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太祖传奇-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芳档梦踉匦姆苁歉咝耍愀咸喜痪靥赶氯ィ溃骸盎噬衔⑹保シ锵柰锻跹宄宄荒桑傩兄辉;噬系腔螅蝗眨偌宄实溃骸尬羧胀肚洌浜尾荒晌遥俊宄炭郑夤谶低返溃骸甲锔猛蛩溃欢锵杷常捣俏粤兀舴侨绱耍噬嫌衷跄芴诰“肯琛⑺斓蔷盼逯荒兀俊噬弦恍Γ共患凭啥瘢ㄍ跹宄秸率拢 焙踉匦闹刑痉溃骸叭绱诵亟螅翟谀训茫 甭嘌泛攘艘豢诓瑁值溃骸盎共恢鼓兀』噬嫌钪谖浣〗远潦椋朗遣欢潦椋蛔阋允怪室澹蛔阋曰诤方迤蛔阋灾蚊瘛R佬〉苤耸滤湓蛴鼗耗研校词侵伪局疾吣兀 薄!∽詈玫膖xt下载网

第二十五回 虬髯推秤 熙载自污全令名(3)
韩熙载听到这里,浩然长叹,心下不知是喜是悲。他此刻深深知道:宋太祖一出,这几十年五代之乱,当可结束了!这对深受战祸的亿万百姓来说,是天大好事,这对自己这个有良心的读书人来说,如何能不因民之喜而喜?然而,自己局处江南,虽怀不世之才智,从此却是一场空了,这又如何能不悲呢?当夜辗转反侧,一夜无寐。
  不一日一行人抵达开封。入城便见街道宽阔、市井繁荣,河下粮船蚁集,街上不见执仗兵丁,一派祥和气象。
  十一月甲辰,韩熙载见帝。呈上南唐国书及助葬银十万两。宋太祖亦久闻韩熙载人品、才识和文名,温颜接见,敬礼有加。韩熙载乃第一次见到宋帝,见他红面长髯,双目炯炯,不怒自威,思路清晰,谈吐爽利,英武中不带煞气。及见百官进退有序,动合礼仪,朝中宰辅皆贤能之士,群臣多英彦之士,气象熙和,绝非南唐小朝廷可比。心知升平气象已成,望治之日有期,不禁心服。
  他暗暗将宋太祖与李后主作一比较:宋太祖身经百战,战无不胜。李后主无法比了;胸怀谋略,善驭群臣,李后主也是无法比了;出自民间,洞悉民苦,李后主还是无法比了;英果刚决,雷厉风行,李后主更是无法比了。更何况赵匡胤挟中原百州之雄资,手中握数十万百战之雄兵呢?天下大事,不问可知了。暗暗叹息,从此死了佐南唐以角逐中原的雄心。
  宋太祖深知韩熙载碑碣之能天下无匹,动念欲命其为太后书写神道碑。然一转念,满朝文武,不乏人才,如今却叫一个外臣书碑,颇失大国之体,便硬生生把此念压了下去。
  十一月丙午日,附葬明宪皇太后于安陵,壬申,赐宴众大臣及各属国使节。韩熙载于十月奉使来汴梁,忽忽已一月有余,虽则宋廷礼敬不衰,却忍不住思念江南。蓦地想到卢多逊曾问:“君本北人,颇忆故乡否?”当时曾因一国使者身体不得不答道:“唐国主遇熙载厚,不思蜀也。”谁知今日回到北方不久,竟是这般思念江南,这才知道“住久即家乡”之意。于是绕室徘徊,题诗二首于壁,这便是著名的《忆江南》了。
  (一)
  未到江南时,将为故乡好。及至亲得归,争如身不到?目前相识无一人,出入空伤我怀抱,风雨潇潇旅馆秋,归来窗下和衣倒。梦中忽到江南路,寻得花边旧居处。桃脸蛾眉笑出门,争向前头拥将去。
  (二)
  仆本江北人,今作江南客。再去江北游,举目无相识。金风吹我寒,秋月为谁白?不如归去来,江南有人忆。
  韩熙载在开封已无事可为了。这一日起个绝早,对管家韩寿道:“走,咱们瞧瞧李相公去。”这韩寿便是当年他奔赴江南伴随他的家生小厮,如今也已五十多岁了。韩寿问道:“去瞧哪个李相公?”熙载道:“便是当日送咱们来江南的李谷李相公啊,你不记得了?”韩寿喜道:“小的怎会不记得?李相公也在开封住么?”熙载叹道:“李相公谢世已经两三年了,咱们是上坟去!”韩寿听得李谷已死,心中一阵难过,流下泪来,当下便去置备了素烛、素香等祭品,随了主人,投李谷墓来。
  李谷墓在开封朱明门外二十余里,蔡河的水静静地在丘下流过,宋太祖为李谷置了二百亩祭田,拨了八户人家守陵。墓前石翁仲、石象、石马一对对排开,青石砌就的甬道直达墓前、墓前墓后大树林立,打扫得十分干净。韩熙载将三杯酒洒到地下,跪下祝道:“兄弟韩熙载来看你来了,不意淮滨一别,竟成永诀,魂兮有灵,请来饮此三杯。”说罢,泪如雨下。
  此时已是辰时左右,忽听得鼓声繁急,呐喊声起,直如山崩海啸一般。韩熙载愕然,走到高处,纵目一看,只见不远处一个大大的湖泊,总有数百公顷。无数战舰,正在湖泊中竞渡——原来这正是宋太祖新开的教船池,乃是用了数万兵力历时一年挖就,引蔡河水灌入,成了一个大湖泊,这在中原却是少见。只见每只战舰上数十名军士按鼓声节拍,奋力划船,银桨齐起齐落,十分壮观,那些船箭般直射过对岸去,势不可挡,谁道北人只会骑马,不会驶船了?只见一杆杏黄大旗下,一簇人骑马缓缓驶来,“万岁、万岁”的喊声震撼天地。韩熙载知道:这是宋太祖亲自阅兵来了。
  韩熙载手脚冰冷,一股寒气直透心田,赵匡胤不惜花费偌大人力物力,凿池教习水战,不是为了渡江灭南唐,又是为了什么?这水虎捷营如此善战,又岂是南唐所能抵挡的?
