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东黑血-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要和埃及好好算算账,英法两国足足准备了3个多月,期间的外交谈判在现在看来更多是出于掩护,为两国军事准备赢取时间。还在外交斡旋期间,英法两国就一直公开战争叫嚣,想先声夺人迫使纳赛尔妥协。无奈纳赛尔是何等强悍的角色,自然是不惧任何威胁。
  为保住昔日帝国的荣誉,英法成立了联合司令部,经过紧锣密鼓的一番筹划商榷后,一个代号为“火枪手”的军事计划新鲜出炉。要使这个精心炮制的侵略计划得以实现,英法知道它们还缺一个打头阵的,与埃及结怨颇深的以色列自然而然地就被英法相中了。
  其实不用英法提出勾结以色列,以色列也已经是蠢蠢欲动了。自1953年以来,以色列就被埃及封锁了蒂朗海峡,当纳赛尔宣布运河国有化时,以色列便有天赐良机的感觉。1956年9月1日,在以色列军方收到巴黎方面发来的要求其参加对埃作战的急电后,以色列立即派出高级代表团到巴黎密谈。以色列认为,只要借此机会发动侵埃战争,就可以打通蒂朗海峡,打击一直以来的心腹大患。有了这个想法,以色列国防军积极配合英法的行动,便着手制订了旨在快速夺取西奈半岛的“卡达希”战役计划。这个计划很合英法的心意,实际上也是“火枪手”计划的一部分。
  事实上,以色列想要进军埃及绝非是突发奇想,偶然之举。自1949年巴勒斯坦战争结束后,尽管以埃签订了停战协议,但两国的边界冲突时有发生,尤其在加沙地区。在1955年年底时,以色列就针对该地区的冲突制订下了一个侵占加沙地带的作战方案。另外,在苏伊士运河事件爆发前一个月,以色列方面曾派人秘密出使法国购买武器,同法国建立了军事合作关系。法国深知以埃间的矛盾,两个摩擦不断的对手彼此都在伺机而动,想狠狠报复对方一下。这次埃及将运河收归国有,以色列受到的冲击绝不比英法小,它的船只也被禁止从运河通过。所以,在法国提出邀以色列加入侵埃队伍时,它毫不犹豫地甘愿充当英法侵埃的配角。
  原本,按照计划联合作战应于1956年9月6日就开始了,但结果却未能如期开战。照计划,此次战争部署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旨在摧毁埃及的空军;第二阶段则是计划在登陆部队海上待命期间,空军摧毁埃军的后勤基地,打击埃及的各种设施,以此达到摧垮埃及人战斗意志的目的;第三阶段轮到地面部队登场,他们将在苏伊士运河北端登陆,占领运河地区。
  一切似乎都盘算得很好,只不过英法与以色列这一主角一配角在协调上出了问题。以色列计划的“卡达希”行动中的西奈战役,其目的是为了横扫西奈半岛,击溃埃军,解除埃及对蒂朗海峡的封锁,阻止埃军随后可能发动的反攻。另外,此战役也是为了摧毁埃军设在加沙边境附近的基地,拔掉这颗眼中钉。于以色列而言,这些都是苏伊士运河战争中最重要的部分,没什么可说的。可问题在于苏伊士运河战争不仅是以色列与埃及的交战,英法两国才是主角。 。。

4。矛盾的升级:英、法、以三国阴谋勾结(2)
就是因为这点,在法以达成交易后,法英又进行了反复密谈。最后,它们两国间也就联合以色列侵略埃及的细节达成了一致。他们的计划是这样的:进攻于10月29日开始,首先由以军向埃及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其目标就是要在第二天到达运河区,然后在10月31日清晨联手英法一同对埃及发起总攻。
  英法以的策划者们想得很美,他们先由以色列向西奈半岛发起进攻,将埃及的主力吸引至西奈,然后这时英法再在运河区出手,切断此时在西奈搏杀的埃军的退路。按照他们的宏伟远景,最后西奈半岛全境将收归以色列囊中,而英法则占领整个运河区。整个“火枪手”计划就是要全歼埃军,迫使纳赛尔垮台。
