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左道-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陈皇后作《长门赋》,汉武帝读后深受感动。陈皇后因此重新得**,送司马相如黄金百斤,时人只是称之为“作文受贿”。“润笔”之说起于隋初,最早载于《北史·郑译传》,至唐代而此风大盛。到宋元乃至明代之时,则更是成了陈规俗例。

    随后,柯员外在前领路,将两人延请到花厅奉茶。柯宅的庭院阔大,房屋深广,器物陈设却并不精致考究,到是颇合没有诗书清望和缙绅遗风的土豪作派。这花厅就十分之宽阔,竟然是放下了十二三张八仙桌都仍有空绰。各个桌上坐满了数十名宾客,只有上首的两张桌子空着。

    赵、李两人是官府中人,身份尊贵,柯员外便亲自引他们两人到一张上首的空桌上就坐。坐定后,便有仆人端来彻好的香茶和点心果盘。李三思素嗜茶饮,品了一口,不由得眉头轻皱,心下暗叹:“土豪就是土豪。一抖阔就浑身掉渣儿,自己还当是在下珍珠雨。”这茶原是上等好茶,只是柯宅的人不懂得如何冲沏,就坏了茶的味道,生生是糟踏了好东西。

    众宾客中不少人识得赵县丞和李三思,纷纷主动上来见礼寒喧,也免不了恭维几句。李三思是好学之人,到这大明将近一月以来一直加意揣摩各人说话行事,不单早改掉了一见面就伸手、一告别就挥手的“恶习”,更是对这些场面话已经应付自如。恭维向来是社交第一课,在这吃个饭拉个屎,生个儿子蹬个腿都有诸多繁文缛节的大明更不例外。李三思对此早已经修练得挥洒如意,既不过于委屈自己,也不直言得罪别人。

    前来向赵、李二人寒喧恭维的宾客是什么人都有。有一位嘴歪鼻不正的猥琐丑汉上前恭维李三思:“李先生相貌堂堂,英姿飒然,想来必定出身不凡,日后必能显达。”

    这人曾因欠下赌债将女儿分卖两家为婢,致成争讼。因此,李三思在衙门里见过一次,也就记得。他心中鄙夷,便满脸诚恳地回敬道:“仁兄面相非凡,骨骼清奇,实为人中之奇芭。”

    那人欢然笑得鼻眼挤作一堆,拱手道:“李先生着实过奖,鄙人不过凡夫俗子,如何能当得奇芭之誉?”

    正在李三思与众宾客一一扯淡之际,突然花厅之内群相耸动,议论喧哗之声顿时停息。众宾客纷纷从座位上站起,翘足注目于大门入口处。=====分隔线=============================三更完成,求推荐收藏!
第七十一章 千年俗套是隐逸
    石员外低着腰亲自引领着一位中年文士缓步走进花厅。这位中年文士一袭泛了白的青袍遮身,身形清瘦,神色淡然,下巴处有一绺胡须不屈上翘,眉目间隐约有一股才士的耿介傲然之色。他只是拱手向众位站着迎候的宾客作了一个揖,却不开口说话,径直走到上首的一张空桌旁坐下。就在赵、李二人所坐的桌子之旁。李三思这才注意到,这位中年文士所坐的桌子就只设了一张坐椅,看这情形似乎是他要一人独坐一桌上席了。

    李三思自己这一桌除赵县丞和他自己外,另有石员外的两名堂兄弟两位主家长辈作陪。那人一出现,众人便群相耸动,想必是颇有来头儿的贵客,却又为何不让他人相陪?李三思心中好奇,便低声询问紧挨着他坐的赵县丞:“那位独占一桌的家伙是什么人?”

    赵县丞斜瞥了那中年文士一眼,小声道:“他名叫韩一秋,二十出头就中了进士。这可不得了啊。这萧山县近百年来可就这么一个进士。他在朝做过言官,后来因大胆上书言事触怒圣上,圣上将他责以延杖。他挨了板子后就辞官不做了,因此就得了一个清流的大名。后来朝廷屡次相招,他也始终不肯出山。这声名也就越发大了,很得地方上敬重,是这一片州县里最有清望之人,诗书文章也十分不错。

    他这些来一直隐居在乡里,不见外客,也不爱与人应酬。这韩进士这隐居乡间的日子十分清苦,但是气节高得很。这远近慕名拜望巴结的人不少,他却常常是冷脸以对,宁愿自己过苦日子,也不肯收人馈赠,到是颇有一些颜回之风。他断弦鳏居多年,多少富户情愿倒贴彩礼将女儿许他,他也不肯续弦。嘿嘿,了不起。”

    李三思更感不解,又小声问道:“韩一秋这等傲性的人物,怎么肯放下身段和一个土财主往来,还跑来喝他儿子的喜酒?”

