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年,考试不中,张生便留在京城。于是寄信给崔莺莺,以安慰她的心。崔莺莺的回信,大致记在这里,信上说:
捧读来信,爱抚之意极为深厚。儿女之情,悲喜交集!还送我一盒花粉,一支口红,送我这些装饰品,但我又为谁打扮呢?看到这些东西更增添了思念,只是增加了悲叹而已。从信中得知您就在京城,温习学业里进修的要点本在求得安宁。只恨我这个粗陋的人,永远被抛开了。命中如此,知道了还有什么好说呢?从去年秋天以来,经常恍恍惚惚若有所失。在热闹场合,有时强颜欢笑,更深夜静独自一人时,无时无刻不珠泪成串。甚至睡梦中,也常常由于离别忧思而抽咽。缠绵恩爱,一时如同平常一样,幽会还没有结束,惊魂已随梦断。虽然半边被窝还是暖和的,但想起您来已非常遥远。前些日子分别后,转眼已过一年。长安是行乐的地方,到处都会触动情思。好在您没有忘记我这微不足道的人,眷恋之情从未倦怠。我浅薄的心意,无法用来酬报您。至于生死相守的盟约,却永远不变。我从前因为您是中表之亲,有时同在一起吃饭。我经不住诱惑,便献出了一片痴情。少女情不能自禁。您像司马相如用弹琴挑逗卓文君那样来挑逗我,我却未能像高氏之女用投梭拒绝谢鲲那样拒绝您。等到我们同衾共枕时,情深意长。我一片痴情,以为可以有所寄托,怎能想到见您之后,却不能缔结良缘,而我却以自已献身为羞耻,不能公开侍奉您。毕生长恨,除了悲叹还有什么好说的!假如仁人的心,能成就我卑微的心愿,那么我就是死了,也像活着一样。如果旷达的人不屑私情,忽略小节追求大业,把先前的情分看成丑行,把诱迫的誓盟认为是可以不用遵守,那我将骨毁形销,赤诚之心永不改变,如同坠落的花朵和枯叶依风随露,仍然托身在您脚下的尘土之中。生死至诚,尽言于此。对着信纸呜咽流浪,感情无法表达。千万保重,千万保重,玉环一枚,是我小时玩的东西,寄给您佩带在腰上。玉表示坚韧不变,环表示周而复始永不断绝。附带寄上乱丝一缕,斑竹荼碾子一个。这几样东西不值得珍重,用意是希望您像玉一样坚贞,我的志向像环一样永不改变。泪痕留在竹上,愁思萦绕如丝如缕。用这些东西表达感情,作为相爱的见证。心靠得近,身子却离得远,相见无期。幽恨凝聚!神驰千里和您相会。千万保重!春风吹着常易得病,努力加餐为好。自己多保重,不要以我为念。
莺莺传(3)
张生把她的信拿给朋友看,因此当时很多人都知道这事。他的好友杨巨源喜欢写诗,为此写了题为《崔娘》的一首绝句:
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销初。
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河南元稹也续张生的《会真①诗》写了三十韵,诗中写道:
【注释】①【会真】意为遇仙。
微微月光透帘栊,闪闪萤光穿碧空。
远方天色始缥缈,低处树影已葱茏。
风吹庭竹龙吟起,鸟鸣井桐鸾声同。
罗绡飘拂垂薄雾,环佩叮咚响轻风。
仙人仪仗随王母,云霭迷漫拥仙童。
夜深欢会静悄悄,清晨晤别尔蒙蒙。
鞋面刺缜珠光闪,裤上印花纹样隆。
琼玉宝钗似彩凤,绫罗披肩若彩虹。
说是来自瑶华浦,将要朝拜碧玉官。
因游东都洛城北,偶往宋玉邻家东②。
【注释】②【宋玉邻家东】即“登徒子”中的故事。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说:他家东邻有美女,常登墙头看他。这里暗指崔莺莺和他相见。
戏弄初时微拒绝,温柔情意已暗通。
低头鬓发蝉翼动,回身轻步玉庆蒙。
转侧颜面花雪貌,登床抱入绮罗丛。
鸳鸯交颈翩翩舞,翡翠交欢在一笼。
眉黛含羞局凝聚,唇红暖意更冲融。
气息清香花蕊发,皮肤温润玉肌丰。
无力卷将臂腕动,多娇爱把柔躯躬。
汗流如珠点点滴,发乱蓬山绿葱葱。
方喜迎得千年会,忽听已打五更钟。
留连时刻心有恨,缱绻情深意难终。
慵懒脸色含愁态,芬芳词语誓心衷。
赠环比喻命运共,留结表示心事同。
泪流妆粉宵对镜,残灯远处飞暗虫。
蜡烛光摇仍苒苒,旭日东升渐瞳胧。
