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冲冠-怒为红颜:吴三桂-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黑色的日历就这样一页一页翻了过去。 
  甲申年三月十九日(公元1644年4月25日)。这是大明皇朝的第二百七十六年的最后一天。 
  大清早,崇祯帝坚持了他最后的早朝,但没有一个人来,他悲哀地走到景阳钟前亲自撞钟,一声一声又一声,钟声沉重而悠长,声声更如重锤,砸在他的哀痛的心上。……但仍然没有一个人前来上朝。这时,太监王承恩惶急地跑来,说道: 
  “皇上,曹化淳开了彰义门(广安门),贼军已破了外城。” 
  崇祯“啊”了一声,然后怔了一会儿,也不再敲钟了,还有什么用呢? 
  王承恩扶他缓缓回到乾清宫。这时,崇祯反倒不再慌乱了。他在御案前呆呆坐了一会儿,王承恩垂泪道: 
  “皇上,时势紧迫,奴才保护您出宫吧!” 
  崇祯脸色惨白地慢慢摇了摇头,然后眼睛一闭,流下两道清泪,凄凉地轻声说道: 
  “不用了!难得你一片忠心。你不用管朕,自己赶快逃命去吧!” 
  王承恩“噗嗵”一声跪倒,泣不成声地说道:“奴才不走!奴才生生死死,都要侍候皇上……” 
  崇祯心中又是酸苦,又是感动。自己做了十七年皇上,平时前呼后拥,万民朝贺,现在死到临头,身边冷冷清清,只剩下这么一个赤胆忠心的太监了。 
  他点点头,说道:“好吧!”又沉思一会儿,便提起朱笔,写上最后一道谕旨: 
  “谕:成国公朱纯臣提督内外诸军事,夹辅东宫。” 
  他收起这道谕旨,又从一方小盒中拿出早已写好的绝命书,命王承恩缝在内袍衣襟上。 
  然后,他从容地穿过冷冷清清的宫殿,来到皇后寝宫,来到门外,已听见周皇后哀哀欲绝的哭声。他踌躇片刻,迈步过了进去。 
  周皇后一见崇祯,哭叫一声:“皇上……” 
  崇祯冷静地望着她,说道:“城破国亡,尔为天下国母,应自绝。” 
  皇后早知必有今日,她一面哭,一面说道:“妾事陛下十八年,陛下从不肯听妾一句话。今日到此田地,得与陛下同死社稷,亦无所憾。” 
  说完,田妃、袁妃、懿安后哭着奔来,一见皇上,哭得更厉害了。崇祯厉声喝道:“事已至此,哭有何用?皇后已经自缢,你等还不随皇后去,更待何时?” 
  田妃泪流满面哭道:“臣妾已知道了,妾本以为,有朝一日,病体康复,委能继续侍候皇上,白头到老,不想却是如此,臣妾只是想见皇上最后一面。” 
  于是,三人哀哀欲绝地叩拜崇祯,各自从怀中取出三尺白绫,便去自缢。一会儿,王承恩来报:“田娘娘、懿安后均已气绝,袁娘娘跌落下来,昏迷不醒!” 
  崇祯一听,也不答话,从墙上抽出一柄宝剑,直奔到三妃自尽之地,果见袁妃尚有一息,他眼睛一闭,一狠心,举剑便刺进袁妃心窝。那袁妃抽搐了几下,终于气绝身亡。 
  王承恩在旁,又惊又怕,慌忙转过脸去,不忍再看…… 
  崇祯杀死袁妃后,冷静地传谕:“所有被幸御过的妃嫔宫女一律杀死!”王承恩忙答应一声,带了几个小太监忙去办理了。 
  崇祯又命一小太监立即传召三位皇子。一会儿,太子、永王、定王慌忙而来。崇祯肃然命令:“立即脱去皇子服装。” 
  太监捧来准备好的百姓服装,崇祯亲为三个儿子解衣换上布衣。他手扶三个儿子的肩膀,冷静而又语重心长地作了最后告诫: 
  “社稷倾覆,为父之过也。然我总算是尽心竭力了。你们今为皇子,明日即为庶民。离乱之中,应当混迹于百姓间隐藏姓名。见年长者呼之曰翁,少者称之为叔。万一你等苟全性命,找到忠心之士,应报国仇家恨!”他说到这里,语声有些哽咽。他将那道诏书塞到太子的贴身衣袋中,最后望了三人一眼,泪水涌上眼眶,他轻轻推了三人一把,哽咽道: 
  “去吧,莫忘为父今日之诫,好自为之……” 
  “父皇!”三位皇子泪流满面,依依不舍,心知今日一别,肯定不能再见了。崇祯挥挥手,一名太监过来,领三位皇子从侧门而出,到田弘遇(田妃之父)家暂避去了。 
  崇祯目送三位皇子背影消失,便径直来到寿宁宫,唤出十六岁的长女长平公主,长平公主出来时泪流满面,已哭泣多时。 
  崇祯平日最娇纵这个女儿,也最宠爱这个女儿。今日一见长平公主哭得可怜,真是又心痛又无奈,只说了一声: 
  “好孩子!你……为什么生在我的家里!” 
