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兵家吴起-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松谱撸招形灏倮铮懔用窭矗芯Γ苁至鸦⒈ぁ8缸佣司阋杂铝ξ醭栊遥嘀啊N渫蹩松蹋彬懔投窭础B猩僮用臼ぃ湓锩旄福陨朴眯矣谥苣峦酰庥谡裕允现妫浜笥忻蟹亲诱撸幼≡谌瘢蒲恚苄⑼跛茫舐碛跊F、渭二水之间,马大蕃息,孝王大喜,以秦地封非子为附庸之君,使续嬴祀,号为嬴秦。传六世至秦襄公,以勤周天子有功封秦伯,又得岐、丰之地,势益强大,定都于雍,列于诸侯。又传二十世,到是时的秦简公。由于秦自有国便保持有一支强悍的军旅,所以一直保持着强国地位,特别是在秦穆公时,并国二十,雄压诸侯,挟天子以令天下。穆公之后,秦虽雄风稍减,但从来没有放弃对外用兵,以图重霸天下,秦自灵公(灵公传简公)开始,便乘韩、魏、赵三家分晋后魏国国力不足之机,发兵二十万击魏,至简公四年,将河西之地全部占领。秦简公之所以没有下令大军东渡,一是考虑到西河地势险峻,大军渡河会造成重大伤亡,二是他要南防荆楚。楚国不断用兵中原扩大势力,是诸侯国中唯一能与秦国相抗衡的国家,秦、楚为邻,他不能不防。秦军大败魏兵之后,简公曾想从驻扎在河西的二十万大军中调出十万放到秦、楚边境,但不少大夫提出异议,说魏军虽然退到了河东,但新辟之地的百姓心尚未附,如果百姓生变,魏军乘势西渡,纵不能胜,我必有损,简公觉得群臣说的有道理,又想到秦、楚边境驻扎着二十万秦兵,即便楚国进兵,也能抵挡一时,便把移兵之事搁了下来。一年来,从河西一直传来秦军与降民相安无事的奏报,所以简公又生起移兵之心,他把驻守在河西的秦军统帅子山召回都城,问道:

  “时下河西情势如何?”

  子山道:“回禀主公。臣发主公之令,明主公之德,河西百姓对主公无不感恩戴德,皆愿做大秦臣民效力主公。”

  秦简公高兴地道:“百姓归附,政令畅行,将军之功不可没也。如今河东魏军有无动静?”

  子山:“魏军慑于主公声威,龟缩不敢出,以图苟活,近日魏侯又授吴起为西河守……”

  “等等。”秦简公打断子山,“将军说的这个吴起,可是统领鲁军战败齐师的那个吴起?”

  “正是此人。”子山是秦国名将子蒲之后,根本不把吴起放在眼里,接着道,“齐师之败,实因齐相田和骄狂大意而致,并非是因那吴起善于用兵,传言不足为信。吴起一到西河,立马构筑城池,何也?惧我大军东渡,筑城以求守也,吴起一孺子,有其名而无其实,主公只管宽心。”

  秦简公想想,也觉得吴起不过是个儒学之徒,仅凭齐、鲁一战就把他说的如何如何,不免夸大其辞,亮起眼睛笑对子山道:

  “寡人闻,‘君不忘有功之臣,父不没有力之子’,将军帅师败魏,尽收河西之地,寡人授将军为大将军,主一国之军。将军立马回返河西,将河西之军分兵十万于秦、楚边境,待机击楚,再壮我大秦之威!”

  子山败魏立下大功,理当重赏,不过授他为大将军,一下子成了全国五十万大军的总统帅,是他料想不到的,这让他感激涕零。但对简公提出的立马把驻扎在河西的一半兵众移至秦、楚边界,他感到不妥,稽首再拜之后,道:

  “臣以为,虽说魏军如今已是南风不景,仍不可不防也。时下西河冰封,极利于魏军走冰越河,若我兵力不足,只怕有失。臣之见,莫若待到西河冰融,桃花水涨,再行移兵。主公明裁。”

  简公想,到七九河开也就还有一个多月的时日,于是道:“就依大将军!”

  首山脚下城池筑建的现场,天天热火朝天,一个月的时间,四面城垣已砌起丈许之高。不过此时吴起的心思,已经不在筑城上,他站在西河岸边,暗暗慨叹节气的魔力,虽然北风仍然带着透骨的寒气,冬日被封起的冰面却已经化开,漂浮在水面上的大大小小的冰块,互相追逐着往下游漂流,它们在漂流中相互碰撞、相互擦磨,大块变成小块,小块变成冰渣,最后融于水中,不见了影子。草木尚未发芽,搭建在对岸树丛中的秦军哨棚清晰可见,如果看仔细,还可以看到躺在哨棚里睡大觉的秦兵。

  用过午饭,吴起吩咐卞春唤来公孙展、魏方二位将军,提出西渡击秦。

  公孙展道:“大夫意欲何时进兵?”

