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兵七天得不到食物。《史记?陈丞相世家》、《汉书?高帝纪下、陈平传》和《资治通鉴?汉纪三》均记载了当时“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匈奴语所称的王后)解,围以得开”的史实,刘邦逃出平城后,沿路封曲逆(今河北完县东南)给陈平以酬其献计之功,但史籍又载:“奇计颇秘,世莫得闻。”东汉学者应劭曾解释秘计说:“陈平使画工图(即画下)美女,间遗阏氏曰:‘汉有美女如此,今皇帝困急,欲献之。’阏氏畏其夺已宠,言于冒顿,令解围。”为什么史籍对奇计内容秘而不载呢?应劭解释说:“秘计者,以其失中国之体,故秘而不传。”看来,陈平奇计完全是张仪借妒逃生计的翻版。
楚小臣:利害各异,双环同心
《战国策?楚二》讲述了楚国一位小臣和张旄为了不同目的而合杀靳尚的事情。楚王想把被囚禁的张仪放掉,但恐怕张仪出去后继续干对楚国不利的事,因而很犹豫。楚臣靳尚对楚王讲:“大王可让我跟随着张仪,如果张仪干对楚不利的事,我就把他杀掉。”楚王同意了。
楚国一位小臣与靳尚有仇,想找人杀掉靳尚,选中了张旄。张旄是一位力主楚国联魏抗秦的人物,因楚王一直采纳张仪的联秦方针,张旄因而得不到重用。靳尚随张仪出去后,这位小臣对张旄说:“张仪的活动使您的主张得不到实施,您不如暗中让人杀掉靳尚,楚王必然疑是张仪所为,就再也不相信张仪了,那时您就可以得到重用。”张旄果然让人暗杀了靳尚,楚王于是很恨张仪,即让张旄与魏联系,一同攻秦。
楚王既想采用张仪的联秦方针,又怕张仪干对楚国不利的事情,于是派靳尚跟随监督张仪。在特殊的关系下,楚国小臣要借张旄之刀杀掉靳尚,而张旄则要通过杀掉靳尚来陷害张仪,小臣和张旄各有不同的目的,但在杀掉靳尚一事上却完全同一。同一行为是两个人两种目的、两个计谋所共有的核心步骤,因而这应该称作一个同心双环计。
楚小臣与靳尚有仇,他要杀掉靳尚,力所难及,于是要借他人之刀,但他人不会无缘无故地杀掉楚王爱臣靳尚,必须有自我利益的驱动,因而楚小臣特意选中张旄为借刀之人。
张旄与靳尚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但他却与靳尚的监督对象张仪是一对政坛宿敌。杀掉了靳尚而藏起杀刀,佯装不知,人们必然会以为是张仪所干,楚王就会憎恨张仪,就会拒绝采纳张仪的联秦方针而起用张旄。从这种关系上来看,张旄与靳尚虽无利害关系,但杀掉靳尚却与张旄极大地有益,它是张旄陷害政敌、抬高自己的一项有效手段。这与那些为陷害仇人而采取的杀人藏刀计是大体一致的道理。
张旄似乎并未自觉意识到杀掉靳尚会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楚小臣故意向张旄点破这层道理,以利益诱使张旄杀掉靳尚,实是利用张旄来实现自己的报仇目的。可以说,张旄是利用靳尚之死来获取利益,小臣是利用张旄来杀死靳尚。
这种同心双环计的施计主体是不同的两个人,他们各有不同的目的和计策,但他们在某一事情上却有共同的行为或想法,这一共同点使两个不同的计策双环相连,难以分解,形成该计的突出特点。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郑袖:妒妇害美,诱妾掩鼻
《战国策?楚四》和《韩非子?内储说下》记述了楚王夫人郑袖妒害美人而采取的掩鼻之计。魏王给楚王送来一位美人,楚王非常喜爱。夫人郑袖顺承楚王之意,也很喜欢新来的美人,她为美人购来衣服玩好,备下宫室卧具,一任美人选择,其喜爱美人的程度超过了楚王。楚王知道郑袖不嫉妒美人,很感激她。这时,郑袖对美人说:“大王很喜欢你的漂亮容颜,但不喜欢你的鼻子,你以后见了大王,就用手掩住自己的鼻子。”美人照郑袖说的办了。楚王见美人一到自己跟前就掩鼻子,就向郑袖询问原因,郑袖遮遮掩掩地回答不知道。楚王一再逼问,郑袖回答说:“不久前她曾说大王身上有臭味,她闻见难受。”楚王听了非常生气。次日,楚王又召郑袖、美人三人同坐,郑袖事先告诫楚王身旁的人说:“大王今天如有命令,必须立即执行。”三人坐下后,楚王让美人靠前,美人又遮掩了鼻子,楚王勃然太怒,下令割掉美人的鼻子,身旁持刀人立即执行了命令。
