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部制定核心理念。如果你的公司拥有强烈的公司的整体理念,你的部门的理念自然会受那种理念限制——特别是会受核心价值限制,但是,你仍然可以拥有合乎本身旨趣的理念,而且肯定可以替自己的下层组织制定一个目的,例如,它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它不再存在,会有什么损失?
如果你的公司没有整体的理念,你仍然可以在你这级组织制定一种理念,而且你会有更大的自由度。不该因为整个公司没有明确的理念,就表示你的部门不应拥有一种理念!此外,你可以因为在自己的层级制定理念成为模范,而扮演关键的角色,进而敦促公司制定出理念。人们见过一些公司的下级团体因为在内部起到模范作用,对整个公司形成了很大的压力。
对新创企业和中小企业经理的建议并非所有高瞻远瞩公司创业时都有明白规定的核心理念。有几家公司的确有,例如,罗伯特·约翰逊从孕育强生时对公司的目的就拥有了一种意识(减轻病痛)。索尼的井深大在
1946年撰写公司的说明书时,也和约翰逊一样。但是,其他公司,像惠普和摩托罗拉,在稳步走过草创期之前,并没有写下公司的理念,他们经常是在创办之后10年左右、成为大公司之前写下的。大多数高瞻远瞩公司在早期只是设法起步,开始向前冲,一直到公司逐步演变后,理念才渐渐清楚。所以,如果你因为还处在推动公司前进的门槛上,还没有制定一种核心理念,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这件事办得越早越好,事实上,如果你抽空着看本书,我们鼓励你现在就抽出时间制定你的理念。
4 保存核心,刺激进步
保罗·盖尔又敦促我们继续前进,为动而动……他敦促我们不断自我革新……变化很重要,但是,纯粹的变化会受到限制。不错,自我革新是变化,是要求“用不同的方式做事”,是愿意更动和重做,但是也要珍惜已经证明的基本原则。
摩托罗拉前CEO罗特伯·盖尔文1991年“原则的一贯性给我们以方向……自从公司在1837年创立以来,(某些原则)已经成为宝洁的特质。宝洁虽然是以进步和成长为导向,但重要的是,员工要了解公司而不只是关心成果,还要关心成果是怎么获得的。”
宝洁前总裁艾德·哈尼斯1971年
前一章说明核心理念是高瞻远瞩公司的基本因素,但是,光靠核心理念,不曾而且的确不能造就出高瞻远瞩公司。一家公司即使拥有世界上最珍贵、最有意义的核心理念,如果只是无所事事,或是拒绝改变,世界也会抛弃它。就像沃尔顿所说的:“你不能只是继续做以前行得通的事情,因为你四周的每样事情都在变化。想要成功,你必须站在变化的前面。”同样的,小华森在他的小册子《企业及其信念》里,深刻地记下一个惊人的警告:一个企业组织如果要应付世事不断娈化的挑战,除了“基本的”信念之外,企业在向前进时,必须准备改变本身的一切……组织中惟一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应该是它营业的基本哲学。
我们相信,IBM在 8O年代末期和
9O牛代初期开始丧失了高瞻远瞩公司的地位,原因之一是忘记了华森敏锐的警告。我们在IBM的白衬衫、蓝西装、特定的政策、特定的程序、组织阶层、大型计算机——或者就事论事,在所有的计算机上,
都看不到IBM“三项基本信念”的影子。蓝西装和白衬衫不是核心价值,大型计算机不是核心价值,特定的政策、程序和做法也不是核心价值。除了本身的核心价值之外,IBM应该更勇猛地改变一切,但实际并非如此。IBM固守策略和营运性做法、固守核心价值的文化表象太久了。
我们发现,许多公司因为把核心理念和非核心的特定做法混为一谈而陷入闭境。把核心理念和非核心的做法混为一谈时,公司可能在非核心的事物上——追求适应和前进时应该改变的事物——固守太久。我们因此得到一个重要的观点:高瞻远瞩公司小心地保护和保护核心价值。但是核心理念的所有表象却都可以改变和演进。例如:·在惠普的核心理念中,“尊重和关心每个员工”是恒久不变的部分;每天上午十点送水果和甜甜圈给所有员工则是可以改变的非核心做法。
