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阻挠变法,统统都要严惩,这样一来光绪皇帝就给自己和维新派的人物树立了太多敌人;而变法内容中废除科举一项,又令天下士子人心惶惶。所以刚刚开始的维新变法,难免就要处于强敌环伺,四面楚歌的形势下了:各地方大员大多对变法条令阳奉阴违,视作一纸空文;而且更有人上书慈禧太后,攻击变法,打算将变法扼杀在萌芽当中。
变法与政变(2)
当时的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荣禄,既是保守派的头目,也是慈禧太后的心腹。以他为首的保守派,多次向慈禧太后进言,说光绪皇帝和几个书生推行变法,实在是瞎胡闹,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慈禧一开始并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也没有采取什么行动,因为虽然有很多人跟她说变法如何不好,但是她自己并没有感受到变法的威胁,也就不打算干预。
但康有为等人却认为变法推行受到阻碍完全是光绪皇帝没有实权所导致,而要夺得人事任免和军事大权,就必须发动政变,除掉慈禧。保守派据此就得了口实,向慈禧太后报告了维新派们的打算,这一下慈禧太后可受不了了:这可真是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啊。你们搞什么维新变法,弄得天下大乱,我不理你们也就罢了,现在竟然搞到我的头上来了。
于是准备重新夺权。当时盛传慈禧要废掉光绪,另立新帝。9月中旬,光绪皇帝几次秘密召集维新派商量对策,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个个都是白面书生,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再加上本来也没有实权,个个束手,只能向光绪建议,重用“同情”变法的将领袁世凯,对付荣禄,然后发动政变,逼迫慈禧太后交出权力。
于是,光绪皇帝在9月16、17日两天连续召见袁世凯,给袁世凯加官进爵,加以拉拢;18日夜,维新派重要人物谭嗣同夜访袁世凯,直截了当向其提出支持皇帝,推翻慈禧太后的要求。结果袁世凯当面慷慨陈词,称愿为皇上效死力,但是送走谭嗣同之后却没有真正打算帮助皇帝,而是采取了观望态度,直到最后政变发生。
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直入光绪寝宫,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戊戌政变”成功。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下令捕杀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逮捕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等“戊戌六君子”。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将谭嗣同等六人杀害;徐致靖处以永远监禁;张荫桓被遣戍新疆。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外,全部都被废止。从6月11日至9月21日,进行了103天的变法维新,至此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当中,谭嗣同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人称“千百年来中国第一真男人”。1896年,谭嗣同在上海在一个洋人那里看到了一张清晰显示着自己手骨形状的X光照片和一个会算数的大木头箱子…机械计算机的时候,他的头脑里就深深地种下了一个念头:中国必须改变。
这个念头是如此坚定,让他不惜为实现这个念头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从那以后,谭嗣同努力学习接触西方近代知识,在中国开办报纸,成为了一个坚定的维新派知识分子。戊戌变法期间,正是他勇挑重担,上门去找袁世凯商谈政变一事,结果袁世凯有负重托,使得变法失败。谭嗣同本来有机会逃走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躲进日本使馆,他本来也可以去的。
可是他表示,各国变法莫不自流血开始,中国之所以变法不成,是因为还没有人为之付出生命,而他自己,愿意承担这样的历史责任。此后他的表现也一直符合自己的表态,被捕之后,他一直保持从容,在狱中还时时作诗,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笔,一直到被砍头的前一刻,还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真是视死如归。可是谁又能理解谭嗣同心中那深深的绝望?
鲁迅先生说,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梦醒了无路可以走。若谭嗣同能听到这句话,必定深有感触。谭嗣同把变法维新当成自己一辈子的事业,最后不惜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但是最终却发现自己的敌人是如此强大,变法维新,无异于手拿一根长矛向大海宣战。他主动赴死,固然表现出一种壮烈,但同时未尝不表现出一种悲哀。砍头前的遗言,他说自己“有心无力”。
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哀。
他们都在怎么想(1)
整个变法和政变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人物,他们的心理及行为最终决定了事件的走向和结局,在此我们应该对这些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种种蛛丝马迹,才能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戊戌变法中最关键的人物是慈禧太后。之所以说她是最关键的人物,原因在于她掌控了整个变法和政变的过程。她就像是如来佛祖,伸出一只手就是五指山,谁也别想翻出去。慈禧太后的最大性格特点就是权力欲极重。电影《火烧圆明园》里刘晓庆扮演年轻时候的叶赫那拉氏,选中秀女后,被太监带进宫,一路上偷偷四处张望,看着金碧辉煌的宫殿,心里暗想:龙!还是龙!到处都是龙!真讨厌!我要做一只凤,飞得比所有的龙都高的凤!这当然是电影的杜撰,但是的确很好地反映出了慈禧对于政治权力的野心和贪欲。
后来慈禧真的得到了机会,辛酉政变后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慈安太后没有政治才能,在国家大事上拿不了主意,慈禧趁机大权独揽,终于成了当时大清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另一特点就是富有###的智慧和经验。她开始垂帘听政的时候只有二十多岁,当时一个二十多岁的女人能够控制那么多的王公大臣,让他们都俯首帖耳死心塌地,除了她本身地位的尊崇之外,不能不说她具有超乎常人的政治天赋。
另外她能统治中国长达四十多年,属下臣子…张之洞、李鸿章等…都对她忠心耿耿,而其竞争对手,如恭亲王奕忻,也都没能斗过她,这些也都是其超强政治智慧和经验的最好证明。慈禧太后另一个特点就是心胸狭窄,自私小气,报复心强,偏私护短,一旦发怒就失去理智,不讲道理。这是典型的女人心态。这种心态就导致慈禧太后不允许任何人染指她的权力,对于她来说,别的都可以不计较,一旦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受到威胁,她将不顾一切地进行反击和报复。慈禧太后最后一个特点就是对于近代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
在这一点上,也符合一个中国传统妇女妇道准则…无才便是德。在她心目中,火车还需要牛马去拉,修铁路会破坏风水,这些都是完全合理的。这当然是时代的局限所致,但是这些知识上的缺陷使得慈禧太后在心态上趋于保守,对于新事物和新时代都缺乏一种全面的了解和接受。综合以上特点,我们就能分析出慈禧太后在变法和政变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当时她已经归政给光绪皇帝,但是国家实权还是掌握在她的手中,光绪和几个书生搞什么变法她是不懂的,但是既然已经归政,变法和她也没有什么关系,她也就无所谓,随便怎么搞吧,而且据说日本的强大都是源自变法,她作为中国的实际最高统治者,应该也希望国家强盛,所以最初慈禧对于变法不仅不反对,还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支持。据费行简《慈禧太后传信录》载,早在变法之初,慈禧太后即对光绪帝说:“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光绪帝素怕慈禧太后,如果没有得到慈禧的肯定,恐怕也不敢那么坚定明确地推行变法。
然而后来,由于变法推行的太过激烈,伤害了太多的原来封建国家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而被伤害的这些人大多是慈禧太后的心腹、亲信、家奴等等,所以这些人就以祖宗之法不可废等理由,到慈禧太后处告状,而慈禧本来对变法一事就不了解,没能体会变法对于国家的深刻意义,又听了这么多人告状的言论,难免三人成虎。
最关键的是,最后康有为等人竟然认为慈禧太后是反对变法的保守派的总后台总头目,必欲除之而后快,这样一来就彻底惹急了慈禧太后,她见自己的权力、地位甚至生命都受到威胁,怎能不大发雷霆?于是发动政变,扼杀了变法。慈禧太后政变当天,深夜由颐和园到紫禁城,面对光绪怒斥道:“我抚养汝二十余年,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