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饭菜,穿一样的衣服。”从毛泽东做起,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改革。
  如果说生活待遇还仅是一种形式,毛泽东要求建立健全各级士兵委员会,则具有深刻的内涵。他把士兵委员会的工作,视为在红军中确立民主制度,彻底废除旧军队陋习,建立新型官兵关系的有力武器。
  红军初建时,来自于国民革命军的部队,军阀习气严重,官欺兵、兵欺民早成惯例。毛泽东就是要打破这个陈规。士兵委员会委员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兵对官有监督权,可以提出批评,甚至有制裁权。这是亘古以来中国军队从未有过的新制度。正是这项制度,消除了官兵之间的隔阂,消除了士兵的雇佣兵心理,开创出人民军队独有的民主制度。
  1948年1月,毛泽东亲笔起草了题为《军队内部的民主运动》的党内指示,赋予军队中的民主生活以新的内涵,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大民主的概念。
  王幸生(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军队中的三大民主,就是政治民主、军事民主和经济民主,“放手发动士兵群众、指挥员和一切工作人员,通过集中领导下的民主运动,达到政治上高度团结、生活上获得改善、军事上提高技术和战术的三大目的”。
  三大民主中,军事民主令人耳目一新。练兵中,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互教互学;作战时,群策群力,召开诸葛亮会,研究破敌之策;作战后,讲评讨论,共同提高。
  千万不要小瞧这种看似简单的工作方法,一旦士兵们的智慧融入了部队的作战行动,任何奇迹都可能发生,许多卓有成效的制胜战法就是诞生于这种军事民主之中。
  民主制度使得人民军队内部关系焕然一新,而严格的群众纪律,则使得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鱼水相融、亲密无间。毛泽东在建军之初,就为红军立下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褚银(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他率部上井冈山之前,就宣布了三项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打土豪款子要归公。后来毛泽东又宣布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毛泽东博学多才,可尊为大师,可他制定这些纪律所使用的却是再也朴实不过的语言,就连不识字的士兵也能牢记。
  此后,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变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内容不断调整。1947年10月,毛泽东重新修订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颁布全军,一直沿用至今,始终是人民解放军铁的纪律。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毛泽东以最简明的规定,将人民军队的宗旨、性质变为便于执行的行为准则。人民军队之秋毫无犯,之与人民同甘共苦,之与人民血肉相连,就在于它永远视人民为父母,因而得到了人民如同对待子女般的呵护。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曾把战败的原因归结于军队腐化堕落、纪律废弛,官兵“忘了革命,忘了主义”,成了一支“没有灵魂的军队”。但他却不肯承认自己分而治之、亲疏有别的治军方略正是导致他军队惨败的重要原因。他的嫡系恃宠而骄,狂妄无比,杂牌部队则各怀心思,临阵自保,在战场上总是演出胜则争功、败不相救的丑剧。他的得意门生杜聿明被俘后讲得倒是一针见血:国民党军是“战事毁于人事,战术毁于权术”。
  毛泽东确立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建立的卓有成效的军队政治工作制度,依靠的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使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脱胎换骨,成为在任何情况下都红旗不倒、军心凝聚的新型人民军队,成为在战争中上下同心、士气高昂的无敌雄师。毛泽东之用兵如神,首先在于他治军如神。
  

三 党指挥枪 枪服从党(4)
两相比较,国民党军焉能不败?!
  

四 游击战争 出奇出新(1)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人埃德加·斯诺访问中国,他对毛泽东说,美国总统肯尼迪也在看毛泽东的军事著作。毛泽东听到此事后,笑了,他答道:肯尼迪 “看我写的军事著作,这有可能是真的”。
  这的确是真的。肯尼迪到乡间度周末,也不忘了要带上毛泽东的著作。毛泽东的名言:“游击队必须活动于人民之中,犹如鱼游于水中一样”,更成了他的口头禅。
  毛泽东,这位崛起于东方的军事伟人,不仅翻天覆地般改变了中国历史,也用自己独创的游击战争理论为世界军事理论宝库增添了闪光的一章。他的理论,诞生在中国,却冲破了时空限制,影响着世界!
  井冈山,地处湘赣两省交界,高山密林,地势险要。1927年10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剩余部队来到罗霄山脉中段的这个地方。
  初上井冈山,这支队伍只几百人,这就是最初的“星星之火”。
  教科书上正规作战的战略战术,显然用不上。毛泽东独辟蹊径,采取以宁冈为中心的“打圈子”战术。
  陈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毛泽东的打圈子战术,就是以根据地为中心,强敌来了,先领他转圈,等他转晕了,暴露出弱点,就抓准狠打。转圈是手段,消灭敌人是目的。打就要有收获,既消灭敌人,又有缴获。
  “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是当地山林武装的统军经验。毛泽东却说:我们“不仅会打圈,更要会打仗”。毛泽东指挥部队以宁冈为中心,四处游击,平均九天一战,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
  1928年1月,江西国民党军第27师对井冈山发动第一次“进剿”。在遂川的一个会场,毛泽东再将“打圈子”战术深化一步,提出了“敌来我去、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原则。
  在随后的战斗中,毛泽东将这12个字化作具体的作战行动,指挥部队避实击虚,连续粉碎了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进剿”和“会剿”,建立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游击战锤炼出红军独特的战略战术,也让初掌帅印的毛泽东参透了游击战争的奥秘,并形成了迥异于任何军队的兵法要髓。在总结红军游击战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朱德将游击战的作战原则进一步概括为著名的“十六字诀”: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寿晓松(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部长、研究员)毛泽东自己说:十六字诀,是带有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它把进与退、走和打、防御与进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消灭敌人、保存和发展自己的有效方法。尔后红军的全部作战原则,乃至于人民军队的全部作战原则,都是由此发展出来的。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都是走州过府,流动作战,最终难成气候。对此,精通历史的毛泽东当然心知肚明。他要创立红军游击战争的新内涵,这就是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建立根据地,将游击战争与根据地建设合二为一,将游击战争的基石奠定在红色根据地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之上,以此扩大苏区,壮大军队。
  刚上井冈山,毛泽东就着力恢复遭到破坏的地方党组织,强调红军有三大任务: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做群众工作。
  周继强(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自古以来,军队的任务就是打仗,吃粮当兵,天经地义。而毛泽东的部队,不但要打仗,还要做群众工作,这是开天辟地第一遭。毛泽东强调:“游击战争一刻不能离开民众,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毛泽东套用唐人名句来比喻根据地建设与红军发展的关系。他说:“人不能老是走着,老站着,也得有坐下来的时候。”他将根据地比作红军的靠山,比作红军坐下来依靠的屁股。后来毛泽东把根据地与游击战争的关系定义为:根据地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
  

四 游击战争 出奇出新(2)
井冈山根据地在短时间内就形成了规模,工农革命军有了展开游击战争的深厚群众基础,如同鱼儿畅游于水中,不仅能灵活自如地打击敌人,更可壮大自己,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地位。
  为打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会剿”和解决根据地经济困难,毛泽东作出了“攻势的防御”方针。1929年1月,红4军向赣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