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接纳孩子(升级版)-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所周知,盖房子需要先打地基。房子盖得越高,地基越要打得深而稳。换句话说,地基坚固牢靠,房子才会矗立得久,不怕风吹雨打。反之,如果地基不牢固,那么房子就会摇摇欲坠。

    人的生命也需要牢固的地基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这个地基是在人出生之后头几年建筑起来的,影响这个人一生的身心健康。这个地基的名字叫做“安全感”。

    理解安全感并不难。就拿最基本的生活起居来说,我们必须知道脚下的土地是结实的,不会松动和坍塌,才敢放心地迈出脚步去走。我们知道街道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没有战乱没有暴动,我们没有生命危险,于是我们敢到外边去游逛办事。这种安全感是存在我们大脑潜意识中的,平常并不会浮现于意识层面,我们习以为常。3米3花3书3库3 ;http://www。7mihua。com

    但是如果我们缺乏这些最基本的安全系数,如果我们感觉脚下的路松松垮垮、随时可能塌陷,如果我们看到窗外乱七八糟、人们面目狰狞、争斗得你死我活,那我们绝对不敢迈步,不敢出门。

    对于儿童来说,什么是安全感呢?就是对世界对人间的基本信任。儿童必须怀有这样的信念:“世界是可靠的,生活是美好的,父母以及他人是可信赖的。”才能获得生存的动力、勇气和毅力。

    安全感好的儿童内心坚信:“我是可爱的,我是被爱的,我的存在是有价值的,我有能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我相信自己的判断。”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对世界的诠释模式。

    儿童最初的安全感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来自养育者。养育者(主要是母亲)对孩子需求的反应必须是及时的、可靠的、始终如一的、预料当中的,儿童才能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可靠的、善良的,同时儿童也在自我规范当中建立对自己的基本信任。有了这两个基本信任,儿童才能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是有意义的,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自己是可爱的、受到保护的,从而建立起生命的意志力。给孩子安全感不仅要给予他们恰当的爱,也要给予孩子恰当的规则,他们才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坚实可靠的。

    安全感充足,儿童才能发展自己,不会受到外界的左右和干扰,也不会遇见困难轻易放弃努力。一旦确认他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儿童就可以继续发展自己,不会再浪费精力和时间去获得安全感。当这种安全系数高的“诠释模式”延伸到成年生活时,会赋予人强大的内心力量和坚定的自我意识,对人生怀有积极正向的热情,确信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总是感觉到世界是有危险的、父母是不爱自己的,时时担心会被父母抛弃;他会牺牲自己的健康发展,压抑自己的真实内在,想方设法讨好父母,以获取父母的赞许和接纳,从而获取存在感。当这种安全感系数低的“诠释模式”延伸到成年生活时,会令人时时担心自己的表现不够好,自我评价依赖于外界的反应,缺乏内心力量。
分离焦虑来源于父母内心(2)
    父母怎样给孩子安全感呢?一言以蔽之,就是我在2012年出版的译著《无条件养育》中说的:“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需要任何意义上的回报,它只是一个礼物,是所有孩子都应该得到的礼物。”(艾尔菲·科恩)

    而判断我们是否无条件地爱孩子,则有这样一个准绳:家长对于孩子的爱到底是出于“他们做了什么”还是因为“他们是谁”。前者是有条件的爱,意味着孩子只有在做到家长期望的事或是达到了家长所规定的某些标准之后才可以得到;后者则是无条件的爱:这种爱与孩子做了什么毫无关联,无论他们成功与否,无论他们是否乖巧,无论如何,都毫无保留地给予他们爱。(艾尔菲·科恩)

    真正做到无条件的爱,是一件比较困难也比较复杂的事情,也不可能在这样简短的引言里阐述全面,推荐读者们阅读《无条件养育》这本书。这里仅仅提出几条家长平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1。无条件接纳上苍送给我们的孩子,而不是试图打造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孩子。

