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解救中国企业的十大定律:崩溃-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如何对付媒体的呢?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专业机构来对付媒体。你有蚊子,我也有防蚊子的东西。这个专业机构就是所谓的公关公司。为什么有这么多公关公司?公关公司是干什么的呢?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对付媒体。你不能拿钱来收买媒体,让你说什么你就说什么,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你可以拿钱雇用一家公关公司,它必须替企业做事,考虑企业的外部形象,替企业宣传,协调企业与媒体的关系。公关公司懂得如何专门与媒体接触,并跟媒体保持很好的沟通关系。这个中介人的角色在西方越来越重要了。企业通过公关公司在企业的外面造一层防护壳子,防止蚊子的叮咬。
  在中国,一个企业或者个人对媒体完全是开放的,远比西方国家自由,使得媒体容易产生侵犯个人或企业声誉的行为。在这个背景下,一个企业要格外小心学会与媒体打交道。
  我自己有一个吃亏的例子。去年,有几家民营企业商议发起成立工商联下属的物流商会,后来物色不到合适的商会筹备组长,经过联系,大家就推举我当商会的筹备组长。筹备组缺少经费,我就给了几十万做筹备经费,这本来是一件好事。筹备组的成员要我答应他们的利益,答应他们每家都当商会的副会长。我没有答应。原因很简单,我认为商会的会长与副会长必须是选举出来的,而不是交易出来的。物流商会要有一定的代表性,不能阿猫阿狗都可以代表中国的物流企业。尽管后来我认识到,事实上这是一种台下的交易。由于我拒绝交易而导致一部分筹备组成员反对,于是他们就在某报上发了大半版的东西,完全是一面之词,主要说我如何霸道,当了组长后就改组筹备组,过河拆桥。某些领导也看了这篇报道,至少认为我不善于团结大家。谁也不会对这个事作调查了解,因为实在是一件小事,但事实上确实对我的声誉造成了某些损伤。我应该怎么做呢?我去找律师,来反击这个东西,告报纸。只能是越抹越黑。记者也没错呀,他说他完全是如实报道,是他采访的当事人说的,他没有添油加醋。问题是,他并没有采访筹备组的核心成员,并没有向另外一方的当事人来核实事情的真相。但是中国没有法律规定他必须这么做。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传媒是蜜蜂抑或蚊子(2)
媒体曾经打电话想就物流商会的事情做一些采访,考虑到很多事情并不成熟,所以被我回绝。也许当初主动和媒体沟通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如何对待新闻媒体,在中国目前的状况下,要有一整套方式和方法。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公众人物的额外代价
王巍:国外有很多小报,它的故事很多都是假的。不真也没有关系,大家当做娱乐来看,这些媒体迎合了市民的一种乐趣。在中国,人们习惯于把传媒看做是官方的声音,必须严肃对待。其实,每个人都是两重性的,媒体正面报道你的时候也很夸张,这时候大家就容易接受。但是当负面批评你的时候,感觉就不舒服了。你应当了解传媒的效益与风险是一致的,当你得到了正面宣传的好处,你就要承担未来负面报道的成本。做公众人物从来就是有代价的。
  范棣:如果从市场角度来说,传媒生产的产品卖给谁?谁来买?从这个角度分析很有意思。香港很多报纸的大销量是靠体育和娱乐版。体育新闻有一批固定的读者,譬如那些喜欢赌球的市民;娱乐版都是一些小市民茶余饭后之类的东西,相当多数人是靠读花边新闻、街头消息打发日子的。刘德华怎么样了,张学友怎么样了,等等,明星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大家觉得没有意思。
  那么,财经类的新闻报道的受众是谁?我相信一般老百姓不感兴趣。市民、小市民不会关心你企业的战略问题,除非专业的股票炒手。如果有一个企业家自杀了,有可能大家会留意一下,当一条娱乐新闻看两眼,可能会讨论一两句。那么,财经类新闻报道的受众是谁呢?是政府、银行、税务单位、投资者、研究机构、证券公司等这些专业机构。正因为这些人是受众,所以财经类的新闻报道对一个企业来说很有杀伤力。
  

媒体的报道对政府决策形成了相当的影响力
