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心语-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叫孙定,在东京开封府供职。就职务来说,是个当案孔目,也就是官府衙门里的高级吏员,具体掌管狱讼、帐目、遣发等事务。从官场的品级来说,属于官职小,不入流,地位很普通的文职官员,基本上相当于后代的办公室秘书之类的角色。记得有次我到一个朋友家去玩,朋友用手指着我,问他的小孩儿说:你知道这位叔叔是多大的官吗?小孩答:知道!他最多相当于副职,是个不当家儿的官!多年以来,官场一直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单位的副职基本上处于有职无权的地位,这种官场特有的公开的秘密连小孩都知道。

  二、推荐选拔取仕制度掺杂了太多的人为因素

  我之所以能在开封府供职,应当感谢当时的科举取仕制度,是科举制度让我这个出身寒门的学子,能够凭借寒窗苦读,跳出农门,跻身仕途。如果还是沿用过去的举秀才、举孝廉取仕制度,搞推荐选拔,那是无论如何也轮不到我的。这并不是说我达不到孝廉的标准,而是因为举孝廉制度的本身掺杂了太多太多的人为的因素。

  不知你是否听说过“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民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就是因为推荐选拔制度被少数手中有权的官员利用,使这种自下而上的推举选拔流于形式,变了味道。真正德才兼备的人不一定能推荐提拔,而得到推荐提拔的人不一定有德有才,甚至可能根本就无德无才。

  在那种选人体制下,你要想被推举选拔为秀才或孝廉,首先得违心地装出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嘴脸,俨然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逢人就毕恭毕敬,不苟言笑;还要适时表现自己,带头参加义务劳动,带头捐款;明明吃了亏,还要当众表现出心甘情愿,品德觉悟高尚,从而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公信度。其次你还得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平时除了多表现多汇报之外,还要请有关的官员喝个小酒,打个小牌,玩个小姐;逢年过节还要带上丰厚的礼品(最好是数目不菲的现金)去看望有关的官员,这叫笼络私人感情。这些环节有一步走不到,有一炷香烧不到,有一尊神敬不到,你就别想进入被考察推荐的优秀人才名单之内。不是有句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官员在于活动吗?不是还有句话说: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不跑不送,降职使用吗?

  三、科举取士制度下的莘莘学子……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因此,在我看来:对于相当多的寒门学子来说,科举取士应当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人用人机制。所以,千百年来才有了“鲤鱼跳龙门”之说;才有了“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和“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等古训。

  我就是听着父亲“从小读书不用心,不知书中有黄金。若知书中黄金贵,夜点明灯下苦心”的唠叨长大的。父亲是个饱学之士,却命运乖蹇,生不逢时。因为他没有赶上科举考试制度,举孝廉又没有他的份儿【注】;眼见得官星不在命,干农活没力气,做生意不懂行,坐馆授徒当个孩子王吧,他又放不下读书做官的美梦。因此,虽然一肚子诗词文章,却顶不得饭吃,贫困潦倒,穷苦一生,是当时举孝廉制度下的牺牲品。但父亲是个一条道走到黑的主儿!他老人家深受举孝廉的危害,坚定地认为科举考试是一条充满艰难坎坷,但前途璀璨光明的路途,就下决心要培养我成才。

  在国人的传统意识中,儿子就是自己最得意最精美的产品,就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就是自己实现未竟理想的替代品。因此,许多小孩自出生之日起,就得为父母替自己规划好的目标而奋斗拼搏,并付出沉重代价。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世代口碑相传的《愚公移山》的故事:一个脑子显得有点愚的老汉,因为自己家的门前有座大山挡住了出入的道路,竟发狠要凭借一把铁镐、一对箩筐、一副肩膀、一双脚丫,把大山搬填到北海中去。愚公确实愚得出格,他绝对没有想到:把家搬到山的另一边,或者把家搬到离山远远的地方,比起移动一座大山不知要容易几亿万倍;或者说,搬家和搬山的难易程度根本没有可比性。但愚公就是认死理,还说:我老了还有儿子,儿子老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挖山不止,无穷无尽,但山不会再增高。所以,我们总有一天会把山搬走的。单从道理上讲,愚公的理论没错,但理论的正确不等于它在实践中的可行,再好的理论也要来自于实践,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其正确与否。愚公恰恰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还让子子孙孙去重复那项劳民伤财、劳而无功的工作。这就是传统的中国父母们的缩影,一群令人感动又令人心酸的父母们的缩影!

