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多种草药,如奎宁、可可等。在天文、历法和数学领域内,印加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首都库斯科,印加人在城东、城西建有四座天文观象台,中心广场另设一座。根据长期的观测,印加人测得地球运行周期是365天零6小时,并据此制定了太阳历。
印加人还有一种历法是阴历,一年包括354天,是根据对月亮的观测结果制定的。与阿兹特克人和玛雅人不同,印加人的数学采用10进位制。不过,印加人尚未创制文字,他们的计数方法是结绳,克丘亚语称“基普”,即在一条主绳上结上许多小绳,用结节表明数字,用不同的颜色和长度表明不同的类别。最后,印加人在音乐、文学方面也有很高造诣。有人认为,印加音乐可与欧洲古代民歌相媲美,甚至更为高超;还有人认为,印加音乐具有亚洲古代音乐的水平和相似的表现手法。由于印加人没有完整的文字系统,文学多是口头传说和戏剧。其中最著名的有《奥扬泰》,在西班牙人到来前已广泛流传于中安第斯山区,在殖民时代初又被用克丘亚文字(西班牙传教士创制)写成剧本,在世界古典文学名著中占有重要地位。
印加人还具有精湛的建筑艺术,神秘的马丘比丘古城和库斯科的太阳神庙就是其典范。库斯科的太阳神庙被称为黄金花园,该神庙不但建筑非常宏伟,全部用巨石砌成,而且墙角用金板贴角,过道用黄金铺就,连门也是用黄金制成的,可以说整个太阳神庙就是一个用黄金堆起来的金窟。马丘比丘古城是印加帝国一个现存的极其有名的遗址,其布局之合理,构建之精妙,让人无法不感叹。印加人之所以能有如此精湛的建筑艺术,是因为他们继承了古代安第斯高原的文化。例如,在蒂华纳科文化中曾出现了巨大的太阳门。这座门是用整块巨石做成的,上面有光芒四射的人形浮雕。这个浮雕石门对后来印加人太阳神庙影响非常大,应该说,印加人太阳神庙的宏伟和豪华就是太阳门开的先河。
印加统治者自认为自己是太阳神的后裔,而皇帝则是在人间行走之神。图为印加皇帝专用的金制面具。
印加人主要崇拜太阳神,这从其现存的古迹可以看出。崇拜太阳在世界上非常普遍,这是早期原始人对自然界黑暗的恐惧和农耕部落耕种离不开阳光的一种强烈反映,从中可以说明,印加人还处在早期农耕阶段,尚未脱离对大自然的无限依赖。印加人之所以崇拜太阳神是希望印加帝国在太阳神所散发出来的阳光的沐浴下不断壮大,但是,像阿兹特克人一样,印加人所崇拜的神灵并没有保佑他们的帝国免遭灭顶之灾。1533年,西班牙殖民强盗皮萨罗一伙用背信弃义和极端残酷的手段征服了印加帝国。
正统观点认为,印加文明是由于西班牙的入侵而被毁灭的,但是有些学者对这一观点并不苟同。耶鲁大学教授宾格哈姆认为,印加帝国的灭亡在很大程度上有自身因素,例如,多拿卡巴克王死前,把印加帝国分为两部分,传于瓦斯卡尔和阿达凡尔巴两个儿子统治,但是1532年,这两兄弟却反目成仇,于是,互不相让和战争种下了自取灭亡的祸因。但是,许多历史学家对自身内部的战争导致了印加帝国的灭亡这一论点也不赞同,他们提出了种种质疑。例如,贪得无厌的皮萨罗在杀死国王后,率兵前往印加首都库斯科,企图搜寻更多的宝藏,然而令人讶异的是,在库斯科城中,无论是宫殿、神庙都空无一物,连称为“太阳的尼姑庵”中百位美女亦不知去向,整个库斯科城成了一个死的世界。
印加帝国的人们以及财富何以霎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点至今仍令历史学家们费思难解。有一种说法认为,由于印加人民自知抵抗不过刀剑锐利、心思狠毒的西班牙人,于是用竹筏载满国王的木乃伊和国内所有的金银财宝,经向上天祈祷过后,把这些昂贵的宝物沉到了250米深的喀喀湖中。然而稍加思考便发现此说存在破绽。印加人拥有7万骑兵精锐,难道不敢和180名西班牙人作殊死战,却最终选择暗地里大迁移,逃向不为世人所知的崇山峻岭之中?
