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30年代,德国波茨坦大学天文学教授洛夫·穆勒找到确凿的证据,显示马丘比丘古城在建筑上的一些重要特征,反映的是重大的天文现象。他以数学方式,仔细计算过去几千年中星星在天空的位置(由于一种名为“岁差”的天文现象,星星的位置会随着时间改变),得出这样的结论:马丘比丘城堡的最初设计和建设,肯定是在“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间”完成。在正统历史学家眼中,这简直就是信口胡说。如果穆勒的推算正确,马丘比丘城堡的历史就不是短短500年,而是6000年了。这么一来,它就比埃及的大金字塔古老得多(正统学者认为,大金字塔的兴建日期约莫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就像组合在马丘比丘城堡墙上的多角形巨石,乍看起来,这个观点似乎能够配合其他碎片,组成一幅完整的拼图,让我们得以解开历史之谜,一窥秘鲁古老的面貌。
英国天文学家汉克认为,维拉科查可能也是这场拼图游戏的一部分。传说中,维拉科查的首都设在蒂华纳科。这座伟大古城的废墟,如今坐落在玻利维亚境内一个名为科尧的地区。如果汉克的假设即马丘比丘的建设者是远古时代“维拉查科”的杰作成立的话,那么,我们也可以这样假设:“马丘比丘”乃是传说中的“太平洲”幸存者的又一杰作。但他们为何偏偏将城堡建在海拔达2700米高的山峰之间呢?在如此高的地方修建城堡,连生计也成问题呀!这是不是“太平洲”人的陆路逃难者向他们的太空探索者留下的“醒目”标志,以便“太平洲”的太空探索者找到“世外桃源”后回来发现他们,并将他们接走呢?
马丘比丘曾被浪漫地称为“消逝在云雾之中的城市”,当海勒姆·宾格哈姆于1911年拨开云雾将她呈现给世人时,这座古城不再隐藏于云雾之中了。古城的真实存在让宾格哈姆及其后人对神秘的古印加文明有了真实的了解,然而古城本身包含的神秘性,又大大增加了该文明的神秘性。也许对于我们来说,古印加文明永远都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
印加文明遗址之谜(3)
王春来
连载:世界远古之谜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王春来
阳光下的惊人业绩印加文明之谜
自称为“太阳后裔”的印加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创造出了南美大陆最发达的古代印加文明。令人费解的是,印加人在遭受西班牙殖民入侵之后犹如狂风扫落叶一般,一夜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他们究竟去了哪里?
南美洲的安第斯高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的好地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曾先后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作为集大成者,印加文明不过是该地区4000余年文明发展的结晶,是对历史悠久的其他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印加文明由于印加人创立的印加帝国而得名。“印加”一词的本意是“首领”或“大王”。西班牙殖民者侵入南美后,简单地以“印加”一词指称这里的居民及他们建立的国家,从此相延成习,使用至今。
传说印加人是太阳的儿女,原有四兄弟四姐妹,住在位于库斯科18里的塔普·托科山洞里。四兄弟中曼科·卡帕克是首领,带领众兄弟四处征战,逐渐征服了邻近各部落,最终占据了整个安第斯山地区。1243年曼科·卡帕克建立印加帝国,宣称自己为太阳后裔的至高无上的君主——“印加”。卡帕克及其后继者并不满足于领土现状,仍不断四处征战。至托帕亚卡统治时期,帝国达到极盛,成为一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美洲大“帝国”。其疆域南北长达3000英里,从今天的哥伦比亚境内往南直贯智利中部,东西则由太平洋沿岸延伸入亚马逊丛林。由于疆域辽阔,托帕亚卡按方位(西北、西南、东北和东南)将全国分为四大行政区,称之为“苏龙”,印加国由此亦被称为“塔万廷苏龙”,意为“四方之地”。从1243年立国到1533年被西班牙摧毁,印加帝国共经历了300年的发展历程,其间共传12世13王。