一般情况下,媒体报道了某个企业的负面新闻之后,政府看到后会有两个反应:第一,政府大多数情况下会认为这个东西是真实的,尤其是主流媒体上的报道。第二,政府会认为,报道已经被社会大众看到了,如果其中牵扯到任何政府责任的问题而不表态的话,以后可能会承担一定的责任。所以,很多政府官员经常对新闻报道作批示。一篇报道完全可以造成一个企业的崩溃。同样,一篇标榜企业的报道往往也会引起政府的注意,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为什么政府领导访问参观这些企业,而不是那些企业,除了个别秘书等渠道的安排之外,媒体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很大程度上,新闻舆论对政府决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我们可以把这一点理解为是一种进步。
  王巍:20多年来,我们还是有很大的进步。当年在中国最受欢迎的是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和《东方之子》两个节目,《东方之子》谈正面的,《焦点访谈》谈负面的。在开放初期,它们能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来关注人物、关注事件,因此在全国成为最受欢迎的节目。但是今天,由于管制规则的调整,大众趣味的提升,特别是由于传媒业的竞争,不断地洗牌,实际上企业家在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时候,传媒的引导已经变成次要的因素了。所以,处于危机中的企业在与传媒博弈的同时,还是要有力地表达自己的立场。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与媒体保持适当的距离(1)
范棣:假如说我们要跟媒体博弈的话,我觉得要采取像治病一样的策略,“防”要走在“治”前面,以预防为主。不能等报纸新闻出来了以后,你再去跟它协调关系,那已经太晚了。所以,应当以防为主。这个防的核心思想,是与传媒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这方面,很多企业吃了不少亏。吃什么亏呢?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做地产的企业,在做品牌战略的时候,大规模地采取与媒体合作的战略,利用媒体的渠道做大量的软性广告,因为这个成本很小,不需要花多少钱。这个企业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负责与新闻媒体合作,负责人过去就是一家报纸的编辑,很快就与许多媒体打得火热。开始大家都很好,一切按照企业的意思进行着品牌的宣传。让媒体说好的其实很容易,几份报纸就不断变换着角度对这个企业的文化进行报道。没有多久,这个企业老板的知名度显著地提高了,在当地成了一个公众人物。一年以后,媒体开始对这个企业的正面报道腻烦了,好像老吃一种东西一样,大家不想再吃了。而企业呢,觉得媒体已经被搞定了,成了自己的哥们了,也不像一开始那样对媒体的人小心照顾有加。有一次聚会,这个企业就漏请了一家很小的媒体,事后也没有解释,当那家媒体记者问及时,企业对那家媒体的记者还有些微词。不久,那家媒体刊登了一篇不太长的报道,说有些明星企业实际上每年上交的税与人们想象的差距很大,也点了这个企业的名字。结果没几天引来了跟风的几家媒体对这个企业进行的负面报道。由于以前这个企业与媒体的关系太近,好多事情媒体都知道。这个时候,媒体生怕自己落后,就争先采用揭短式的报道。这一下子就迅速形成了一种社会共识,认为这个企业有重大的问题。银行停贷了,国土局办事也不顺了,税务局也派人下来检查了,等等,一下子就促发了企业的急性心肌梗死。
  王巍:企业现在要懂得与媒体保持适当的距离。但什么是适当的距离呢?企业往往没有意识或概念。
  范棣:企业刚开始接触媒体的时候,每一个新闻记者都是人,都是很感性的人,他佩服你也好,不佩服你也好,真的是心里崇拜你也好,或者心里骂你也好,不会暴露出来的。如果一个企业家不懂得与媒体保持距离,失去了自己的新闻原则,想与新闻记者交朋友,请他们吃饭、唱歌,让媒体对他进行一些夸奖,这并不难做到。企业家觉得软性广告很好用,不花钱,一开始又很顺手。不就是请几顿饭,大不了给一些红包,报纸上、电台里、电视上出现一些对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