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朝秦暮楚周佛海-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言
周佛海其人,是中国现代史上少有的一个风云变幻人物。他从信仰共产主义到鼓吹卖国主义;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到蒋介石的亲信、到汪朝股肱、到上海行动总指挥;从革命者到卖国巨奸。其变化多端、朝秦暮楚,在中国现代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物能与他相比。
  毋庸置疑,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是复杂的、曲折的,既有国内复杂的革命与反革命间的激烈斗争,也有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斗争。为了民族的独立、阶级的解放,无数的中华儿女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以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当然在历史的进程中,也不乏某些丑类的出现,周佛海则是一个典型。
  历史审判台已经对周佛海作出了判决。但周佛海为何从一个信仰*主义的革命青年到叛国投敌的卖国巨奸?这就是笔者在本书中所力图要回答的问题。周佛海之所以走上这条罪恶道路,并非偶然,根本原因不外两个:一个是个人的政治野心和领袖欲望;一个是顽固的*反人民的政治立场。周佛海个人的政治野心,追求权力的欲望,成为他一生中行动的目标。他之所以参加共产党,接着又背叛共产党;他之所以追随蒋介石、以至后来又反对蒋介石,最后又接受国民党的委任,都离不开一个“权”字。
  他作为卖国巨奸,终究未能逃脱应有的惩处,虽然得到蒋的特赦,也只是将死刑减为无期徒刑。但他仍然妄图有朝一日东山再起,重新扬眉吐气!真是至死野心不改。
  周佛海反复无常,投机善变,自以为聪明,结果不过是自掘坟墓。1947年9月30日,也就是在他死之将至不到半年之时,他在南京老虎桥监狱中,写下了最后一首歪诗:《由沪赴渝二周年志感》。
  转瞬青枫两度红,年来事变太匆匆。
  悲欢弹指如秋露,衰盛循环悟疾风。
  无意偷生偏卧病,有怀长系但书空。
  幼时听说黄粱梦,今日才知在梦中。
  不论这是死前的悲鸣,或是回光返照,周佛海也只能在地狱之中去追求他的政治野心了。
  周佛海一生中的活动除见诸报刊发表的文字外,在叛国投敌之前,以及充当卖国巨奸之时,都不间断地对他每天的若干言行,以日记的形式,作了记录;在晚年,对他的前半生作了系统的回顾;而在被判处徒刑之后,于1947年1月1日,又恢复了一度停笔的记日记的习惯。这些为我们研究周佛海其人,提供了可供参考的重要史料。
  周佛海一生的活动是很多的,其思想也是复杂多变的,笔者只是就其一些主要方面,作了简要的记述与评论。而且,限于水平,不当之处;敬祈读者批评指正。
  