  吴起道:“兵家有云:‘夜黑风高好用兵’,明日二月朔,天上无月,利我偷袭,二位将军意下如何?”

  “明日夜……?”公孙展渐渐拧锁眉头。

  魏方道:“公孙将军不必多虑,西河冰封之时利我进兵我不进,今西河冰开,不利我进兵我却进,这是秦军料想不到的。我军有备,而敌无防,胜战必在我手。”

  公孙展自束发从戎就驻守在西河,与秦军交战几十年,魏军在西河原有十万将士,结果一败再败,伤亡过半,不得已兵退河东,藉西河之险以拒秦。如今仅只五万兵众,虽说敌军无备,如何敌得过秦国的二十万大军?他沉思有顷道:

  “末将之见,进战当慎之再慎,战则必胜,要么勿战,如若进战不胜,秦军必乘我兵败杀过河东,到那时我大魏失去西河屏障,敌长驱直入,将危及我大魏社稷。故而末将想,可否将进兵时间推延几日,快马往奏君侯,请调遣人马增兵西河,等到援兵来到,再行进战。”

  吴起道:“五万之众,足可胜秦。”

  公孙展:“末将愿闻大夫胜秦之策。”

  “二位将军请看。”吴起站起身,指点着摊开在桌案上的地图胸有成竹地道,“秦虽拥兵二十万,然据守分散,分别屯兵于这西河与洛水之间的平都、定阳、籍姑、少梁、合阳、彭衙、汪邑、元邑、新城、辅氏、临晋、芮邑等十几个城邑,遇有军情,以夜鸣金鼓、日点狼烟为号传报消息。据守于临晋、辅氏、芮邑之敌军数量为最多,占河西秦军总数之半,临晋为秦将子山大营,又占三城将士之半,计五万人。临晋位于辅氏、芮邑之间,相距各在四十里。我军五万,可分军一万沿西河布于蒲阪至汾阴之间,以防秦河西北部之军乘我进兵之时东渡。其余四万将士分做三军,本守统兵二万,渡河之后直逼临晋,先对其形成包围之势;魏将军统兵一万,渡河之后,先用百名材士之卒将芮邑之南敌军哨棚端掉,使其无法向渭水南岸之秦军传递消息,余军尽皆埋伏于芮邑至临晋之道路两侧;公孙将军统兵一万,渡河之后快速前进,埋伏于临晋至辅氏道路之两侧,并于西进途中,拔掉辅氏以北三十里内敌军所有哨棚,使其不得向北部之敌传报消息。待二位将军一切就绪,本守发起攻城。子山突遭夜袭,必定发出求救信号,辅氏、芮邑之敌亦必倾军往救,至时,二位将军可将其全歼于增援途中。如此,敌十万之众,便可尽丧我军之手。”

  公孙展、魏方听吴起说完用战之策,顿时眉开眼笑,振起精神。

  吴起见二位将军再无异议,令其各自回军,对属下将佐做具体部署,申明军纪。

  第二天,三军各自遣派将士把山中造好的木筏隐秘地运至预定的渡河点,待天色昏黑下来,吴起下令三军中善于登攀的士卒先行乘筏渡过河去,拔掉对岸秦军设置的哨棚,之后,三军同时渡河,分头进发。

  且说吴起率领二万将士,由探马军前引路,人含枚马衔环一路摸黑急进,于子夜时分到达临晋(在今陕西省大荔东),并迅速对其形成包围。临晋原是晋国一位公子的封邑,有民上千户,几年前秦军占领后,令百姓全部迁至城外,整个城邑成为秦军在河西最大的屯兵大营,不仅驻扎的兵多,还屯积着供应河西二十万秦军所需用的各类物资。为确保稳妥地全歼城中之敌,吴起让探马带路,悄然围着城垣又转看了一圈,然后召来师旅将佐和侯申。一个月前,吴起把侯申放到了军中,让其同具有攀爬远跳技能的士卒一起进行训练,由于他早有这方面的底子,加之脑子又灵,经过一个多月的苦练,技能又更上了一层,被提拔为戎长(古军制,一戎50人)。吴起把他召来,是因为他统领的五十名士卒在攻城中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吴起向众将布署完毕,魏方、公孙展二将派遣的哨马来到,报说两军设伏均已停当。吴起令诸将各自归军,立马攻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