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管理的10大真相-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结果,不是目的:“服务第一,利润第二。没有利润,企业无法生存,因此谋取利润当然没有错。诚实经营的企业不会得不到利润的回报的,但利润必须作为良好服务的报酬而实现。利润不是服务的出发点,而是结果。”)
  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企业在起步阶段应该以利润为目的,发展壮大了才考虑为社会做贡献。问题是:在起步阶段,如果不是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你靠什么赢得利润?只有做了贡献,才能取得利润。
  第二,利润是企业长期生存、持续为社会做贡献的手段。
  企业的存在,是以获取利润为前提的。如果不能获取利润,企业无法长期生存。不过,手段也不是目的——就像人要吃饭才能生存,但是吃饭不是大多数人生存的目的一样。
  另外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企业应该无偿地,或者说不计利润地为社会做贡献,比如把专利无偿地给全社会使用。我们来比较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企业今天不计利润地为社会做贡献,明天就破产不存在了。另一种方式是企业获取合理的利润,长期存在并发展壮大,为社会做出长期的贡献。这两种方式,哪一种对社会的贡献更大?当然是后者。再说了,不计利润地为社会做贡献,是非赢利组织的任务。
  

第六章  企业的目的(2)
第三,不以利润为目的的企业,往往更能创造利润。
  以利润为目的的企业,也可能赢利,如果它有效率地提供了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但是,很有趣的现象是:拼命想赚钱的企业,往往赚不到钱;不以利润为目的的企业,利润往往滚滚而来。
  在2005年,美国两家大公司的掌门人就企业的目的进行了公开辩论。①(①这次辩论以书面方式进行,刊登在2005年10月号的Reason杂志上。罗杰斯(T。 J。 Rodgers)是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的创始人和CEO,麦基(John Mackey)是Whole Foods公司的创始人和CEO。同时参加辩论的还有主张“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增加利润”的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Whole Foods的麦基说,Whole Foods的目的是通过提供高品质和高营养的食品来促进人类的健康和幸福。赛普拉斯半导体的罗杰斯则说利润是第一位的。但是事实是:麦基的公司是财富500强中业绩最好的食品零售商,27年来创造了巨大的股东价值;相反,罗杰斯的公司23年来累计是亏损的。
  这跟管理大师柯林斯的发现是一致的。在《基业长青》一书中,他和合作者研究了索尼、默克、IBM等18家“高瞻远瞩的公司”,发现:“高瞻远瞩公司能够奋勇前进,根本因素在于指引、激励公司上下的核心理念,亦即是核心价值观和超越利润的目的感”;而且,“高瞻远瞩公司同时也是高效率的赚钱企业”。
  为什么超越利润的目的,能够带来长期的利润?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进一步深究企业的目的:怎样为社会做贡献?做贡献有哪些主要的方式?
    星巴克教训
  2006年8月,在深圳某购物中心的星巴克,我放在座位下的电脑包被偷了。店员说,那个位置很容易被偷的。保安和警察说,这家店经常发生这种事。店长说,有专人处理此类事件,第二天会跟我联系。我痴痴地等,痴痴地等到第N天,通过“关系”去问,才得知根本没有人上报这件事,即使有“处理”,也不过是一句道歉而已。
  作为个人的不幸,我的教训很明显:下次去星巴克,要睁大警惕的双眼,抓紧贵重的包包。作为管理的案例,经理人能得出什么教训呢?我想了几个月,想出这么几点。
  一、决策管理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决策的第一个要素就是认清问题的性质,如果是经常性的问题,就要通过建立规则或者原则的决策来解决。在这个案例中,顾客失窃是“经常性的问题”,就应该建立规则来解决。