  蔡德金  
  1991年3月31日
  

野心青年(1)
周佛海原籍是湖南省沅陵县信平乡窝溪村周家冲。
  沅陵位于湘西,西邻湘南苗族自治州,在武陵山之南,雪峰山之北。沅江东去,经桃源、常德而入洞庭湖。沅陵古名辰州,为历史名城,四周为名山大川环抱,诸如桐木山、天宁山、虎谿山、紫宸山、三崳健⒃破苌健⑥捔健⒛仙健⑩萆健⑾懵健⒎锘松健⒈始苌健⒘健⒃铺ㄉ降鹊龋蜊智а遥ΥΨ迓推嫘恪6夜潘旅仓诙啵绫ǘ魉隆⑽牟蟆⒘私菜隆⒔窠ㄋ隆⒘钏隆⒚髟滤隆⒎锘怂隆⒃铺ㄋ碌取c淞昀次娜四蛙鲚椭兀鞒苎Ъ摇⒔逃彝跏厝剩ㄑ裘鳎┮嘣惭в诨⒇G山上的虎谿书院。沅陵由于处于群山之中,地形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周佛海的祖居之地,位于沅陵城南二十余里处。而沅陵县城又在沅江的北岸,所以周家冲也是在沅江之南。他的父亲周夔九,清末举人。据周佛海称:其父曾入曾国藩的湘军,职务为幕,并且立有军功。幕相当于现在的秘书,是负责处理文书等事务的官员。后任职于福建蒲田县。
  周夔九的发妻系沅陵县信平乡白合村郑家人氏,未生儿女,后病死。他在蒲田县任职时,娶厦门女马氏为妻,生有二子一女,即长子佛海、次子佛生、女佛珍。1907年,周夔九因禁止鸦片毒品,被当地士绅逼着上吊自杀。死前,嘱其妻马氏,将子女带回沅陵,他的尸体也请一同运回。
  周佛海生于1897年5月29日,即清光绪二十三年4月28日。由此推算,其父母结婚,当在光绪22年之前,其父自缢时,周佛海已年满10岁,对其父之死及由闽返辰之经过,当有所记忆,但他对此毫无记述。
  一个寡妇,带着三个儿女及丈夫的尸体,由闽南的蒲田迁往千里迢迢的异乡湖南沅陵,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周佛海的父亲既然是清末举人,那么他的祖辈当然也是有一定田产的大富人家。而旧时官场,也是无官不贪,否则,周夔九也难于养活一个五口之家。但是,由蒲田到沅陵,就是在交通发达的今天,也要准备相当的川资,何况是在当年,而且运送的又是死人?由此可知,即使家产万贯,也会变卖用尽。1942年5月,周佛海在其所写《苦学记》一文中,回忆当时为赴日留学,筹集路费与生活费时,曾称他家有薄田百余亩。在当年,一个家庭有百余亩田产,哪怕是薄田,也是一户相当殷实的人家。果如此,稍微变卖一些田产,即可筹集一笔可观的费用,根本用不着由其母东挪西借和老师同学帮忙筹措了。
  实际上,在周夔九死后,他家除了祖辈留下的一所宅院外,只有8亩田产。当然,那时将8亩田租佃出去,其田租收入也可以勉强维持一个四口之家的简朴生活。正因如此,周佛海也才能不像其他贫苦农家子弟一样,从小就得种地帮助家庭维持生计,而能在返乡后的第二年,即1908年在本村私塾就读,开始接受启蒙教育。
  旧时乡塾,传授的虽然是孔孟之道等传统文化,但塾师很讲究阅读写作等文学能力的培养,而且课程单一,每天习文写字,吟诗作词,如此而已。周佛海虽然未能在书法上有所造诣,甚至可以说,他的书法低劣至极,但是,却在文学上有了根底,为他以后,无论是在写文章或作诗上,都奠定了很扎实的基础。。 最好的txt下载网

野心青年(2)
经过四年的乡塾启蒙教育,1912年,周佛海便侥幸考入了县立高等小学堂,即现在小学的高年级。所谓侥幸,是因为这种学校是在辛亥革命后*刚刚公布施行的。当时,这种学校数量很少,沅陵县仅此一所,但是投考的人很多。无论是小学或中学,课程的设置、学科门类都比较多,除了国文之类,还有算术及自然等课程。许多私塾出身的考生,因为对此不懂,而不能考取。周佛海虽然也是由塾生投考高等小学,由于他阅读过梁启超的“中国魂”一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梁启超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因此,在国文的考试中,作文时模仿梁启超的文笔,引用了梁启超所阐发的许多新知识和新名词,因而深得阅卷先生的赞许;在算术考试中,由于他的表兄帮他改正了演算中的错误,因而获得了好成绩,而被录取。
  周佛海在《苦学记》中,忆及报考县立高等小学校的情景时曾说:
  辛亥革命的时候,我才15岁,在乡村一个私塾里读书。第二年民国元年,我们乡下有几个学生,都进城考了高等小学。我的消息很慢,等到考期已过,我才知道,于是请求母亲准许进城运动补考。到了城里探听,知道距发榜的日子,只有三天,绝对不能再考了。我那时非常失望,凑巧那时县政府的教育科长,是我乡下的吕鹤立先生。我便请他写了一封信给小学校长。居然得到允许了。因为这是我一生发轫的起点,现在还很清楚地记得。我一个表兄,当时在中学读书,送我去考,补考的只有我一个人,在窗明几净的校长室考的。国文题是《爱国说》,还有两个加法的算术。国文完了卷就做算术。算术的答案,我没有把握,凑巧这时校长不在房间,我的表兄在窗外探头探脑地向内张望。我便把算术答案给他看。他轻轻地由窗外告诉我说尾数上少了一个圈,于是我把圈加上,考试就算完了。1
  按年龄,1912年,周佛海已是15岁的少年了,依照今天的入学标准,应该是初中毕业,进入高级中学的年龄了,可他连两个加法的算术都不会做,如果不是他的表兄帮他补上一个“0”,算术的成绩只能得个“0”分了。考试完了,他对自己能否考取毫无把握。他说:
  考虽考了,究竟能不能取,还是一个问题。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