郑袖的掩鼻计是出自妒妇的陷害。郑袖先以讨大王更为欢心的名义诱骗美人掩鼻,然后又向楚王另说一套,诬陷美人掩鼻是遮掩楚王臭味。在郑袖的引诱煽动下,美人和楚王对掩鼻各有了不同的理解,美人为讨楚王欢心,每见楚王辄掩鼻,楚王则将掩鼻看成是对自我尊严的严重伤害。可以想像,没有鼻子的美人再也难得楚王宠爱,郑袖除掉情敌的图谋于是乎靠楚王实现。
和费无极借刀杀郤宛一样,郑袖的掩鼻计也是以讨人欢心的名义首先引诱被害人做出某种动作,然后又从中作祟,把这种动作故意解释成是对被讨欢者的伤害,借势力强大的被讨欢者之刀除掉讨欢的弱小者,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施计的整个过程中,郑袖作了如下三步的配合:第一,施计前顺承楚王之意对美人百般照顾,骗取美人的信任,又向楚王留下不嫉妒的印象,这样就消除了美人和楚王对自己的任何戒备,为计策的顺利进行作好了铺垫。第二,当楚王向她追问美人掩鼻的缘由时,她故意遮遮掩掩,做出知而不答的姿态,引诱楚王一再逼问。当她以佯示不得已的形式回答楚王、诬陷了美人时,楚王丝毫没有意识到这种陷害,反而以为郑袖的原初本意是要保护美人,从而彻底相信了郑袖的诬陷,不知不觉地坠入了郑袖的圈套。第三,郑袖挑拨得楚王心怒美人,她情知楚王将要惩罚美人时,适时交待身边人必须迅速执行王令,使楚王的惩罚美人之令没有纠正回旋的余地。割掉美人鼻子的命令一旦发出,楚王息怒之后想收回成命也来不及了。
郑袖陷害美人这类宫中夺宠的事情本身并无值得人们重视研究的必要,但体现于该事情中的计谋却值得人们借鉴深思。掩鼻计反映着一种陷害阴谋的共同特点,它也是在双方受骗人互不沟通的前提下得以成立的。善良的人们应该常常注意消除该类计策得以成立的前提。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陈轸:将计就计,化害为利
陈轸曾经做过楚国之臣,大概因为不能取得楚王的信任,于是去了魏国,欲求仕于魏王。《战国策?楚三、魏一》两处记载了关于陈轸求仕的同一件事情。
陈轸去魏国求仕时,恰好张仪在魏国得宠于魏王。张仪很不喜欢陈轸,为阻塞陈轸求仕之路,遂对魏王说:“陈轸心系楚国,曾很卖力地为楚国求地,他若在魏国参政,必定会为楚国的利益着想。”因为张仪此言,陈轸一直不被魏王任用。有一位名叫左爽的人对陈轸说:“张仪正深得魏王信任,他在魏王面前说下一句话,您即使解释一百遍,魏王也不会听您的。”于是他和陈轸定下了一条计策。按照计策,陈轸派人把张仪说给魏王的话到处宣扬,一直传到楚国,让楚王听到。楚王听到张仪的话后,打消了对陈轸的疑虑,立即准备任用陈轸。
陈轸是一个以游说列国君王而追求个人功名的人物,这次在楚国失宠后,无奈之下来魏国求仕。张仪为堵塞陈轸的进用之路,进“谗言”于魏王,他巧妙地利用陈轸过去曾有过的那么一段经历,把陈轸说成是心系楚国,会暗通楚国的人物。陈轸明知自己在魏国的求仕是根本不可能了,于是他“跛子拜年,就地一歪”,利用张仪的“谗言”巧做文章,顺势将自己“通楚”的“恶名”宣扬出去,传给楚王,反而取得了楚王的信任。
陈轸在魏国的仕途被张仪用计谋堵死了,但陈轸采取“借彼之谋,成我之功”的策略手法,将计就计,却意外地在楚国打通了求仕之路。陈轸这一计策的成功,是巧妙地利用了张仪阻遏自己的计谋,以张仪计谋为要素,另设一计,表面上与对手的要求相合顺,实际上在实施着自己的计谋。这种计谋的实施,有一大半依赖于对手的协助和配合,当对手的目的达到后,自己的计谋也接近完成,对手已经欲止不能了。
陈轸此计的运用完全是为了个人的目的,不足为论,但此计的成功却启发人们,要善于多角度地看待世间的具体事物。达到目的的道路上自然存在障碍或人为的诡计,如果能转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