  “罢了!罢了!”韩熙载知道:大宋眼下只是船舶还嫌少了,水军数量还嫌不够,时机还不够成熟,这才对南唐君臣客客气气的,一旦准备好了,必定立即进攻江南。如今长江天险已与大宋共有了,又能阻挡宋太祖一统江山的雄心大志么?“罢了!罢了!”韩熙载又一次叹出了声。他还留在开封干什么?他还能痴心妄想些什么?南唐覆灭,自己沦为臣虏的命运已是铁定的了。
  建隆三年元月,韩熙载回到江南,果然是“桃脸蛾眉”迎进门,果然是知友叙谈甚欢。只是熙载再也不问国政,更加着意声色,韩府更是盛宴常开,每至深夜不散。李后主本是一个风流人物,闻知韩熙载府中这般热闹,心中十分艳羡,却是碍于国主身体,不便去参与。于是命当时最善于图画园林人物的待诏顾闳中去参宴,目识心记,然后图绘呈上,这就是至今犹存的《韩熙载夜宴图》了。韩熙载蓄声伎四十余人,却不是专为自己欣赏的。他任由她们自由出入,与宾客杂坐,宾客知熙载豪纵,故笑语喧哗,百无顾忌,每每有拥妓于膝,搂抱亲吻者,熙载亦不禁、不愠。这在当时当然是惊世骇俗的了。于是物议沸然,御史们交章弹劾,说他“身为大臣,帷薄不修,有辱国体”。自有熙载的好友与熙载知道。熙载叹道:“我所以这样做,自污清名,是为了避免做宰相罢了!我老了,国事如此,岂能再做宰相,为千古之笑端乎?”——终不肯改。
  开宝三年,韩熙载病逝于金陵,享年六十九岁,李后主为之废朝三天,追赠右仆射同平章事(宰相)谥曰“文靖”。
  他的墓葬在梅岑,与晋谢安墓比邻。
  【注】①韩熙载奉使汴京事,见《资治通鉴长编·太祖建隆三年》。
  ②韩熙载忆江南诗二首,见《全唐诗》。
  ③韩熙载以“帷簿不修”而被劾贬事,见马令《南唐书》。
  ④李后主痛悼韩熙载,并追封他为宰相事,见陆游《南唐书》。
  ⑤卢多逊叙宋太祖诸行状,散见宋·朱弁《曲洧旧闻》;宋·司马光《涑水纪闻》等书。
  ⑥韩熙载生平事迹,马令《南唐书》、陆游《南唐书》均有传。
   。 想看书来

第二十六回 雪夜访普 君臣炉畔画长策(1)
建隆三年(公元963年)冬十二月甲辰日,汴梁大雪,这雪已下了两天了,从早上下起,直到夜间,一刻也不停歇。雪片又大,朔风又紧,吹得满天雪花翻飞,任你穿着斗篷,打着雨盖,那雪片也会钻进你领口,扑得你满身都白,冻得你嘴唇乌紫。没紧要事谁肯出来?何况此刻已过酉时,街道上早断了行人,店铺都上了门板,街上被雪映着虽不甚黑,却因飞雪遮眼,看不甚远,显得一片混沌。地上的雪将近半尺深,却是一个足印也无。偶或有一两只野狗溜过,也是沿着墙根,夹着尾巴,来去匆匆,又没入黑暗里,也不吠叫一声,它也怕冷啊!
  城南卧龙街赵府大门紧闭,赵普早已卸了朝服,身穿一件轻裘,坐在火盆边上看书,木炭烧得红红的,门窗关得紧紧的,又用厚棉帘子挡着风,室内一点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