    2。长时间、高质量的陪伴,尤其是孩子入睡之前的陪伴。

    3。不批评、责备、惩罚、奖励孩子,而是倾听、理解、支持孩子。

    4。不要挟、威胁孩子,不从身体和感情上抛弃孩子。(比如,不说“你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或者“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话。)

    5。鼓励孩子独立,接纳孩子个性,允许孩子拥有与我们不同的观点。

    6。给孩子树立恰当的规则(无条件的爱≠骄纵溺爱和放任自流)。

    7。修炼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事实上,父母的安全感好,孩子的安全感才充足。父母相信自己、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信任世界,孩子才能获得坚实的安全感。因此,虽然我们说“给”孩子安全感,实际上,真正的工夫应该下在自己身上,增强我们自己的安全感。

    怎样判断一个孩子安全感好不好呢?首先,孩子与父母形成安全依恋的关系。安全依恋的孩子不是没有分离焦虑,不是一下子独立不需要父母。如果一个幼齿儿童不在意父母去哪里了,妈妈走掉他都没反应,这不是安全感好,而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安全依恋的孩子在父母离开时会表现出焦虑,但不是生离死别那种绝望式的哭闹,他们会逐渐平息;在父母返回时他们会很乐意看到父母,跟父母亲热一番之后再松手去做自己的事情。
分离焦虑来源于父母内心(3)
    安全感稳固的儿童有以下特点:他们不随意冒险,不在马路上乱跑,每到一个陌生之处不会一下子闯进去,而是沉稳地观察环境,慢慢地融入。他们与父母的关系是依恋式独立,他们很自信,不怕犯错和失败,乐于分享与合作,不以竞争获胜或物质占有来定义自身的价值,不怕不同意见,不刻意逢迎。

    安全感缺乏的儿童则有以下的表现:他们要么过度怯懦,要么胆大妄为,不顾自身安全。他们要么过度黏人,要么过度独立;他们不愿意独立解决问题,而是依赖他人的帮助;他们迷恋物品,渴求物质满足,离开慰藉物就六神无主、寝食不安;他们不敢参与竞争,或者不能接受失败;他们不愿意接受不同意见,而是要求大家必须跟他意见统一。〞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安全感是人类儿童身体、情绪、认知发展的基础,没有安全感,其他的一切都好比空中楼阁,也许看上去很不错,但却缺乏根基,不堪一击。甚至可以说,安全感是我们每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左右着我们全部的人际关系,决定着我们一生的幸福指数。

    分离焦虑来源于父母内心

    我的宝贝现在1岁又1个月了,最近在我和他爸爸早上出门上班的时候明显地表现出焦虑不安,一定要我抱,不让放下,好像知道我们这一走就得晚上7点多才能回家似的。今天早上也是这样,我本来抱着他,到时间要上班了,阿姨过来抱,宝贝就开始哭闹,我赶紧说“好吧,送爸爸妈妈上班吧,我抱你到外面去”。我和他爸爸、阿姨一起到外面后我要他自己推车子(他现在在学走路,很喜欢推车子),他不要,还是不让我放下他。阿姨要强制抱他过去,他就开始哭,爸爸赶紧抱过来说:“我们到花园去!”这样他才趴在爸爸的肩头,一脸的幸福相。到了花园爸爸要把他放下,他又开始哭闹。

    我原来觉得我宝贝的安全感应该建立得挺好的啊,从出生到现在,除了平时上班,其他时间都是和他在一起,连晚上睡觉也是我带。周末阿姨带他出去玩的时候,他和我分开也没有闹。

    现在看见宝贝这样依恋我,我心里很难过,觉着有些对不起他。我们都是早上7点多走,一直到晚上7点多才到家啊,吃过饭,也就能和他玩一个小时,他就要睡觉了。我很矛盾,不知是不是该辞职回家带他,这事一直让我很矛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