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与东史郎交往13年-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郎先生:“今天到演播室的有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李秀英、潘开明老人,你愿意向他们当面忏悔谢罪吗?”东史郎立即站起身来,大声地说:“从1987年起,我已经多次向他们两位以及其他的幸存者当面谢罪。今天,我仍然愿意再次并永远向他们谢罪”。  说完,东史郎深深地向他们鞠了一躬。演播室内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同样的场面,在南京大学、南京团市委、南京社会科###合会分别组织的三场报告会上,也出现过。东史郎每次在发言之前都说:“我到这里来,并不是为了掌声和欢迎,而是向中国人民谢罪来的。”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人们深深鞠躬谢罪。
  东史郎真诚的举动,赢得了人们真心的谅解。大家报之于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就是对他反省与谢罪言行的一种肯定。
  其实,东史郎此次所到之处,随处可见声援他的人群:4月13日,东史郎在南京大学礼堂内,数千名大学生像舞龙一样,将一条长50米,两条各长30米,密密麻麻签满姓名的横幅从台下传到台上交与东史郎,上面就有1万多名大学生的签名。
  4月14日,在南京团市委举办的“东史郎报告会”上,数十名青年抬着一块写着“东史郎,南京青年支持你”的巨型方块布捐给东史郎,上面也签满了数千名南京青年的姓名。
  4月15日,在南京社科联的报告会场入口处,一条长长的白布格外引人注目。数千名与会的南京社科界专家学者们,纷纷拿起笔签名以声援东史郎。
  4月16日,东史郎乘K6次列车,从南京去杭州。山内小夜子等日本友人,因为假期有限的缘故,已先行回日本,由我陪同东史郎前往杭州。火车启动后不久,列车广播员将东史郎在此次列车上的消息告诉了旅客,并请我走进广播室为广大旅客介绍《东史郎日记》以及《东史郎日记》案的有关情况,旅客们为东史郎的正义行动所感动,每节车厢都开展签名声援东史郎的活动。车到杭州站时,列车长领着13位列车员,将签着2400多个旅客名字的10多条红色绶带转交给了东史郎。
  

第五章:接受东史郎捐赠日记(11)
同样令人激动的场面,在秀丽的西子湖畔和千岛湖出现过多次。应浙江省有线电视台的邀请,东史郎在杭州举行签名售书仪式时,等待签名的人们排成了长龙,连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都自愿掏腰包买《东史郎日记》作纪念,以至于书店新书告罄,被抢购一空。
  在西湖游览时,许多游客认出了东史郎,纷纷要求签名、合影留念。尤其是4位来自嘉兴军分区的抗日老战士认出东史郎,5位白发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在千岛湖,当另一艘游船上的青年认出东史郎后,纷纷伸出大拇指,高喊着“东史郎,你是好样的”。
  看着一条条签满中国人名字的横幅、条幅、绶带,看到一个个素不相识但表示坚定支持东史郎的人,年迈的东史郎一次次流下了感激的热泪。正义的力量,通过签名这种特殊的方式得以凝聚,东史郎与中国人的心也因此贴得更近了。
  此次东史郎先生的浙江之行,我们还特地安排他去“侵华日军浙江富阳日军投降纪念地(馆)”参观,帮助他追忆54年前在浙江向中国人民投降时的历史往事。应该馆的邀请,东史郎在一张一米多长的白色宣纸上写下四个大字:“正义胜利”,称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
  寥寥几个字,映衬出此时东史郎的立场与历史观,已经与我们相近相识相知。只可惜在当今的日本,像他这样认知历史的人还太少太少,使得两国人民在历史问题上的鸿沟难以逾越,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越来越大,这使致力于中日两国友好关系发展的人士忧心忡忡,有人叹惜:如今在日本,像东史郎一样的日本正义之士太少了。
  上海是东史郎此次中国之行的最后一站。
  晚上,当华灯初放时,我们陪着东史郎来到了上海滩。滚滚的黄浦江水,又一次勾起老人对往事的回忆。他说:“54年前,我和几个日本士兵从浙江用船将枪支弹药运到上海,缴械投降,当时就从黄浦江上岸的。记得负责接受那批武器的中国军官对我说:‘东军曹,我就是在南京下关集体屠杀时,被压在一个个战友的尸体下才幸免于难的。想起可恨的往事,恨不得把你们都杀掉扔进黄浦江。但上司有令要我们以德报怨,今天饶你们一死。’如果没有中国军人的宽大胸怀,我根本活不到今天。这种大恩大德,在我心中绵绵不绝,成为我彻底反省历史的动力。”
  中国军人的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让东史郎铭记了一辈子。他感谢中国。
