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囚犯人数的不断扩大令世界其他国家难以企及,“在押囚犯数目在今天已超过200万,假释人员达500万。美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但囚犯却占全球囚犯总数的25%”。该文还称,微软、星巴克、高露洁等大公司也在千方百计地乘机利用美国监狱的“廉价劳动力”。另据报道,本年4月24日,美国司法部所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至2004年6月,美国监狱关押的囚犯达到210万人,也就是说“约每138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是囚犯”。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目录
前 言 1…34
【影像世界篇】
时代·人格(白岩松) 35…60
■一、游走在玻璃房间与隔离墙之间的当代媒体 ■二、人格、道德与机制——文明由多重制衡相互交织而成 ■三、世界的媒体,还是媒体的世界?■四、常常也同时甚至作为皮影戏式的世界媒体 ■五、中国媒体现状 ■六、媒体时代—— 一种近乎于全球性的平面战争
■七、摇摆于真实与幻象之间的现代不定式 ■八、案例分析:轰动一时的上海居住证事件 ■九、自由与适度随时面临着崩溃的坚冰 ■十、选择与没有选择 ■十一、新闻联播与焦点访谈的启示 ■十二、电视、杂志、报纸与网络的有效互动 ■十三、“9·11”背后的人性空白 ■十四、先天下之忧而忧 ■十五、席卷文明大陆的“半岛”声浪 ■十六、电视、报纸与电台——既争奇斗妍又争风吃醋的舞台三姐妹 ■十七、书籍在未来能够退出生活画面吗? ■十八、灵之烛—— 一种黑暗天际的神圣歌谣 ■十九、广播—— 一种不可替代的心灵分享 ■二十、经典案例:深圳弱势群体的知音 ■二十一、中央电视台与传媒大国之路
【国际风云篇】
帝国概念与台海风云解读(阎学通) 61…84
■一、膨胀的同时也常意味着衰落的开始 ■二、梦想与现实 ■三、对明星学者亨廷顿学说的质疑 ■四、世界舞台皆由大国的表情所定位。大国的表情决定着世界舞台的基本画面
■五、对亨廷顿学说核心的颠覆 ■六、理论的悲哀 ■七、对福山学说核心的颠覆 ■八、历史在喘息中继续 ■九、权力争夺锁定着历史的基本走向 ■十、世界在核阴霾下欢笑
■十一、拉氏思想锁定着今日世界的海天 ■十二、迫在眉睫的台海冲突 ■十三、战争乃是时间的艺术 ■十四、世界在大国的相撞中震荡 ■十五、岂能用东方虚拟思维来想象美国? ■十六、大国的神径往往由玄妙的时间点所支配 ■十七、是速战速决,还是长期性战略?
■十八、纵深思维: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美会对我武力攻台而酣卧不语或反应淡然 ■十九、历史性的权衡与抉择:冲突还是战争? ■二十、美国的天空与中国的大地将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构成着世界的基本语境 ■二十一、战争也常是撬动经济的杠杆 ■二十二、台湾问题甚至可能是影响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 ■二十四、战略与战术 ■二十五、焦点之焦点:三峡大坝的命运如何? ■二十六、历史常偏爱在玄之又玄中去画上清晰的句号
【地缘战略篇】
战略东移与国家安全(张召忠) 85…112
■一、观念与思想始终是决定战争命运的有效武器 ■二、硬件与软件(思维)哪种代差更惊人? ■三、战争——理论与行动的有效互动 ■四、玄奥与实用之间 ■五、前瞻、再前瞻——战略与意志的投射之神 ■六、深沉、再深沉——魔幻时代的后古典主义姿影 ■七、蓦然回首——庞大帝国与后游击主义变奏不息 ■八、战略重心东移所针对的真正对象到底是谁? ■九、惑人表象内里的黑色实质 ■十、德国的崛起是否会让美国的战略重心东西摇摆不定? ■十一、超常武器(核武器)与常规武器的角色重叠与易位 ■十二、对海外学界对美日中未来预测之预测 ■十三、崭新视角——台岛情人在未来的角逐性游戏中将可能被无情抛弃
■十四、航母集群——浮动的棺材,还是表情的彰显? ■十五、由“空中打击的革命”所引发的军种消亡论 ■十六、数字化部队——国际性趋势,还是故弄玄虚? ■十七、信息化战争时代的猝然降临 ■十八、马六甲海峡——即将奏响的文明古国的后现代命运交响
■十九、永不过时的古老谋略——声东击西 ■二十、战争辩证法
【东西比较篇】
当代中西前沿问题一瞥(刘禾) 113…149
■一、文明的冲突,还是帝国的交锋? ■二、天下之一切总体上乃由帝国的语言所描绘
■三、知识——利益与势力的婢女? ■四、资本如梦——新型乌托邦神话的星际降临 ■五、今日东方——游走在炫目与陌生之间的幻象 ■六、轿车时代——甲壳虫时代 ■七、后现代——文化符号的幽灵王国? ■八、“软实力”—— 一种醉意朦胧之中的大面积软杀伤?