印加帝国享有“美洲的罗马”之称。该称呼不仅在于印加人开拓了如此辽阔的疆域,而且在于印加帝国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国家机器。印加国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包括王室贵族、高级官吏和祭司在内的奴隶主阶级不从事生产劳动,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被誉为“太阳之子”和神的化身的印加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独揽国家一切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为维护统治,印加王建立了以中央集权为中心的政治制度,以首都库斯科为中心,通过各级官吏牢牢地控制着全国。对那些刚被征服的地区,则强行推广克丘亚语,并在全国大兴道路和驿站以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控制。还拥有一支20万人的训练有素的常备军,以便对外进行扩张对内镇压臣民的反叛。印加帝国还建立了严厉的司法制度,用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印加人能在中安第斯山区建立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与当地发达的经济文化是分不开的。在农业方面,印加人继承了前人的成就,在干旱缺水的山区修建水渠和梯田,使粮食生产得到稳定发展,保证了非农业人口的需要。印加人的水渠和梯田修筑得非常坚固,有些水渠至今还在使用。印加人培育了大约40多种作物。他们还饲养骆马和羊驼,成为美洲印第安人中唯一饲养大牲畜的一支。这些动物的饲养不仅为居民提供了肉食和毛皮,而且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肥料,这反过来又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另外,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不仅便于印加王室对全国的统治,而且也促进了各地区的联系与文化交流。印加人修筑的道路举世闻名,其中有两条主干道自北向南纵贯全国:一条沿安第斯山而行,从哥伦比亚南部起穿越厄瓜多尔和秘鲁,进入玻利维亚后通向阿根廷,
印加文明早期的一件美洲狮形黄金工艺饰品
全长达3200公里;另一条沿太平洋岸而行,起自秘鲁西北的通贝斯,全长达2300公里,路面宽达3。5~4。5米。在山峦起伏、沟堑纵横的安第斯山区,修筑这样的道路并非易事。由于地形复杂,道路有时盘旋曲折,有时需要开凿阶梯和隧道,有时又要架设桥梁。印加人尚未掌握拱顶知识,建筑的桥梁主要是吊桥。桥两端立上石柱,用5根粗达40厘米的藤条相连,其中3根铺成桥面,两边各有一根作栏杆。有的吊桥长达60余米。
印加人不仅农业比较发达,而且手工业也很出色。金属加工业的水平较高,不但懂得金、银、铜、铅、锡、汞的冶炼,还会冶炼各种合金,并知道利用汞来提取纯黄金。金银主要用来制作装饰品和艺术品,其中有一种金蝴蝶的翅膀只有1/10毫米厚,重视黄金为太阳象征的印加人,制作了许多黄金饰品。图中分别为王冠和胸饰。心找得非常准确,投出后能在空中盘旋。铜及其合金主要用来制造武器、
日用器皿和利刃工具。如同美洲其他印第安人一样,印加人一直不知道铁。印加人掌握了许多种金属加工工艺,如铸造、锻打、模制、冲压、镶嵌、铆接、焊接等。有学者认为,印加人的金银装饰品,其技巧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相类比。同时,印加人的纺织技术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早在公元前2000年,他们就会纺纱织布了,且毛织品和棉织品花色多样,色彩调和,制作精细。如1000年前留下来的一幅地毯,每英寸含绒纱500根,而欧洲中世纪同类织物却只有100根。在南部沿海皮斯科附近出土的木乃伊套服,被称作是“世界纺织品的奇迹之一”。印加帝国的制陶业也有所发展。陶器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引人注目的磨光技术、雅致的装饰、优美的几何图案和绚丽的色彩。他们在陶器的制作技术和设计式样等方面不仅吸取了前人及同时期其他地区的经验,而且有进一步的发展。
印加文明遗址之谜(4)
王春来
连载:世界远古之谜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王春来
印加人不仅在经济上达到了较高发展水平,而且在文化艺术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医药学方面,印加人的成就令人惊叹。他们的外科手术特别是穿颅术在当时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手术刀主要是一种“T”形铜刀,非常锋利。与外科手术相伴而生的麻醉术,印加人也是内行。印加人知道多种草药,如奎宁、可可等。在天文、历法和数学领域内,印加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首都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