乘鹜回到洛水去,①吹箫飞登中岳嵩。②
衣香犹如染香麝,枕腻尚留胭脂红。
妾心愁如塘中草,君身飘流类转蓬。
素琴弹奏别鹤操③。仰首天汉盼归鸿。
大海辽阔实难渡,青天高远不易冲。
行云欢会无处所,空留箫史④在楼中。
【注释】①【乘鹜回到洛水去】鹜,通“凫”。《洛神赋》中形容洛神“体迅飞凫,飘忽若神”。这里把莺莺的回房比做洛神离去。
②【吹箫飞登中岳嵩】传说周灵王的太子王子乔好吹笙,曾在嵩山修炼,后在缑(音gōu)氏山乘白鹤仙去。这里暗指张生去长安。
③【别鹤操】《古今注》上说:高陵牧子娶妻五年没有孩子,父兄要他另娶,妻子听说后夜里倚门悲啸,牧子很伤感,作了这支曲。
④【箫史】春秋时人,善吹箫,秦穆公把女儿弄玉嫁给他。他每次吹箫,弄玉相和,都有凤凰飞来,秦穆公为他们建了一座凤凰台,后箫史乘龙仙去,弄玉也乘凤相随。
张生的朋友听到这事,都觉得很讶异,然而张生的情意已断绝。元稹和张生非常友好,便问他为什么要断绝跟莺莺的关系。张生说:“大凡上天所造就的绝代佳人,不危害她自身,就一定为害他人。如果崔莺莺婚配富贵人家,凭借着娇宠,不成云不成雨,就成为蛟成为螭,我不知道她会变成什么。从前殷商的辛帝,西周的幽王,拥有百万人口的国家,力量很雄厚,然而一个女子就可以破坏它,溃散他的民众,宰割他的躯体,至今仍被天下人耻笑。我的德行不足以战胜妖孽,因此只好克制感情。”这时在座的人全都非常感叹。
后来,崔莺莺又嫁给别人,张生也另外娶妻。有次他刚巧经过崔莺莺住处,便透过她的丈夫告诉崔莺莺,请求以表兄的身份见面。丈夫告诉她,崔莺莺却始终不肯出来。张生哀怨的心情流露到脸上。崔莺莺知道后偷偷写一首诗,诗说:
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莺莺传(4)
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
终于没有见他。几天以后,张生要走,她又写一首诗来谢绝:
弃我今何道,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时情,怜取眼前人。
从此再也没有消息。当时的人大都称赞张生是善于补过的人。我常在朋友聚会之时,谈到这件事。要使聪明的人不再做这种件事,而做了这种事的人不要再被迷惑。
贞元年间的一个九月,友人李公垂住在我靖安里的家中,我同他谈到这事。李公垂极称奇异,便写了《莺莺歌》以传播这件事。崔氏小名莺莺,李公垂以她的名字作为篇名。
【内容讲评】
在所有唐代传奇中,《莺莺传》一文,可能传播最广,影响最大。它叙述的是一对才子佳人的故事,莺莺感谢张生的救命之恩,而又慕其文才,于是在感情不能自制的情况下跟他私合。但是这种不为礼教所容的行为,终于不能长久,张生最后负心抛弃她。文章描写莺莺的神态,娇矜自持,欲拒还迎,那种感情上的冲突变化,表现在行动上,含蓄中显示多情,自始至终不失闺秀的身份。情节的开展丝丝入扣,悲欢离合,读来很动人。但作者最后加上了一大段议论,咒骂莺莺是“妖孽”,把张生的薄情说成是“补过”,就像鲁迅所批评的那样:“文过饰非,遂堕恶趣。”它反映了礼教的戕贼人性。
【作者简介】
作者元稹(公元779─831年),字微之,唐河南(今河南洛阳)人。贞元九年明经及第,贞元十九年中拔萃科,授校书郎。元和元年制科中第,拜左拾遗,授河南尉,又授监察御史。这段时间正直敢言,因此得罪宦官和守旧官僚,元和五年贬官江陵,士曹参军,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太和五年死在鄂岳节度使任上。元氏诗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体”。有《元氏长庆集》六十卷。这篇小说,大约是把自己一段情场经历作为素材。后代根据这篇作品而写成的东西很多,尤以金人董解元的《弦索西厢》和元人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