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我听懂了,他是在说:“我们的党……我们的事业……”子文同志,你15岁就献身于革命,大革命失败的时候,你没有徨,把烈士的鲜血融化在自己的血肉之中;在反动派的铁窗里,你们建立起党的组织,坚持了斗争;在抗日烽火中锻烧了你的钢筋铁骨;在解放战争的炮声中,你为前线输送了大量的干部;为了祖国的富强,你倾注了全部心血……想到这些,我紧握着子文同志的手,说:“你的心我懂得,你的话,我记住了,不会忘记的。休息吧,你休息吧!”了文同志闭上了沉重的眼帘,但又强睁开了,吃力地动着嘴唇,额头上渗出颗颗汗珠。在子文同志与病魔作最后搏斗的时刻,心中仍挂牵着党的未竟的事业!于是我又坚定地说:“我一定按你的话去做。我们,我们一定按你说的话去做!”我让开身子,使子文同志能看到我身后的孩子们和其他青年们……
今天,子文同志永远离开我们了。这是我们党的重大损失。同时,对于我来说,也失去了一位可敬的良师。我难以抑制自己的悲痛。然而,我也为我们党有如此坚强、优秀的战士而感到骄傲。正如一波同志所说:“子文同志坐过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监狱,也坐过林彪、‘四人帮’一伙的监狱,他都没有屈服。敌人怕他,同志们爱他,这是他的光荣。”子文同志入党50多年,做了21年组织工作,也前后被敌人剥夺了21年自由。他用自己的鲜血、汗水和全部才智,谱写了自己可歌可泣的一生。子文同志是属于党的,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他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党和人民中,他的正气将万古长存。
安子文同志的骨灰将撒入黄河。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永远滔滔不尽的洪流巨浪,将载着一代英豪——子文同志,流过祖国的山川沃野,奔腾不息!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孙敬修全集》序(1)
本文原载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孙敬修全集》一书。孙敬修,儿童故事专家,儿童教育家。(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997年1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孙敬修爷爷讲的故事》出版座谈会”,当天我虽然有好几个安排,但我还是挤时间参加了,因为我是孙老师的老朋友。光英、佳楣、韩作黎、叶至善、刘延东、田华、李启民、罗英光英,即王光英,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佳楣,即林佳楣,前国家主席李先念的夫人。韩作黎,教育家,儿童文学作家。叶至善,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刘延东,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田华,电影表演艺术家。李启民,时任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部长。罗英,文化部离休干部。等同志都到会了,他们既是孙敬修生前的老朋友,也是我的老朋友。十几位戴着红领巾的小朋友,给大会带来青春的朝气,坐在他们中间我好像也变得年轻了。十本孙敬修讲过的故事书摆在会场中央,整个大会充满欢乐的气氛。到会同志从各自不同的角度颂扬孙敬修的业绩,畅谈在当前形势下出版《孙敬修爷爷讲的故事》这套书的意义。雷洁琼、冰心、薛明雷洁琼,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席。冰心,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薛明,贺龙元帅的夫人。等同志还给大会发来了贺信和贺电。大家都怀念去世近7年的孙敬修同志。
我和孙敬修同志交往多年。“文化大革命”以前,我的孩子们都爱听孙老师讲故事,有时听得很入迷。我和少奇同志偶尔也和孩子们一起听过片断或孩子们的复述。少奇同志还通过电台向孙敬修转达过对他的赞扬和问候。直到今天,回忆起来,仍感到十分亲切。孙敬修讲的故事,健康有益,生动活泼,感情丰富,既对孩子们有吸引力,又有教育实效。孙敬修为培养祖国的花朵做出了很大贡献。孩子们的父母和从事少年儿童工作的同志们,也是他的听众,我和他们曾经受到他的教育和启发,使我们不断改进教育孩子的方法。因此,孙敬修同志不仅是全国少年儿童的老师和朋友,也是我们作家长的人和少年儿童工作者的老师和朋友。后来,我和孙敬修的联系日见增多,我们通信往来不断。他甚至和我探讨过他的儿子的工作安排问题。
