了一会儿。他觉得有点奇怪,平时工作起来雷厉风行的叶副院长今天这是怎么了?有疑惑的药物停用就是了嘛,干嘛还要去药剂科了解什么情况呢?而且,即使了解情况,这药也暂时不能用了呀!

  他这么想的时候,自然就联想到接下来和病人家属有可能发生的纠纷,便又翻开了陈舟的观察志,把今天的治疗及抢救经过写了下来。刚写完,药剂科主任彭济春打来电话,说是董院长叶副院长召集有关人员在药剂科开会,请他立即去一趟。正好这时值夜班的董医生来接班了,贾志同就匆匆和董医生把交接班手续办了,又简单地对老董讲了讲刚才发生的事。匆匆忙忙的,贾主任也没忘让老董停用那三种药。
  作者题外话:《医道》作者在此向大家问好,衷心希望本书能给您带来阅读的乐趣。这是一本写中西医学的书,也是一本写人的书,所反映的医患关系和每个人息息相关。俗话说:人吃五谷生百病,有哪个人敢说自己一辈子不和医院医生打交道呢!您看了本书,且不说其他,仅就您的日常生活而言,我想也多少有益。作品以两条主线展开,一条贾,一条郑。涉及人物众多,故事情节复杂。力戒此类作品易犯的纯粹说理,力求艺术地再现这一领域的文学形象,是作者希望达到的目标。追求和谐的医患关系,揭示医疗黑幕和探询中西医学的所长所短,是作者创作本书的初衷。考虑到受众的阅读兴趣,作品力求引人入胜。衷心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多些点击收藏和推荐,非常感谢!

第二章  第二中医医院
第二章 第二中医医院

  N市第二中医医院是一所有六百张床位三百多个医务人员的大型医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