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别拿投资太当事-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住房问题是个社会问题,一定意义上讲,社会问题主要涉及到公平问题。作为社会问题的住房问题,必须解决社会低收入家庭人人享有住房权的问题,即政府应保证每个人都有适足的住房条件,而不至于“生活得不体面”,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相关政策,就是要保证低收入家庭拥有适足的住房权。这是联合国相关文件精神所阐述的,也是我国政府承诺过的政府责任,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普遍实行的社会政策。所谓社会政策,按照英国社会学家希尔的定义,即“影响福利的政策行为”,“不仅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去满足需要,它还是对社会动荡做出的反应”。从学科角度上说,社会政策学发轫于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学科,但从根本上来说,社会政策学是应对社会问题的产物。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各国的住房政策都被看作是社会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住房问题与就业问题一起,被视为社会和经济紧密结合的两大领域。 。 想看书来

7地产业:国民经济的“带头大哥”(2)
我国现行住房政策所反映出的问题,最深刻的就是社会保障功能的弱化。如前所述,这个问题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我国的住房政策改革是以市场化为取向,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天然”市场经济国家大不相同。这样两条完全相反的路径导致当西方国家将住房问题作为社会问题来对待时,我们却开始从计划经济下的福利主义向市场主义过渡,将住房问题作为一项经济体制改革看待;当西方国家政府大力解决住房问题时,我国却开始把住房由政府推向市场。在此背景下,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具有强烈的经济改革倾向,而住房政策的社会政策功能弱化。另外,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社会政策学发展相对滞后于经济政策学,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住房政策偏向了经济政策。
  因此,当前在我国房地产业相关的问题上,事实上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即经济问题(房地产业问题)和社会问题(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应对这两类问题的政策也应区分为两类:经济政策(房地产政策)和社会政策(住房政策)。将社会问题强加在经济问题上是不科学的,将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混为一谈也不是科学的。
  ●谈支柱产业本身就是一种落后思维
  自市场化改革以来,支柱产业问题就开始受到理论界的批判,因为,所谓支柱产业,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将产业划分为支柱或重点等层次,即意味着政府在一定期限内,会动用计划的手段即国家有限的资源来大力发展某一特定产业。但是,市场化改革以来,资源的配置也逐渐由计划转向市场。今天,政府在谈某某产业为支柱产业时,其意义也不可同日而语,很大程度上表明政府对某一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一种认同,在调控中对这一产业的发展在政策导向上加以重视。从这个意义上讲,支柱产业这个概念取消与否都意义不大。
  话说回来,发改委正是最“钟情”于产业政策的部门,从目前来看,发改委在产业政策中仍起着主导作用。
  如果认可取消房地产业支柱地位的话,不如取消所有行业的产业政策“有色眼镜”,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真正的作用;如果更进一步的话,多余的决策部门也可大大裁撤,比如研究机构就用不着在行政机构里挂靠了,到市场上大显其专业化研究水平、才能,靠市场吃饭,这样,民间对政府政策的影响就会增强一些,利益集团的影响就会少些,政府决策可能更民主、更科学、更有效。
  购房小贴士:开发商所交付的商品房应该与样板房一致吗?
  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的规定,房地产开发商销售商品房时设置样板房,应当说明实际交付的商品房质量、设备及装修与样板房是否一致,未做说明的,实际交付的商品房应当与样板房一致。因此,如果开发商没有相关说明,其所交付的房屋应与事先设置的样板房一致,否则算开发商违约。
  房市离不开政府的培育
  后调控时代如约来临了,既与从2002年以后飞速增长的房价有关,也是业界各方相互磨合、博弈的必然结果。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并非单纯的市场,一来由于住房这种商品非常特殊,它既没有可复制性也存在着供给的稀缺性;二来也是直到现在,它的行业职能也不甚清晰,到底是保障性多一些,还是市场化程度更进一步。城市动迁难问题、小产权房问题、房价居高不下问题、福利分房变向回潮问题……纷繁芜杂的房地产市场,就像世人眼中的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看法,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思路。所以,后调控时代的价值演化,必然是价值多元化的舞台,必然是价值博弈与利益规则重新洗牌的时代。群雄逐鹿,公平与利益两争,到底谁是后调控时代的大赢家;到底房地产业能不能像人们想像中的那样:既要马儿愿意跑,又想马儿跑得好,还要马儿少吃草,还需要时间来进行检验。
  纵观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历程,不能不说,政府一直是这个产业最坚定也是最忠实的支持者。开发商开发地产项目,而政府开发的则是整个产业。从房地产业呱呱坠地开始,政府就对这个晚生儿倍加呵护。每当它遇到困难、停滞不前的时候,政府就会接连出台几个福利政策,支持它,扶植它;而当它成长过快极不安分的时候,政府又会对其严加管教但却留有余地。遍览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的各类文件,不难发现,除了三农问题,就属房地产问题让政府费心思多,费纸墨多了。可见,中国的房地产业,是政府意志明显体现的产业,也是政府行为插手最多的产业。不过,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日趋完善和多元利益主体的日益强大,今天的房市,早就没有了20世纪90年代的单纯与直接。并且,由于中国房地产业所承载的社会的、经济的、产业的责任越来越多,也让政府在对其进行调控的时候思虑再三,生怕伤着这个一手养大的金娃娃。因此,后调控时代的政府角色,必将夹在民生诉求与产业发展的中间,像一个和事佬一样照顾照顾这边,照应照应那边。因产业定位不明确而导致的房市波动,还会继续上演。特别是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政府用心良苦地希望房市给民众一个喘息的空间,民众给房市一个自由发展的尺度。于是,后调控时代,注定是一个政策多出,但收效甚微的时代。 。。

7地产业:国民经济的“带头大哥”(3)
也正是基于政府对房地产业的强势作用,对于开发企业来讲,谁最能体会政府的意图,谁最能领会政府的思路,谁就将是发展得最好的企业。为什么开发商在谈论起政府政策来比某些官员还头头是道;为什么一个政策出台之后,要被业界反复咀嚼、反复体会。毫无疑问,顺者兴、逆者衰是中国千百年来文化沉淀中的精髓,最好的企业家往往是最懂得顺水行舟的操盘手。没有一个企业有勇气承担逆流而上所带来的风险与损失,特别是在我国,在一个房地产业主要由政府培育起来的模式里面,除了跟随,有时候别无选择。但是,需要注意一点,如今的开发企业,已经形成一个强大的甚至是不可忽视的利益集团。原来只从教科书中看到的西方国家利益集团干预公共政策的先例在我国也逐渐浮出水面。企业要发展,利润要保证,日渐激烈的商业竞争,让区域内的开发企业不约而同地有了一定默契,形成一些共鸣,发出一种声音。正是这种声音,成为了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必须予以考虑的因素,成为与民众诉求相抗衡的对应性产物。应该说,一个行业成熟的标志就是这个行业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开始形成自己的理念,开始拥有自己的、与左右这个行业发展的各方主体相较量的实力。而中国的开发企业,则处于逐步引领这个产业的关键时期,处于自己做主、自我发展的过渡性时期。也正因为如此,后调控时代的开发企业,必将是与政府博弈更加剧烈的利益主体,必将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如果中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不能在后调控时代正确找准自己的定位,把个人利益与政府利益和民众利益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的话,后调控时代对于开发企业来讲,就是拿破仑·波拿巴的滑铁卢时代。
  购房小贴士:内部认购的行为具有法律效力吗?
  不少开发商为筹集开发资金,在尚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