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死者-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及至2007年9月,英国民意研究公司(ORB)声称,已经有120万伊拉克人死于伊战爆发以来的持续战乱,已经超过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震惊世界的卢旺达大屠杀的死亡人数。ORB为得到这个结果抽查了1461名伊拉克成年人,调查内容包括询问被调查对象家属中死于暴力冲突的人数、具体死亡原因等。报告显示,在死亡的伊拉克人中,48%的人死于枪伤,20%的人死于汽车炸弹,9%死于空袭。每4名伊拉克成年人中,就有1人有家庭成员死于暴力冲突。而在巴格达地区,每2名伊拉克成年人中,就有1人有家庭成员死于各种暴力事件,昔日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明珠已经彻底变成人间地狱,暴力天堂。
  50岁海拉勒·尤尼斯是巴格达东部萨德尔城居民,2006年11月在汽车炸弹袭击中丢掉;了一条腿。尤尼斯说:“我们每天经历的事比‘9·11’糟糕100倍。我们的每分钟都是‘9·11’。”
  

一个国家的“消失”(1)
军事史上第一场国家层面的网络战争
  约书亚·戴维斯 原著
  吴文 编译
  “欧盟正在遭受攻击,因为俄罗斯侵略了爱沙尼亚。。。。。。”  爱沙尼亚外长乌玛斯·帕依特
  2007年4月,爱沙尼亚国防部长雅克·阿维克索登录本国主要新闻媒体《邮差报》网站时,却发现网页根本无法打开。然后他又试图浏览其他网站,情况同样如此。国防部长的助手带着报告冲了进来——事实上并非只是新闻媒体,整个政府的通讯都瘫痪了。
  几乎同时,爱沙尼亚全国主要的银行机构遭到攻击,政府网站和警察通讯网络被“击穿”,黑客发送的大量垃圾邮件导致移动通信线路被堵塞。当时媒体这样评论道:“爱沙尼亚正处在庞大的僵尸网络攻击中,它们已经渗透突破了国家的互联网防线。”
  这是世界军事史上第一次直接对一个主权国家发动的网络战争。那么,到底是谁干的?
  “纪念碑战争”
  2007年4月27日拂晓,爱沙尼亚政府将一尊两公尺高的铜像迁离首都塔林市中心,这尊铜像是苏联于1947年为纪念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人们而建造的。独立16年后,爱沙尼亚人不顾俄国政府的抗议,将铜像移到了郊区军人墓地。
  在铜像搬迁前,塔林的街头发生了*。一千多名俄裔种族主义者(俄罗斯裔人口占爱沙尼亚总人口1/4)掠夺商铺、砸毁汽车,与警察展开激烈对抗,数百人被捕。塔林街头在经过了两个晚上的抗议活动后才逐渐平静,但爱沙尼亚的“电子马奇诺”却在此时突然崩溃。
  爱沙尼亚的整个国土被无线网络所覆盖。该国130万人口中约有40%每天都上网阅读新闻,超过90%的银行交易在网上完成,就连政府选举也采用网络投票;手机可以用来支付停车或是午餐,全球著名的无线网络信息服务提供商Skype也在塔林设立了国际分部。可以说,这个波罗的海小国是世界上无线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邮差报》网站的技术负责人阿格·瓦尔西在报警声中看着他的服务器淹没在230万次网页访问请求中,服务器已经死机了20余次。办公室墙上的显示器监视着从爱沙尼亚和全球各地流向服务器的数据量及带宽消耗情况。一般情况下,服务器处于绿色安全区域时会有20…30%的系统冗余,现在这个数字急剧下降:20、10、5%。。。。。。自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在不停的向网站评论页面提交数据。瓦尔西发现攻击者不断的变换代理服务器的访问请求,以绕过他编写的数据过滤器,由此可知这些攻击者绝对不是简单的“网络愤青”。
  在接下来的五天里,瓦尔西设法让服务器重新恢复了运行。但在5月2日网站流量再次陡然上升,瓦尔西最初以为这是因为国际社会关注铜像迁移事件造成的,但在查看了访问来源后却发现主要来自埃及、越南和秘鲁,而这些国家是代理服务器使用者最好的代理资源提供地。到当天中午,有效带宽资源被占用殆尽,网站再次瘫痪。