  四、我中了举人,但却做不成官

  但我父亲是幸运的!因为我凭借着自己的真才实学闯过了拥挤千军万马的独木桥,虽然没有得中状元、榜眼、探花,但是我考中了举人,总算是对父亲对自己都有了个交代!从此我就可以进入享受俸禄的官僚阶层,成为“劳心者治人”的统治者中的一员了。知道“官”字怎么写的吗?上面是个“宝盖”,下面是个“1”字穿起两个“口”。知道怎么解释吗?“官”是人中宝,一人当官,两口人有饭吃,全家人有钱花啊!

  当全家人为我庆幸的狂热劲头慢慢减退之后,我们才知道:中了举人只算是进入了官场的预科班,用当时的话叫做“候缺”。也就是说,官员的岗位空缺没有那么多,你虽然中了举人,但不能很快上岗当官,只能是排队候补,得等到岗位有了空缺,才能补上空缺。这样一来,就有了猫腻,有了孔子可钻。一些有权有势的官宦子弟中了举,立马就能走马上任;一些有钱有门路的商贾子弟中了举,只要舍得花钱送礼,打通关系门路,也能上岗当官;唯有穷人家的子弟读书中举,一无门路可托,二无钱财可送,只能眼巴巴地排队,老老实实地等着。我的出身就属于无权、无势、无钱、无门路的“四无”家庭,所以,候缺了五六年时间,还是不能上任当官。

  五、应聘到开封府做文员

  就在全家人非常绝望的时候,开封府衙招收文职吏员,招聘文书上讲得很清楚是招收搞文字材料工作的一般文秘职员,岗位属于带括号的举人,也就是享受举人待遇而没有实际官衔职务的举人。那也没有办法呀,虚职也得干;能先干着工作领着工资,总比在家歇着强。况且俺家太贫穷了,等不起也歇不起呀。就这样,我报名参加了应聘,并成为开封府衙的一名文秘职员。

  上岗后才知道,所谓府衙的文秘工作,说穿了就是为领导当笔杆子,写工作总结、工作安排、会议讲话、汇报材料之类的文稿,完全是“替他人做嫁衣裳”的差事。一位府衙的老文秘教导我说:要想在府衙站得住脚,混得下去。必须具备四大基本功:铁屁股,兔子腿,草包肚子,鹦鹉嘴。也就是说,搞文字工作要有坐功;为领导服务要有腿功;上下受气要有度量;左右协调要有口才。同时,还要做到“两个适应”。即为领导写材料,首先要主动适应领导。要理解上级的意图,摸清领导的思路,掌握领导的好恶,###领导的习惯,去剪接组合材料;让材料符合领导的胃口和审美要求,达到领导满意。其次是引导领导被动的适应你。你经过多次努力,写出了高质量的文稿,得到领导的欣赏,使其对你信任和放心,从而慢慢适应你的文风。老文秘说:想一想咱们够悲哀的,领导讲什么咱就得写什么;再想一想领导也够悲哀的,咱们写什么领导就得讲什么。要问这公文写作的诀窍,也很简单:千篇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由于我完全听从了老文秘的教导,再加上自己细心努力,不怕吃苦,所以,对府衙里的文秘工作适应得很快,几乎没走什么弯路,渐渐地赢得了滕府尹对我的青睐和信任。

  六、滕府尹的当官理论及其为官之道

  滕府尹是从朝廷里派下来的官员。开封是京畿之地,大约相当于后世所指的直辖市,由于位置重要,历任府尹都从朝廷里直接下派。滕府尹到任后对我们训话时,开诚布公地说:本府做官的三要素是“团结能人做大事,团结好人做实事,团结小人不坏事。”本官是个懒官,也就是个不干工作的官;但府衙里的工作很多,千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