  二、流程管理
  首先可以从作业流程上建立规则。既然店员知道那个位置不安全,为什么不事先提醒?什么时候一次提醒,什么时候再次提醒,都应该写进标准服务流程。
  三、产品管理
  流程太靠人了就会不可靠——不按程序上报失窃事件就是一个例子——因此,从产品设计上改变规则也许更有效。星巴克设一个自助式的存包处呢?那样,独自来上网的顾客不用抱着电脑去洗手间,购完物的顾客不用抱着大包小包喝咖啡,定位在星巴克这个“利基市场”的小偷们也就失去了很多明显的目标。
  四、价值管理
  传说中,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而是体验。星巴克主张自己是客厅的感觉,现在许多店其实更像火车站的候车厅,座位密密麻麻,顾客摩肩接踵,也给小偷带来了顺手牵羊的客观便利。现在,星巴克卖的不是体验,而是名气了。我的建议是:改变座位设计,还我顾客体验。
  五、价值观管理
  以恶化顾客体验的代价,最大化营业收入,这已经不仅是价值管理、更是价值观管理的问题了。星巴克的董事长舒尔茨①(①舒尔茨(Howard Schultz),星巴克公司创始人,现任董事长,著有自传《倾心注入》。实际上,星巴克咖啡的创始另有其人,舒尔茨曾经在星巴克咖啡工作,因为经营理念不合,他在1985年创立了天天咖啡,在1987年天天咖啡收购了星巴克咖啡,改名为星巴克。)的主张是:星巴克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分享美好的咖啡和体验。这样的价值观,已经渐行渐远了吧。
  

第六章  企业的目的(3)
星巴克的顾客体验恶化,应该不只是我这一个例子。要不然,舒尔茨不会在2007年2月14日,对星巴克的高管发出题为“星巴克体验的廉价化”的备忘录。
  在备忘录中,舒尔茨说:“在过去10年中,为了求得增长、发展,以及必要的规模,已从不到1000家店发展到13000家店,并且发展到更多,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决定。回过头来看,这些决定导致了星巴克体验的稀释,甚至于可以被说成是星巴克品牌的廉价化。”
  在举了一些例子后,舒尔茨说:“让我们回归根本。推动创新,采取必要措施,再次使星巴克与众不同。我们采购高品质的咖啡。我们建立了世界上最受信赖的咖啡品牌……”其实,舒尔茨应该这么说才更明确:让我们回归根本——把顾客体验置于收入之上。
  显然,舒尔茨的备忘录没有抄送给星巴克中国的高管。舒尔茨的美国忧虑,没有影响星巴克中国的进一步变味。2007年6月,《经济观察报》刊登了题为“星巴克变味:为扩张降低成本原有品质悄然下降”的报道,从中可以看到:舒尔茨为之痛心的种种,正在中国大张旗鼓地进行。
  以下是这篇报道的原文节选:
  Amy走进星巴克国贸店,为自己点了一杯卡布基诺,她并没有太在意——她比以前多掏了3块钱,随后她点了一份点心。一切都是老样子,直到Amy开始吃那几块小点心时,她皱了皱眉头,叫来了服务生,那男孩无奈地告诉他,或许是更换了供应商的原因。
  Amy如果再细心一点的话,就会有惊人的发现了。除了桌椅、音乐、壁画还是老模样外,她所熟悉的这家店已经面目全非:牛奶、杯具、吸管、搅拌棒、糕点、糖包、汽水等等,几乎所有的东西在最近几个月都已经变了样。如今诱人的蓝莓奶酪从东莞远道而来,杯中的牛奶变成了蒙牛品牌的,而这些原本大都是进口的。
  为了获取更多的回报,星巴克的行为看上去有些“危险”。在大量更换供应商降低成本、改革薪酬体系的同时,星巴克中国在4月28日还全面涨价。
  一家星巴克店的普通员工Ben对本报表示,“以前的杯子是美国进口的,现在国产的质地没那么坚硬,甚至有时候会担心加热水会变形;搅拌棒从木质的换成了塑料的,质量都不如从前了,尽管我能理解这样做法的理由,但我依旧不希望以损失消费者体验为前提。”
  Ben为记者举例说,星巴克北京店的矿泉水由巴黎水换成了圣培露,后者在超市的售价比前者低出2—3元,牛奶以前用的都是进口的雀巢奶,而从东莞来的糕点现在连外带的独立包装也没有了,“成本应该是普遍降下来了”。
  细微的变化还包括,公司对糕点的定损比例作出了调整,从25%下调到10%;同时,大部分糕点的定损期限也从以前的24小时提高到了48小时。这意味着消费者吃到不那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