1990年3月5日,孙敬修老师逝世的噩耗传来,我十分震惊和悲痛,嘱咐办公室的同志给孙敬修灵堂送去了一个花圈,以表达我对他的崇敬之心和深切的哀思。1996年,天津教育出版社为了配合党中央关于对青少年加强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指示精神,也为了纪念和研究孙敬修的需要,在新闻出版署和孙敬修亲属的大力支持下,决定出版《孙敬修全集》。我和孙敬修的老朋友荣高棠、胡昭广、韩作黎、于友先、于蓝、谢添、李滨声等同志都认为,这是一件造福于中国儿童、造福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好事,应予支持。因此,我们十分高兴地担任了这套全集的顾问。孙敬修是我十分尊敬的一位老同志,我衷心希望天津教育出版社把这件事情办好。
孙敬修同志出生于清朝末年的贫苦家庭,8岁丧父,由于生活所迫,他考入了食宿免费的师范学校,毕业以后当了一名小学教师,尝尽了旧社会小学教师的苦辣辛酸。但他热爱儿童,生活在儿童们中间,潜心研究儿童教育、儿童心理及儿童的情趣和语言,总结出一套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的教育方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且他独辟蹊径,在实践中摸索了一条利用讲故事的方法对儿童进行教育之路。他在讲故事中不但向儿童传授知识,而且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讲述做人的道理,对他们进行真善美的熏陶。他的成就得到全社会的承认和赞誉,受到广大学生和听众的欢迎和爱戴。
解放以后,孙敬修同志在党的教育下,政治思想觉悟迅速提高,立志献身于新中国的儿童教育事业。他把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限热爱,全部倾注在全心全意为儿童服务的工作中。他更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悉心钻研讲故事艺术,希望儿童听了他讲的故事,都能成为勤劳、善良、聪明、勇敢和热爱祖国的人。他对儿童充满爱心,对艺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逐步形成独特的——通俗浅显、自然亲切、形象生动、爱憎分明,民族化、大众化的讲故事风格,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儿童教育家。在中国历史上,他是第一个成就了这项事业的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人超过他的成就。
《孙敬修全集》序(2)
孙敬修同志是儿童文学语言大师,他的故事语言有着特殊的魅力。一切着眼于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兴趣要求,是他的语言特色。他的儿童文学语言扎根于儿童语言的沃土之中。他用这种语言创作儿童故事,他也用这种要求去改编儿童故事,并在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所以他的作品总是受到儿童的喜爱和欢迎。我很同意叶君健叶君健,儿童文学作家、小说家和翻译家。先生在评论孙敬修文学语言风格时的一段话,他说:“一般文学史常常容易忽略一个问题,即‘讲故事’在我们文学中的地位。事实上,人类最早的文学创作就是‘讲故事’,从他们讲的故事中产生了我们的许多文学名著,大的如《三国演义》、《水浒》,小的如话本。现代中国,在这方面做出了特殊贡献的人就是我们的孙敬修同志。他不是为讲故事而讲故事,他在故事里注入对人生、社会、历史甚至政治的看法和见解,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幼小的听众在欣赏故事之余,还能获得许多人生与社会知识的理解,使他们能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从而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受到有益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讲,孙敬修同志就不仅是一个讲故事的大师,一个语言艺术家,也是一个哲学家、教育家。他在‘讲故事’这种文学形式中独创一格,为我们儿童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讲的故事也就超过了一般‘故事集’的范围,而成为了我们新儿童文学中的文献。”孙敬修同志长期在电台讲故事,电台同志对他在稿件文字上的加工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们说:孙敬修先生“极其认真、努力,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对每段故事都做了精细的润色、加工”。1980年6月,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大会召开,由康克清康克清,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同志亲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