  战事即将开始,充当作战前锋的以色列又开始顾虑了起来。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和国防军总参谋长达扬担心,开弓没有回头箭,万一英法两国不能信守承诺履行协定,那以色列的情势将不妙。为慎重起见,以色列密切留意埃军、英法军队的动向。除此之外,以色列也很在意国际舆论的风向。本?古里安知道,一旦以色列首开战端,难免不会被全世界打上侵略者的烙印。倒是英法能置身事外,即便是在这之后也加入战事,它们也可以堂而皇之将自己封为“和平的守护神”。当然了,不管英法和以色列间各自有着怎样的顾虑或盘算,它们最终的目标还是一致的,所以那些问题也就不成其为问题,凡事都好商量。
  从10月22日起,在巴黎英、法、以三方代表又举行了一系列的会谈。
  会谈中以军总参谋长达扬向英法提出了以方的建议。以色列设想,自己可以先向米特拉地区空投1个伞兵营,权可当作是对埃及之前袭击行动的报复。在这之后,如果英法军队按预定计划开战,以军则予以积极配合,也遵照计划转入西奈作战。但如果英法军队没有照计划参战,那以军将撤回空降在米特拉的部队。以色列的提议对自身而言,绝对是个可进可退的办法,法国对此很是赞同,还在随后给以色列运去了必要的车辆和60架飞机。
  会谈中也充斥着分歧。比如英国,它只肯应允在以色列发动进攻72小时后才开始轰炸埃及机场,但法国则主张进攻的同时开始轰炸。最后,大家还是达成了折中意见:在进攻发动36小时后动手,不过英国将在一开始就要对埃及机场进行空中监视。
  10月25日,战事已迫在眉睫,以色列秘密下令实行部分动员。以色列这样做是有其用意的,达扬是想混淆视听,让国内外误以为以色列下令动员是针对约旦的。因为在此之前,以色列对约旦实施了报复性进攻,此时用这个做幌子再合适不过了。按照计划,以色列空降部队在当天就已降落在米特拉地区。同一天,埃及、约旦、叙利亚三国也宣布缔结军事协定。
  到10月28日黄昏之时,以色列完成了对全部野战旅的动员。截止到那时,以色列国防军共有兵员10万人,在装备上有坦克400辆、装甲车450辆、火炮150门、作战飞机155架。另外,经同英法两国商定,在作战期间,法国空军负责战区内的制空权和以色列的国土防空。以色列的空军将主要支援本国地面部队作战,同时负责亚喀巴湾方向的作战。
  英法以三国密谋其事,苏伊士运河上空亦是战云密布。面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势,埃及方面临危不惧。纳赛尔下令加紧对运河区的军事管制,并征召动员预备役军人加入部队。尽管埃及没有料到英*拉以色列入阵营,并计划让其打头阵,但埃及从来就没有忘记英法的殖民天性,对英法的入侵还是做了充分的估计。纳赛尔早就已经想好,假如英法向运河区进攻,埃军将集中力量保卫运河和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一旦运河区被英法占领,埃军则坚守开罗。假如最后连开罗也失陷,那就沿着尼罗河重组防线,直至血战到最后胜利。
  在战争爆发前,埃及陆军总兵力为15万人,其中部署在西奈半岛东部军区的兵力共3万人。在装备上,埃及陆军有坦克530辆、火炮500门,空军有作战飞机255架。埃军的整个军事部署显然是以西奈半岛北部为重,中部及南部的防御部署则显现出薄弱态势。
  以英法的想法,它们要利用以色列牵制埃军主力,使埃及的防御出现缺口。就埃以两军实力相比较而言,埃军在人员和装备方面都优于以军。但从战略部署来说,埃及的防御重点是苏伊士运河和尼罗河三角洲,在西奈地区只部署兵力3万人左右。而以色列为入侵西奈则部署了万人的军力,在这一方向上以色列优势明显。
  10月28日上午10时,以色列内阁批准了向埃及进攻的计划。次日下午4时,以色列这个急先锋终于出手了,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开战。
  

5。“火枪手”开火(1)
当经济挟制、政治恫吓和武力威胁都不能使埃及低头,英法终于乞灵于战争征服。
  1956年10月29日,载有1个营兵力的运输机一架接一架地降落在埃及西奈半岛。在阿里尔?沙龙的指挥下,以色列伞兵向运河以东的米特拉山东侧挺进,而苏伊士运河战争也由此拉开了序幕,埃以两军在米特拉山口展开激战。
  为达到突袭的目的,以色列在进攻前频频施放烟幕弹,以色列总理和驻美大使一再表明以色列保证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