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墙内外-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秘色彩展现于全世界。所以,早在1955年赫鲁晓夫就不无忧虑地向阿登纳谈起过对中国的恐惧和担心。
  颐年堂里,赫鲁晓夫一进门便表现出过度的兴奋和热情。时而故作傲然和尊严,时而说出许多敏捷而下连贯的俏皮话,时而无缘无故地发出一阵快乐的哈哈大笑。其实,这是掩饰紧张和深藏心底的不安。由于意识形态上的争论,他六月份宣布与中国签定的核协议无效,已将矛盾发展到国家关系上。这次他对美国进行的快速访问及戴维营会谈结果,他估计到中国会强烈反对。
  相比之下。毛泽东要自然得多。就那么随随便便往沙发上一靠。轻松随和。无拘无束。他像是漫不经心望着赫鲁晓夫,看戏一样。其实那是决心下定,胸有成竹的表现。他的全部烦恼、紧张和思考,都在一杯接一杯喝茶。一支接一支吸烟的时候进行完毕。他去迎接赫鲁晓夫的时候,把烟一拧,肩膀放松似地一垂:“金龟子来了,那就谈谈么。”
  后来我才知道,俄语赫鲁晓夫就是金龟子的意思。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谈话,开始气氛还柔和,能听到笑声。渐渐地,气氛越来越严肃,越变越紧张。相比之下,毛泽东表情变化不太大,始终显得阴柔深沉又坚定自信。赫鲁晓夫不然,前后判若两人。他曾吵吵嚷嚷,热烈开朗,动手动脚也与人亲热,不乏某种诱人的魅力。可是,遇到反对和挫折,他瞬即变了,用一触即跳来形容是很恰当的。这时他显得怒不可遏,简直说得上是粗暴蛮横,飞扬跋扈。毛泽东的大手在他和赫鲁晓夫之间画了一道,那手势的含意不言而喻。赫鲁晓夫像被割了一刀似地吼叫起来,两手激烈地挥动。可是,少奇、恩来等中国领导人开始了尖锐强硬的插话。苏联方面也不再是赫鲁晓夫一个人讲。会谈变成了争吵。吵得一塌糊涂,每时每刻都不止一张嘴在讲。在喊、在吼,那气氛可说得上惊心动魄。
  赫鲁晓夫知道中国面临的困难,口气咄咄逼人,真有一种“老子党”的架势。到最后,已是充满威胁和压力。
  毛泽东将手在沙发扶手上一拍,只轻轻一拍,已经奋然立起。稍稍侧着身体,胸膛微挺,头仰起来,似乎在凝视远方,又像不屑一顾。他的脖颈犟直,腰杆笔挺,凛凛然一副神姿:谁也休想让我低头弯腰!
  紧张激烈的争吵声中。会谈不欢而散。天安门晚上有活动,赫鲁晓夫拒绝上天安门。不久,我便知道了苏联撕合同、撤专家、逼还债等一系列消息。中苏公开论战开始了。意识形态上的争论还要继续认识。最终由历史去作全面、客观、公正的评论。但就领袖的气质风度而言,赫鲁晓夫还不能同毛泽东比。他的一些作风,诸如在联合国大会上脱下黄皮鞋敲打桌子,在重大场合仍然无法控制的胡言乱语和真真假假,使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精神病医生对他大感兴趣,使苏联在国际上丢了不少脸,并且最终导致了他的下台。
  国庆节之后,毛泽东立刻南下视察。记得专列开入山东时,沿途土地龟裂,到处是白花花盐碱。进入安徽后,大田里看不列丰收的庄稼,却插着一堆一堆的红旗。毛泽东一路凝思默想,不断吸烟,手指熏得焦黄,整日整夜不睡。他思考的全部内容谁也无法窥见。但是,有句话我至今记忆深刻。他长长叹一口气,说:“天灾人祸啊!”这时,他眼睛湿润了。他说的人祸,有多少是指苏联赫鲁晓夫,又有多少是对他及党内一批领导人工作失误的反省?不得而知。
  车到合肥市正是晚上。整座城市黑沉沉一片,不见灯火。地方党政负责人汇报,合肥地区是水力发电,由于长江水流枯竭,只剩主航道有点水,已经无法发电。
  毛泽东凝望黑沉沉的城市,没完没了吸烟。良久,他用嘴深深吸口气,仿佛负担重透不过气一般。卫士们静悄悄侍立左右,都感到形势严峻。我们想到了流窜在全国的一股股饥饿的“盲流”,甚至想到天下大乱……不,我们不相信会乱。毛泽东望往我们.慢条斯理讲出历史上几次有名的大灾荒,讲到老百姓吃观音土。然后一字一板说:“现在我们也到了这个地步。有人趁火打劫,落井下石,想逼我们屈服。没骨气的国家是不敢顶的,你们敢顶不敢顶?”
