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其余汉奸都已经投靠了重庆方面,摇身一变成为了国民党在平津的“地下组织”了,傅作义名为搜捕“汉奸”实为打击国民党势力,不但没有被人算计反而还趁机捞了一把。
“雨农,这是怎么回事?”蒋介石指指报纸,“刘云是国家的有功之臣,不仅是抗日的英雄而且还是抗苏的英雄,政府通电嘉奖还没几天就出现这样的事情,舆论压力很大……你手下……唉”
“委座,卑职用人不慎,罪该万死。”戴笠虽然勉强坐下了,但是屁股仅仅挨着沙发的小半边,听得蒋介石发话,连忙低头认罪――这是戴笠的立身之本,明明是蒋介石批准的事情,老蒋现在要推得一干二净,那谁来做替罪羊呢?只能是他戴笠。戴笠当年在十里洋场的时候就对蒋介石的脾气了如指掌,这次自然不会让对方“失望”,再说,他背这种“黑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嗯,用错了人,看错了对象,是要吃苦头的……这次舆论强烈反弹,你要好好思考。”蒋介石意味深长地说,“宜生那里情况还好吧?”
“还好,还好。”戴笠忙不迭地说,现在可不是趁机对傅作义发难的好时机。
“人犯了错误,并不可怕,怕的是不知道改正,这件事情你要吸取教训,以后无论是办事还是用人,都要更加慎重些,党国多事,你的担子很重啊……”如果不知道内情的人听到了这些话,还真以为蒋介石不知情,现在正批评戴笠的军统――实际上,蒋介石的潜台词是:现在###的形势如此吃紧,你怎么可以把事情办砸了呢?办砸了不说,还牵连到政府头上,这才是让他生气的地方。
戴笠“霍”地站立起来,毕恭毕敬地说:“卑职知道错了,一定谨记委座教诲,为党国的事业乃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嗯,这件事情你想办法弥补一下,不要再出差错了……”蒋介石交待完毕,就打发戴笠走了,一个人在沙发上陷入了沉思……
为了中共和苏联之间的关系,蒋介石可谓费尽了心机,还特意派出宋子文和外交部长王世杰前往莫斯科谈判,今天刚刚发来宋子文的密电,说斯大林提出了条件:“一、外蒙古维持现状(其实是指国民政府同意外蒙古独立);二、中长铁路由中苏共管(实际上是由苏联控制);三、大连作为苏联需要的不冻港,开辟为国际自由港,旅顺作为苏联的海军基地(等于苏联要把上述两地作为自己在中国的殖民地)……”
听到宋子文传来的消息,蒋介石几乎要抓狂了――苏联人刚刚在哈尔滨吃了一亏,反过来又提出这么苛刻的要求,真不知道斯大林是怎么想的?他想都没想,马上就要命人回电拒绝,但是电报还没有拟好,就被老练的陈布雷阻拦住了……
“委座,这件事情是不是再考虑一下?”陈布雷虽然只是蒋介石的“文胆”,但由于常伴在蒋身边,深得后者信任,加之又能接触到各方面的消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蒋介石的首席智囊,他的话蒋介石还是很重视的。
“苏联的条件虽然苛刻,但对于我们而言,其实并没有很好的应对办法。要拒绝,很简单,一封电报就解决问题了,但是,事情是不是能如此痛快呢?却是不能。苏联从我们这拿不到,会想办法从另外人身上拿到。”
蒋介石知道陈布雷指的“另外人”是指中共,就疑惑地问道:“中共刚刚和苏联在哈尔滨交手,死伤数十万人,难道……”
“不然,委座,您看,延安到现在还不承认与苏联交战的事实,可见他们党内是有分歧的,起码很多人还是亲苏的,对这个战役不认可,我的估计,说不定是刘云本人的妄为……另外,在苏联方面,哈尔滨战役的指挥官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据说已经被解职了,斯大林试图在努力营造一种那是中共和苏联间因为误会而发生的冲突,更因为个别苏联将领的错误行为而导致的假象。一句话,苏联不管和中共有什么矛盾,他们毕竟都是共产党。”
“这正是让我担忧的。”
“因此,如果政府不答应苏联的条件,斯大林很可能反过来重新找中共,现在中共已经基本控制了东北的局面,如果中共为了弥补和苏联之间的隙缝,争取苏联的支持而答应苏联的条件,那么政府……”
