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勒斯坦战争是以色列的奠基之战,打得可谓是轰轰烈烈。而对于*国家,尤其是对战败国埃及来说,那场战争绝对是一场不小的灾难。
作为一个中东大国,埃及位于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冲,北部经地中海与欧洲相通,东部经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一条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战略位置和经济意义让其有资本在本地区颐指气使。
在爆发巴勒斯坦战争前,埃及的法鲁克王朝表面上还披着一副强盛外衣,虽然那个曾经有着悠久文明的古国已经不复存在,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让埃及还能“风韵尤存”。国王法鲁克自1937年宣誓登基后就一直过着悠哉游哉的生活,他的王室拥有埃及四分之一的土地,加上他依附于大英帝国的庇护,在中东的地位也算举足轻重。
埃及与殖民帝国的渊源颇深,尤其是英法两国,关系可追溯至奥匈帝国时期。从19到20世纪的百余年岁月里,埃及与英国交手不计其数,最后英国成了埃及的宗主国,到1914年英国又宣布埃及为其保护国。虽然后来在1922年时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国家,但实际上埃及还是英国的附庸。经过巴勒斯坦战争的埃及虽备受打击,但英国还是牢牢掌控着埃及王室,不过它没有意识到,那时的埃及王室已经江河日下,摇摇欲坠了。
自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埃及国内就时有军事政变发生,内阁改组更是家常便饭。尤其在巴勒斯坦战争结束后,埃及的时局有了微妙的变化。法鲁克国王发现,国内有一帮不安分的年轻军官,一直在捣鼓一个军官俱乐部。这帮人无视自己的权威,竟然想与自己分庭抗礼,甚至还明目张胆,要求自己任命一个叫纳吉布的将军为国防部长。法鲁克不能容忍这种挑衅自己权威的事情,很快,他解散了自由军官俱乐部,并且任命了侯赛因?阿米尔将军为国防部长。
法鲁克心里踏实了,他以为埃及还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其实他错了,他压根不清楚被他解散的自由军官组织已经具备了什么样的实力。起初,那帮年轻的军官也不知道自己的力量有多大,但通过提名纳吉布出任国防部长的事情,他们倒是借机认清了自己——他们已经有了让王室害怕的力量。
1952年7月16日,也就是国王下令解散军官俱乐部的第二天,自由军官组织的成员开始商讨发动政变的事宜,他们要推翻法鲁克王朝。在那群年轻人中,有一个特别耀眼的新星,那就是后来在*世界里具有重要地位且备受争议的领导人: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以下简称纳赛尔)。
纳赛尔,出生于亚历山大一个穷苦的家庭。从小生活在开罗叔叔家的纳赛尔,耳濡目染了英国人对他的祖国所犯下的种种罪行,其内心一直深藏着对英国人的仇恨。自12岁起,纳赛尔就投身反英行列,17岁便开始组织反英的示威*。他的前额有一块永久的伤痕,就是在一次*中留下的勋章。1937年,纳赛尔进入开罗皇家军事学校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在罗卡巴德军营第五营任少尉。他的军政生涯进展很顺利,几年间先被提升为中尉,不久又升为大尉。1942年,由萨达特组建的埃及的第一个秘密自由军官组织遭到破坏,纳赛尔着手进行重建工作,他本人也顺其自然地成为该组织的领导者之一。而在纳赛尔领导下的这个自由军官组织在后来逐渐让法鲁克王朝不得安生,也让埃及发生了剧变。
1。军官俱乐部的革命(2)
纳赛尔在得知法鲁克国王下令解散自由军官组织后,就开始与同伴密谋政变的具体事项。让纳赛尔如此决断也是事出有因,由来已久。在巴勒斯坦战争中,纳赛尔也参与了战斗,并在战争中充分显示了他的将帅才能。战争结束后,纳赛尔获得了两枚军功奖章,并被提升为少校。巴勒斯坦战争让纳赛尔感触良多,埃军在战场上的挫败让他充分意识到埃及政府的*,因庸才无能而贻误战机的事情更是让纳赛尔深恶痛绝。在巴勒斯坦战争期间,在埃军中流传着王室官员贪污军费,出卖军情的丑闻,这更让纳赛尔暗下决心要用武力推翻法鲁克王朝,让埃及得以脱胎换骨。
就这样,有了前面的因,再加上自由军官被解散的导火索,1952年7月22日,纳赛尔发起并领导了埃及的“七月革命”。