  突然他左手掩面,右手举剑便向女儿头上砍去。长平公主大吃一惊,叫了声“父皇”,一闪身,左臂已被齐肩砍下,顿时血流喷涌而出,她一下子扑倒在地。 
  崇祯咬牙举剑再砍时,却见长平公主脸色惨白,凄然一笑,颤声说道:“好父皇……”崇祯登时心如刀绞,泪眼模糊,长剑再也不忍砍下。 
  这时,王承恩正巧杀完了宫嫔,带着几名小太监赶来,见状大惊,奔上来跪在崇祯面前,哭道:“皇上,皇上!请放过公主殿下吧……” 
  另有两名太监已慌忙将昏倒在血泊中的长平公主救护下去。忽然,崇祯六岁的小女儿连哭带喊地跑来,叫道:“父皇!我怕,我伯——” 
  王承恩一见,忙喊:“小公主,你别过来……”话音未落,小公主已跑到近前,崇祯一咬牙,举剑便刺,小公主尚未明白怎么会事儿,便尖叫一声,结束了幼小的生命。崇祯也虚脱似地跌坐在地上。 
  王承恩见事不宜迟,忙起身与另外一名太监扶起崇祯,直奔宫外。早有马匹备好,几人上了马,手执三眼枪,直奔正阳门而来,企图突围逃跑。 
  到了正阳门,传令开门。门军道:“没有圣旨,任何人不能出城!” 
  王承恩又惊又怒又急,喊道:“皇上在此,还不能开?” 
  门军道:“胡说,这个时候,皇上怎么会到这里来?” 
  王承恩怒极,命人用刀砍开城门。门军大惊喊道:“城内有人叛乱,赶快架炮反击!” 
  崇祯等人大惊,慌忙离开正阳门,奔顺城门而来,情况依然如此。崇祯道:“还好,还好!这是巡城王章号令严肃,守门军还知法度!” 
  君臣数人无路可走。此时城内乱做一团,有几处火光冲天,李自成大军已从攻破的城门涌入。起义军都穿黑衣黑甲,犹如乌云蔽野,炮火羽箭,不住往城上射来,守军阵势早乱,哪里抵挡得住? 
  忽然间大风陡起,黄沙蔽天,日色昏暗,雷声震动,大雨夹着冰雹倾盆而下。城上城下,众兵将衣履尽湿。 
  已冲入城的大顺将士,纷纷在城中四下里放火,截杀官兵。各处街巷中的流氓棍徒便乘机劫掠,哭声叫声,连成一片。 
  崇祯等人无路可走,所到之处,均被乱军拥回或被大顺军拦挡,百计无奈,只好仍回宫中。 
  此时,北京城九门均悬起白灯,标志京城已被全部攻占,城上不再有明军设防。 
  此时天交五鼓,应该是甲申年三月二十日了。 
  崇祯自知命必不保,便遣散众太监,只有王承恩至死不走。二人在宫中坐了片刻,听着紫禁城外到处是炮火声,喧闹声。 
  崇祯站起身来,向宫外走去。王承恩也紧跟着走了出来。君臣二人缓步向景山而来。此时,崇祯是很平静的。宫里的一切都处理完了,剩下的只有带不走的紫禁城和无穷无尽的珍宝了。 
  他脚步走得很稳重,很坦然,他似乎不是在走向死亡,走向毁灭,倒是像一步步走向朝堂,走向曾是万民景仰的宝座。雪花无声地飘着,粘在他的头上,肩上,钻进他的衣领,他却浑然不觉,仍慢慢地走着,走着,雪地上,留下一串浅浅的履痕…… 
  崇祯、王承恩缓步走上煤山,回头遥望,眼见城里人马纷乱,喧嚣声远播数十里,似乎在准备欢迎大顺工入城。崇祯呆呆地望了一会儿,又收回视线,望了一眼紫禁城,他生于斯,长于斯,亦败于斯,这里有他童年的无忧无虑,也有他少年的发奋刻苦,为了中兴大明,他不知熬了多少不眠之夜,那乾清宫,奉先殿,那张御案,那把龙椅,而今已远离了他。他长叹一声,解下白绫带。搭在一棵松树横枝上,自缢而死。 
  王承恩含泪向皇上尸体三拜九叩,又遵嘱将他衣襟上的遗诏翻出向外,便也自缢于旁边树上……这时候,阴云四合,白雪微飘,煤山上一片寂静。 
  崇祯遗诏曰: 
  “朕登极基七年,致敌入内地四次(此敌指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