然而近现代以来,许多考古学家在绵延的安第斯山脉中陆续发掘到许多印加帝国的遗迹,证明印加人确实曾经抛弃辛苦经营的帝国,而在蛮荒的山地中再建王国。在马丘比丘,考古学家宾格哈姆发现了一个洞穴,两边排着雕凿极工整的石块,可能为一陵墓。陵墓上是一座半圆形建筑物,外墙顺着岩石的天然形势建造,契合的巨石间插不进一张纸。墙是用纹理精细的纯白花岗岩方石砌成的,匠心独具,颇有艺术价值。这座墓穴中的骨骸,女性占绝大多数,从其中贵重的器皿也可看出她们是一些重要的人物。是否就是当年“太阳的尼姑庵”中的美女被送到这里,继续为印加帝国祈祷呢?由于印加人没有发明文字记载,使得遗留下来的问题更具神秘性。
另一些学者根据印加人的记录作出大胆推测:当时印加帝国虽然拥有高度文明,但却被突袭而来的恐怖瘟疫毁灭了。然而就算是发生瘟疫,难道当时的西班牙人具有免疫力?即使印加人认命了,纷纷向瘟疫低头,垂首等死,试想1100万的人口,如何顷刻间便化为乌有?诸如此类的谜团,疑云重重,给古代印加帝国的神秘灭亡增添了不少色彩。
印加文明遗址之谜(5)
王春来
连载:世界远古之谜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王春来
古代印加人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在安第斯高原创造了一系列惊人的业绩,其发达的社会经济和灿烂夺目的文化艺术无法不让世人惊叹和赞赏。然而,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却仿佛在一夜之间就突然消失了,着实又让我们迷惑不已。我们相信,在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们的共同努力下,有朝一日这一问题终究会大白于天下。
印第安人起源之谜(1)
王春来
连载:世界远古之谜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王春来
关于美洲土著居民的来源问题,国际学术界有很多推论和假设,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亚洲起源说”,但这一观点是否能站得住脚呢?
美洲大陆是一块美丽、奇异、富饶的大陆,在哥伦布到来之前,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曾活跃着各种各样的印第安人:在辽阔的阿根廷潘帕斯草原,有策马飞奔、挥着响鞭、甩开绳套、追逐牛马的骑士;在巴西、秘鲁的茂密森林中,有赤身裸体的追猎美洲豹的勇士;在北极
夕阳映红的海面上,有驾驶着“芦苇马”小舟的爱斯基摩渔夫。这些勤劳勇敢的印第安人凭着自己的智慧,在美洲大陆上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古文明。1492年哥伦布到来后,印第安人并没有因殖民者刀剑的压迫和《圣经》的诱惑而屈服或改变宗教信仰。今天,各国的印第安人仍在为反对种族压迫以及种族歧视而英勇斗争。应该说,印第安人才是美洲大陆的真正主人。但是,美洲大陆的主人——印第安人到底来自何方?他们是美洲大陆土生土长的呢?还是从其他大陆迁移过来的呢?对这一问题,国际学术界经历了一段长期的争论。
1884年,阿根廷著名古生物学家、人类学家弗洛伦蒂诺·阿梅吉诺提出,阿根廷的潘帕斯地区是哺乳动物进化的中心,是人类的摇篮,那里曾有过比旧大陆更早的类人猿。具体说来,在地质年代的第三纪里,阿根廷有一种平原动物,后来发展成了可以直立行走的四足类人猿,再后来进化为三足类人猿、两足类人猿最后形成了类人猿。正是由于这些猿类的迁徙,才使地球到处产生了人类。根据这种说法,美洲不仅是印第安人的故乡,而且还是整个人类的摇篮。
阿梅吉诺的观点引起了拉丁美洲境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兴趣。专家们对他的“理论”依据进行了研究验证,很快否定了他的学说。阿梅吉诺赖以建立自己理论的一些类人猿遗骨经不起古生物学、考古学和地质学的检验。一方面,他把一些动物遗骨误认为是类人猿遗骨,同时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发现的一块头盖骨经复原证实不是猿人的头骨,而是属于蒙古人种。另一方面,他又把这些遗骨的地质年代大大提前了。既然阿梅吉诺的“本土说”被否定了,那么美洲土著居民的祖先到底来自何方?他们什么时候迁徙到了美洲?他们是怎么到达美洲的?他们属于哪个种族?
“本土说”被否定后,学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