·沃尔玛的核心理念中,“超出顾客的期望”是恒久不变的部分;在大门口招呼招呼顾客是可以改变的非核心做法。
·波音的核心理念中,“领导航空工业,永为先驱”是恒久个变的部分;致力制造大型喷气式客机是可以改变的非核心部分。
·3M的核心理念中,“尊重个人的首创精神”是恒久不变的部分:“15%的规定”(科技人员可以把15%的时间花在自选的研究计划上)是可以改变的非核心做法。
·诺世全的核心理念中,“服务顾客重于一切”是恒久不变的部分;注重区域性差异、大厅钢琴演奏和超量库存管理是可以改变的做法。
·默克的核心理念中,“我们从事保存和改善生命的事业”是恒久不变的那分;致力研究特定的疾病是可以改变的策略。
最重要的,是不要把核心理念与文化、战略、战术、作业、政策或其他非核心的做法混为一谈。日久年深之后,文化标准必须改变,
策略必须改变、产品线必须改变,目标必须改变,权限必须改变,管理政策必须改变、组织结构必须改变、奖励制度必须改变。到最后,公司如果想成为高瞻远瞩公司,惟一不应该改变的是核心理念。
我们由此得出本书的中心观念,亦即“保存核心和刺激进步”的根本动力是高瞻远瞩公司的基础。本章简略介绍这个根本观念,说明一种作为后盾的组织架构,为后文十多个详细的故事和特定例子提供背景。
>>追求进步的驱动力在高瞻远瞩公司中,核心理念和一心一意追求进步的驱动力携手合作,驱动所有不属于核心理念的东西变化和进步。追求进步的驱动力源自人类一种深层的冲动,一种探索、创造、发现、希望、成功、改变和改善的冲动。追求进步的驱动力不是一种枯燥的理性认知,不是认定“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进步是健康的”,或“健全的组织应该改变和改善”或“我们应该拥有目标”,而是一种深入内心、具有强迫性、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原动力。
就是这种驱动力,使沃尔顿在他宝贵生命的最后几天里,花时间与来医院病房里看他的当地商店经理讨论当周的销售数字。马利奥特也有同样的驱动力,他的座右铭是“不断地保持建设性,做有建设性的事情,一直死而后已……让每天都过得有价值,直到尽头。”
就是这种驱动力,促使花旗集团在规模仍然很小时就定下目标,要成为遍布世界的金融机构,当时这个目标即使不算是愚勇,也算可笑。就是这种驱动力,使迪斯尼辟建迪斯尼乐园,在根本没有市场资料预示这么疯狂的梦想有没有需求时,就拿公司名声作赌注。就是这种驱动力,驱使福特把前途下注在“使汽车大众化”的人胆目标上,从而在世界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
就是这种驱动力,促使摩托罗拉遵循“为动而动”的座右铭,驱动公司从制造电池消除器和汽车收音机,到生产电视机、微处理器、移动通讯设备和环绕地球的卫星,并且追求令人望之生畏的“六希格玛”品质标准(每1OO万只有3。4件次品)。罗伯特·盖尔文用“自我革新”这个词来描述摩托罗拉内部追求进步的驱动力:自我革新是公司向前冲刺的力量,实际上,家父自从1928年创立公司,生产B型电池消除器时,就开始寻找替代的产品,因为可以预见消除器在
1930年就会过时。在自我革新方面,他从来没有停顿过,我们也没有停顿过……自我革新这种理想不易捉摸,可以使创造性构想扩散……只有受过这种理想熏陶,而且毫不吝惜地奉献、致力追求全新构想所含有的风险和希望的人,才能茁壮成长。
就是这种追求进步的驱动力,促使3M不断实验和解决其他公司根本还没有看出来的问题,因而创造防水砂纸、思高牌胶带、“如意贴”便条之类极为流行的产品。这种驱动力促使宝洁在
19世纪8O年代开风气之先,采取了员工分红入股的方案,很久之后.这种措施才成为流行的事情。这种驱动力促使索尼早在5O年代在其他公司还没有行动之前,就证明晶体管产品有商业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