革命当天的午夜11点,自由军官们率领参加革命的部队,在坦克、机枪和装甲车的掩护下,按照之前的商议分头去执行任务。行动比想象中的还要顺利,政变部队所到之处没有遇到顽抗。很快,开罗各个重要据点,如飞机场和火车站这些交通枢纽,电报和电话局、埃及国家广播电台、广播大楼等要害部门也先后被他们占领并拿下。到次日清晨,指挥本次革命的创建委员会已完全控制了开罗的局势。
7月26日,政变部队已经做好了和国王卫队开战的准备。面对兵临城下,实力悬殊的局面,法鲁克王国仍想负隅顽抗。不过一场混战过后,法鲁克也认清了局势。最终,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他同意了军队的最后通牒:让位艾哈迈德?福阿德王子,并于当晚离开埃及。
后面的事情进展得比前面更顺利。当天晚上,国王法鲁克及其家人带着几十件行李箱,乘坐王室快艇“首都号”离开了亚历山大。当“首都号”缓缓离岸时,这位法鲁克王朝的最高权力者无限感慨,想当年,他的祖父被英国人流放时所乘的那艘船也叫“首都号”,不想如今他也重蹈祖父的覆辙,悻悻地离开。
法鲁克王朝被推翻了,革命成功了,埃及从此成了共和国。埃及的巨变让西方大国始料不及,它们将目光紧紧锁定埃及,开始担心自己在埃及的利益。它们看着已是共和国的埃及,看着共和国的总统纳吉布将军,各自盘算下一步该怎么办。
很快,这些西方大国就发现,虽然共和国的总统是纳吉布,可实际权力的手杖却在纳赛尔的手中。纳赛尔执掌埃及让西方世界惶恐不安,它们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好控制的人物。它们的预感是对的,纳赛尔是一个有着强烈自主意识的人物。在1954年,纳赛尔取代纳吉布出任总理一职,两年后他被推举成为了埃及的第二任总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从此以后以自己超凡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大部分*人,并成为了*世界的精神领袖。甚至在后来很长的一段岁月里,整个中东的*世界都唯纳赛尔马首是瞻。纳赛尔不但是现代埃及的缔造者,而且也是*人的民族英雄,他无愧于“新萨拉丁”的称谓。
。 最好的txt下载网
2。没有话语权的运河(1)
埃及的政治地震震撼了西方世界。开始,西方大国想故技重施,用一直以来对付法鲁克王朝的方法试探纳赛尔,可纳赛尔是何等人,岂会甘心做殖民者的附庸?一计不成又生二计,他们要扼住纳赛尔的脖子,不与他发生任何联系,这其中就包括不给他提供任何经济上的援助。不过这些西方大国可是盘算错了,在冷战的格局下,西方不亮东方亮,西方阵营不给埃及援助自有人愿意给,苏联就是这其中之一。为了它自己在中东的利益,它不惜从口袋中掏出大叠大叠的钞票。于是,埃及很快就成了苏联在中东的盟友。
这个时候的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肠子都悔青了。在埃及,英国苦心经营岂止百年的时间,埃及一直以来实际上就是它的殖民地。如果一旦英国与纳赛尔交恶,那帝国的利益必然会受影响,显然那不是什么好事。可还未等英国想到什么应对之策,纳赛尔的杀气就气势汹汹地迎面而来了。
对于纳赛尔而言,共和国是成立了,埃及表面上是脱胎换骨了,但实际上那就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一个真真正正大英帝国的殖民地。接手了烂摊子的纳赛尔很明白,要真真正正让埃及重生,就必须从根部下手——清除殖民统治。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明知山有虎也要偏向虎山行。纳赛尔经过考虑再三,他决定先从埃及的“国中之国”苏伊士运河着手。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的黄金水道。它的开通是埃及的骄傲,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壮举。这条运河全长175公里,它很好地将大西洋、地中海和印度洋连接了起来,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使得东西方的航程得以大大缩短。自开通以来,苏伊士运河便成为世界上最重要也是最繁忙的一条航道,是埃及创收的重要途径,所以也被称为是埃及的“生命线”。
还在1856年的时候,法国最早取得了开凿苏伊士运河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