■九、一贯作为利益集团唱诗班的国际经济学者 ■十、教育——高高耸立在富人与穷人之间的现代隔离墙? ■十一、私有制—— 一种常被美化为天使之手与魔术之手的噩梦之手
■十二、民主、自由——越来越具有闹剧色彩与反讽意味的一片汪汪声像 ■十三、孤寂的沉淀,还是激情的焚燃? ■十四、翻译——使命,还是游戏? ■十五、没有爆发的积累是可叹可悲的,没有积累的爆发是苍白无力的 ■十六、垃圾上下的两重世界 ■十七、垃圾的断想 ■十八、五四精神的再反思 ■十九、公民性的再反思 ■二十、文明世界,还是丛林世界? ■二十一、真正的哲学乃是一种义无反顾的垂直性精神切入 ■二十二、悲剧重现——斑斓世界正一步步被水泥的影调所笼罩并锁定 ■二十三、艺术先于思想,还是思想先于艺术?
■二十四、也许正是无处不在的帝国意志才使得“119”发生了现实性的可怕逆转 ■二十五、批评—— 一条通向作品皇冠的悬崖栈道 ■二十六、当今的批评首先应是对批评的批评
■二十七、令人失语的东方幻觉制造 ■二十八、令人失语的拿来主义 ■二十九、令人失语的集体性盲视 ■三十、批评—— 一种源自贵族精神的反作用 ■三十一、大学—— 一种陨落了的精神高地?
【人文视野篇】
大学·时代·人文(王岳川) 151…208
■一、思想常常来自定音鼓般的语句叩击 ■二、何谓学问、何谓名校? ■三、眺望网海
■四、披着知识分子之皮者 ■五、挥向东方诗国的两把利刀 ■六、抬望眼:尽是全盘残酷竞争所造成的人性的疯狂的自杀之抽象表现主义画面 ■七、鲁莽≠胆识 ■八、呐喊源自于深层忧患 ■九、海龟乎?土鳖呼? ■十、文明与野蛮常常仅有一步之遥 ■十一、宛如姐妹的文化与文明 ■十二、输出也常常意味着自信 ■十三、尴尬也常常是一种内省的表现 ■十四、历史心律是一种三顾茅庐似的电影画格之诗性辉映 ■十五、挥之不去的历史回声: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十六、1820——世界历史的分水岭 ■十七、合唱与楚歌之间
■十八、东方——梦醒与常新的地方 ■十九、茅庐在闪回中语醉 ■二十、台海风云之一瞥 ■二十一、中国形象——从跌宕起伏与噩梦重重中姗姗走来 ■二十二、生命在英语的鸟笼子中停滞 ■二十三、中体、西体、无体、互体——文化在错置的路标前气喘吁吁
■二十四、文化基因来自于发声与书写 ■二十五、颠覆阴谋化的全球化 ■二十六、在飘逝中创构着精神气象的十字之维 ■二十七、人文——全球化汪洋中的一叶扁舟 ■二十八、天堂与地狱之间 ■二十九、福音与梦魇之间 ■三十、判断一般都出自于词的暴政 ■三十一、敢与西马代言人詹姆逊唱反调者 ■三十二、全球岂能与美国同呼吸? ■三十三、齿轮与航舵的视界 ■三十四、帝国——死灰复燃的“神话” ■三十五、天下岂能千人一面、万人一姓? ■三十六、洋极而土极 ■三十七、当下——洋玩意儿的试验场?洋垃圾的贩运地? ■三十八、速度—— 一个亘古不变的红色信号 ■三十九、古梦在步人后尘的幽默中倾斜
■四十、历史是理性的(产物),还是幻觉性的(产物)? ■四十一、复兴古梦,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