  现在他只有一个选择:中断服务器的国际线路。即刻,网络带宽监测仪回到绿色,爱沙尼亚境内的网站访问得到恢复,但代价是显而易见的:《邮差报》网站作为爱沙尼亚主要的对外新闻发布窗口,却无法告诉全世界自己国家正在发生着什么。这一时期,好像整个爱沙尼亚都被从地球上抹去了。
  餐厅里的反击同盟 。 想看书来

一个国家的“消失”(2)
就在爱沙尼亚“消失”的同一天,塔林的一家豪华餐厅里,两位名叫希拉·阿里莱德和库尔迪斯·林德奎斯特的人正在谈论着最近的网络袭击事件。阿里莱德是爱沙尼亚计算机网络应急小组(即爱沙尼亚的“网军”)主管人员,刚被经济部召入以协调处理此次事件;林德奎斯特则是全球13个根域名服务器之一斯德哥尔摩站的主管,拥有切断全球互联网数据流的权利,并深受各大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信任,他可以通知服务商将大量的“僵尸电脑”隔离。
  阿里莱德认为要击退这些“僵尸”首先要跟踪它们的来源,然后说服网络服务商将攻击地址列入黑名单。可是那些网络公司CEO们根本就没听说过阿里莱德,说不定他还会被当作黑客,所以他需要林德奎斯特的帮助。此外,来自美国和瑞典的两位互联网安全专家比尔· 伍德考克和帕特里克·弗尔特斯多姆也会加入到此次行动中。
  战争升级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爱沙尼亚所受到的网络攻击是多兵种、全方位的。步兵是那些“脚本小子” ——一群单纯的麻烦制造者,拷贝一行又一行的命令来攻击网站。他们主要的武器是“ping攻击”,即向Web服务器发送一个简单的报文请求并监听其回应,每秒重复数百次。一旦有大量的攻击者同时行动,服务器便会淹没在洪水般的Ping攻击当中。
  “脚本小子”们聚集在俄语聊天室里,热情高涨的谈论着战争纪念碑迁移事件。一周以后,数百张帖子号召大家在5月9日(俄国卫国战争胜利日)零时统一行动,帖子上还列出了对指定网站实施攻击的详细操作指令。
  接下来是“空军”——僵尸网络。庞大的“僵尸队伍”由成百上千台被黑客劫持的计算机构成,那些被控制的“僵尸”向指定网络地址发送大量垃圾数据包。这是数字形式的地毯轰炸,技术术语叫“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最后上场的是一支特种部队——那些可对网站进行渗透攻击的黑客,他们删除掉网页上原来的内容,然后留下自己的信息。这些人在BBS上隐约表明了攻击意图,一个名为S1B的黑客写道:“更有影响力的事情马上就要发生,爱沙尼亚将在5月9日崩溃。”
  决战5月9日
  2007年5月8日,星期二,22点。林德奎斯特、弗尔特斯多姆和伍德考克来到网络应急小组总部,这是支应对“僵尸攻击”的“奇客梦之队”。弗尔特斯多姆是前瑞典海军程序员,目前任职政府官方互联网安全顾问。他们已经做好准备,然后按照预定的计划打一场漂亮的反击战。
  网络状况一切正常,此时进入爱沙尼亚的数据包流量约是20000个/秒,或许S1B发布的攻击消息是个恶作剧,也许什么都不会发生。晚上11点,猛然间有每秒超过400万个数据包进入爱沙尼亚,激增200倍之多。全球范围的100万台电脑突然间被导向至爱沙尼亚国内的许多网站,范围遍及外交部及各大银行。
  阿里莱德和他的团队开始反向追踪数据来源。他们发现组成僵尸网络的一部分计算机来自美国。确认来源地址后,伍德考克和林德奎斯特开始发送一连串邮件通知全世界网管所要封锁的IP,他们逐个隔离屏蔽掉了那些“僵尸”,到黎明时分已经扭转了不利局面,流入爱沙尼亚的数据量也趋于正常。
  5月9日上午,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盛大阅兵仪式,普京总统当天严厉谴责那种亵渎二战英雄纪念碑的行为,并警告这将在国家和人民之间播下仇恨和敌意的种子,制造新的不信任。这一天有另外58个独立的“僵尸”雨点般袭击了爱沙尼亚。尽管有两个攻击源被查明在俄罗斯,其中一个就位于克里姆林宫外的总统行政办公室,但是俄方否认与事件有关。据伍德考克称,那些已被接管的美国主机被劫持的方式如出一辙——用户打开了被病毒感染的附件或是访问了自动安装恶意软件的网站。
  俄罗斯IP地址的浮出水面大大激怒了爱沙尼亚人。从一开始,爱沙尼亚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