    赵县丞瞥见同桌相陪的两位柯家人正起身和其他客人寒喧叙话,这才凑过头来压低声音答道:“听说前两年这韩一秋的夫人病逝,他与发妻情谊极深,却无钱营葬,又不肯求人,就很为难。这柯员外有个通房婢女的家里和这韩家是邻居,她从家里就听说了这个事。女人嘛,爱传嘴,就把这事跟柯员外说了。这柯员外虽然不通文墨,名声也不怎好,但素来敬重诗书。他是个有心人,就连夜给韩一秋运去了上好棺木,又包办了一切营葬杂费。因为这个事情,韩一秋就欠了柯员外一个大人情。既然欠下大人情,之后的许多小人情也就没法儿挡得住了。韩一秋傲性归傲性,却不是不讲理。你再怎么傲性,也不能冷脸对待你欠着人情的人吧?这之后,这柯家就和韩一秋偶尔会有往来。这一次韩一秋能来,柯员外是满脸放光呀。那张独座桌一早就是留着给他的。这既是尊崇于他,也是顾虑他不爱和人多话。”

    果然,韩一秋落座之后,厅内众宾客虽然都频频注目于他,却是无人上前见礼问候,这也是因为知道他不喜与人交接客套的脾性,也就不敢冒然打搅。

    李三思心说:“岂止是柯员外满脸放光?没法子,像韩一秋这样有声望有才学有脾气的清高隐士,那就是这大明时代的活圣人和大明星啊。”他本来对韩一秋耿介孤傲的做派颇不以为然,但是得知此人对亡妻感情极深,到像是位性情中人之后,李三思对他又心生几分好感,便向赵县丞道:“这等人物既然就在咱们邻桌,咱们该过去见一见礼才是。”

    赵县丞摇头摇得像泼浪鼓似的,说道:“这等高人贤士我是真心敬重,却不敢攀迎结交。你老哥我就是俗人一个,胸无大志,也没什么气节,好的是喝酒玩乐,到这儿来是找乐子拿红包的,却不是来找瘪吃的。要去你自去,我是不去的。”

    李三思起身走到韩一秋跟前,深深一揖,恭声道:“晚辈见过韩先生,问先生好。”

    韩一秋微微点头回礼,只是瞥了李三思一眼便垂下眼皮,目光看着桌面淡淡地道:“你也好。”这应答之间虽不失礼,但他冷脸拒人千里之外之意已经表露无遗。说李三思是“吃瘪”,也并非太过。

    李三思恭声又道:“晚辈斗胆前来拜见先生,并非有意打搅,实是有一事不明,想要向前辈请教:五柳先生陶公堪称先贤大隐,正如同先生一般。陶公曾作‘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之句。晚辈愚钝,不解其意,想请先生为我解惑。”

    韩一秋闻言心动,抬起头深深地看了一他眼,顿了片刻,终于神色和缓地点点头道:“多谢。”

    李三思话已说到,再不多言,又是深深一揖,退回座中。

    赵县丞低声向他道:“我说的不错吧?这等清高隐士,傲性得很,不喜与俗人交言,多一个字也不肯说。你敬他,他也不会领你的情。敬重当然值得敬重,却还是敬而远之的好。”

    李三思摇头道:“我敬他哪里是因为他是清高隐士?隐士又有什么真堪敬重的?中国几千年来,隐士无数,大多仍旧是学陶渊明那一套儿:笑傲权贵,自甘清苦,田院诗书,采菊东篱。论情操固然坚贞高洁,但是对于世道人心,乃至于自己的家人亲戚,又有什么补益了?不过是坐视世道糜烂而不顾不理,任凭家人饥寒而不为所动。陶公不就生生饿死了两个儿子么?也罢,就算不论这些。

    隐士们既然身负才智,闲居乡野,若是当真冷淡人情世事,为何不穷极自己求真求知之心,转而研推百物之理,论究自然之法,穷求造化之妙?可曾有隐士认真钻研实证过苹果为何要落地,日月星辰为何运转?风因何而起?雨因何而下?雷电从何而来?当真就是一对老头老太在天上敲锤放电?人为何喝的是淡水,出的是咸汗?又为何吃的是香菜,拉的是臭屎?人怀胎当真是父精母血,不是父精母卵?萤火虫当真是腐草生萤,不是细虫产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