  “敢顶!我们知道毛泽东指的是苏联赫鲁晓夫。
  “他越压我们越要顶!”毛泽东的大手重重拍在车桌上,身体左侧。斜挺出右腹和胸膛。那气势仿佛要挑起泰山一般,全身微微激颤。于是,我们惶惑浮动的心立刻踏实下来。以后,不论国家遇到什么大灾大难,只要想起毛泽东拍案而起,挺立不动的身姿,我便生出一种信心:没关系,有毛泽东呢,终归会有办法闯过去。作为领袖人物,不遇挑战难以充分表现英雄本色。毛泽东一生大大小小不少失误。即使是他的失误,由于他那与生俱来又在艰苦复杂的斗争中锤炼而就的个性、气质、决心和意志力,在历史上仍然会产生出一种向上的巨大力量,使我们的国家民族巍然屹立,任何人不敢欺。
  回到北京,毛泽东对我们郑重宣布两条: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他说:“全国人民都在定量,我也应该定量。是不是肉不吃了?你们愿意不愿意和我一起带这个头啊?”
  我们回答:“愿意!”
  喊罢,我一阵羞愧。我到毛泽东身边工作,当时想得多的只是可以沾光,吃饱肚子。我确实太渺小了。毛泽东庄严宣布:“那好。我们就实行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
  三年困难时期,我为毛泽东服务,千真万确一点光不曾沾上。但我心顺,无牢骚。因为毛泽东就在我身边勒紧了裤腰带。青黄不接的困难时刻,一盘野菜聊以充饥便坚持了夜以继日的工作。只此一条,我便愿意跟随他同心同德,共度难关。
  作为一个人,毛泽东常会出现意外之举,使他更具吸引力。
  困难时期,他的案头床边堆满“事”,处理之余,他却迷上了小人书。那套《三国演义》连环画册也摊开在案头床边,看得津津有味,而且一连几天反复看,吃饭睡觉也不放。
  那天,我叫他吃饭,他靠在床上看小人书,不愿动弹。我说:“主席,您还迷小人书啊?”他翻着书说:“小人书不简单哪,言简意赅。就那么几句话,多少大事多少人物就交代出来了。道理一目了然。”他给我讲赤壁大战,讲夷陵之战。说孙刘联合,一把火烧了曹操,烧出一个三国鼎立。刘备犯了错误,被火烧连营死在白帝城。诸葛亮临危不乱,安居平五路,稳定了蜀国局势,他讲这些故事似有所指又无所指。影影绰绰,扑朔迷离。至今我没想透。他很欣赏“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符合辩证法。他认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汉朝的张良和三国的诸葛亮都比较出色。他想象力极丰富,我不可能追踪理解。
  那一年,他引退二线,放弃了共和国主席职务。像是要陶冶性情,休息时便练练书法。常有民主人士和过去的老熟人来看望他。
  黄炎培育一本王羲之的真迹,毛泽东借来看,说好借一个月。那一个月毛泽东工作一停便翻阅来看,爱不释手。我给主席倒茶时,总是见他望着字迹琢磨,有时又抓起笔来对照着练。他不是照着摹仿,而是取其所长,取其神韵,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练到兴头,吃饭也叫不应。。
  大约是真迹太珍贵,听说价值连城。黄炎培很下放心,借出一星期便接连打电话询问。我接过两次电话,问主席看完没看完?什么时候还?有一次还把电话直接打到了主席那里。毛泽东慢条斯理问:“不是讲好借一个月吗?那边马上连连说:“对对对,对对对。”
  可是,不足一个月,那边的电话又打来我们值班室。放电话时我挖苦一句:“是不是大小家子气了?”我想了想,还是来到毛泽东书房。
  毛泽东正在看那本真迹,头依着真迹上的笔画晃动,好像下巴额是一支笔。我不敢贸然叫.先替主席倒茶水,设法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然后小声报告:“主席,黄炎培那边又来电话了
  “嗯?”毛泽东不再晃头,掀起眼皮望住我。
  “他们……又催呢。”
  “怎么也学着逼债了?不是讲好一个月的,还差七天,我是给他数着呢。”毛泽东将手中的烟嘴摔在桌上。
  糟了。我心里暗暗叫苦。毛泽东又联想到苏联逼债一事了。前不久一名卫士剃光头,毛泽东还敏感地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