  如今,在耄耋之年,他更清楚该做些什么。
  4月20日;是东史郎再次归国的日子。
  东史郎这天早早起了床,在一方素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一段心里话:“老人喜欢思考过去,年轻人喜欢憧憬未来。我今天已经87岁了,从年龄上讲已经很老了,但正义必胜!为了正义的事业,我将永远年轻。此时此刻,在我心中描绘的是日中永远友好的美好情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困难,我还要勇敢斗争下去。”    写完后,他将这段话抄写了好几份,在早餐时,作为临别的礼物,分别赠送给我们一行的每个人。当我们从东史郎手中接过这张薄纸时,感到分外厚重,因为这里面包含着一位不屈不挠的白发老人坚强的信念和真实的心愿。
  当得知88岁的东史郎是只身一人回国的消息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破例允许送行人员送至机舱口。
  不屈不挠的东史郎走了!
  望着他孑然一身白发苍苍的背影,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在未来的《东史郎日记》案审判中,他能赢吗?
  注释
  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藏。
  ②《“东史郎日记”案图籍》,新华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137页。
  ③《“东史郎日记”案图籍》,新华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108页。
  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47~548页。
  

第五章:接受东史郎捐赠日记(12)
⑤《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49~550页。
  ⑥《“东史郎日记”案图籍》,新华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114页。
  ⑦《服务导报》,1998年3月9日,第一版。
  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藏。
  ⑨《东史郎日记》(中文版),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3版。本文有删节。
  ⑩原文《东史郎中国之行纪实》,载《南京党史》1999年第4期。本处有增删。
  莱德里奇:《建设和平》,第29页。
  《“东史郎日记”案图籍》,新华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184页。
  《服务导报》,1999年4月13日,第6~8页。
  《“东史郎日记”案图籍》,新华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189页。
  《“东史郎日记”案图籍》,新华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73页。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藏。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六章 声援东史郎的正义行动(1)
“消逝的是历史流淌的鲜血,永恒的是鲜血流淌的历史。”① (注释:①《不屈的城墙》,沈阳出版社,2001年1月版,第233~234页。)
  这是苏北泗洪县朱湖中学一位化名为“止戈”的小同学,为铭记南京大屠杀历史而写的两句诗。
  诗人冯亦同对这两句诗大加赞赏,评价说道:“一个生活在洪泽湖畔的当代青少年,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了流淌在石头城历史血脉中的‘永恒’的灼痛,听到了来自他这辈人生命之源的‘永恒’的呼唤。这个与‘遗忘’划清了界限的事实本身,就足以告慰先人、激励同侪、启迪后进了。”②(注释:②《不屈的城墙》,沈阳出版社,2001年1月版,第233~234页。)为此,他还特地和了两句诗:
  “遗忘,不属于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者;
  铭记,为了正义和子孙万代的幸福!”③ (注释:③《不屈的城墙》,沈阳出版社,2001年1月版,第233~234页。)
  但是,这两位素不相识的一老一少,当他们在以诗为媒进行心灵沟通的时候,绝不会料到与我们隔海相望的日本,却千方百计地要人们遗忘、淡化甚至篡改和抹杀历史,而且手段拙劣,令人不齿。
  1998年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