“那中共就是叛国者,就是卖国贼,就是汉奸,人人得而诛之。”蒋介石恶狠狠地说。
陈布雷不以为然地摇摇头:“委座,这么想太简单了。苏联和中共本是一家,如果中共答应了苏联的条件,那么这些卖国协议说不定在表面上看起来还更加冠冕堂皇一些。比如,苏联要求和我们共管中长路,但是如果对方换成中共,说不定协议就变成由中共管理中长路,可是委座您心里也清楚,中共都是些土包子,哪里懂什么铁路管理,势必又要聘请苏联顾问,这样一来,大权还是控制在苏联人手中,只不过更加隐蔽而已……推而论之,旅顺、大连的管理情况,还是与此类似,更要命的是,中共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只会唯苏联马首是瞻。”
蒋介石默默无言,情况倒很有可能真是那样。
陈布雷接着说:“刚才是从实质程度上分析,如果再从政治层面看,情况就更糟糕。如果政府默认了中共和苏联的协议,那么就等于默认了中共对东北的实际控制权而放弃了对东北的主权,而苏联因为自己这份协议,必然会全力支持中共――搞不好,这又是一个满州国。”
听到这里,蒋介石才恍然大悟,国民党在这里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答应苏联的条件,国民政府无疑就成了卖国政府,必然要在民间舆论中激起反弹;不答应苏联的条件,对方也有办法从中共那获取,反过来又造成中共对于东北的实际控制,并且更加不易斩断苏联对中共的支持――苏联因为和中共有协议在手,肯定不乐意看到中共的倒台。蒋介石因为自己受到美国人的支持,对于外援是很看重的,中共若是得到苏援,他不急疯才怪。
想到这里,他着急起来,向陈布雷讨教,后者说:“外交谈判,从来都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委座不妨先回一个试探一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蒋介石回复了宋子文的电报:若我国内(包括东北与新疆)真能确实统一,所有领土、主权及行政真能完整无缺时,即外蒙独立或可考虑,以扶助各民族真正独立乃我立国立义……”蒋介石开列的领土、主权、行政完整的具体条件是:1、东北领土、主权和行政完整并须交由国民政府有效统辖;2、新疆伊犁及全疆各地被陷区域完全恢复,阿尔泰地区仍归新疆范围,中苏边境双方匪患互助协剿;3、中共的军令、政令必须完全归中央统一。在这些条件满足之后,蒋介石认为可以视外蒙古民众投票之结果,批准外蒙古独立。……换而言之,蒋介石愿意以外蒙古独立为代价达到这样三个目的:一、苏联放弃支持中共;二、苏联确保东北、新疆等中苏接壤地区的中国主权并交由国民政府统辖;三、打苏联牌压迫中共让步。至于中长铁路和旅大问题,蒋介石暂时还不想让步……
刘云因为养伤,在医院里静静着修养着,享受着来之不易的悠闲,他很久没有这样放松过了。延安的电报和东北的电报他都收到了,一方面是让他安心养伤,到时候再去延安汇报也不迟,另一方面是告诉他陈蓉将按照中央的要求,带领一班人前来北平学习医疗,顺便照顾刘云的生活。刘云知道组织的意思,是想趁机给自己解决个人问题,但这话又不能直接说出口,只好派遣陈蓉南下。说句实话,东北的地位这么重要,形势也比较紧张,如果单纯为了照顾他刘云,是不会派遣陈蓉南下的――人家好歹也是独当一面的干部了。
想到可以见到陈蓉,刘云心中充满了甜蜜,但是高兴之余,又不由得非常担心,陈蓉到底是什么态度呢?自己虽然已经符合了党内有关结婚的条件限制,但究竟行不行,可不是剃头担子一头热。为了防止再出意外,刘云受到的安全保护最近已经格外加强了,外面是傅作义的精锐卫兵,内层是由李向阳统领的八路军警卫,可谓重重保护。进入了九月,北平的天气显得格外秋高气爽,刘云拿着《论联合政府》,在树下怔怔地出神……
“哥……”冷不防李向阳走到了背后,一声怪笑过后就调侃刘云,“陈姐姐后天就到了,你想她也不用出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