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远古之谜-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这些东西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科尔德维连一块黄金的碎屑也没找到。
  正如尼布甲尼撒的铭文所说,这条大道并不是满足交通的需要,它是一条圣道,供信仰马尔杜克的人们使用。巴比伦的宗教庆典活动非常之多。一般来说,凡是具备巴比伦神庙成员资格的市民,都可以参加宗教庆典活动。在举行庆典的日子里,神庙将向每一位成员赠送一份礼物,包括粮食、肉类、油类、金钱,有时还举行宴会,请教徒们开怀痛饮。这时平常难得出门的家庭主妇和未婚少女们,也在丈夫和父亲的陪同下来到神庙参加庆典活动。不过,巴比伦的妇女要比亚述妇女开放得多。亚述妇女如果上街买东西不带面纱是违法行为,必须受到惩罚,而巴比伦妇女则不必带面纱。神庙和通天塔是国王为大家修建的,因此允许人们去朝拜它们,虔诚的人们经过“游行大街”,拜倒在马尔杜克的金像下,然后在僧侣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登上通天塔。
  在巴比伦的宗教活动中,最重要的是新年,每逢新年都要举行盛大的宗教庆祝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有一项是大年初一的迎神活动。这一天,全城的大小神像都要抬到伊什塔尔的游行大道上,然后沿着大道向城里进发,最后进入神庙。神庙祭司开始高声朗诵赞美诗,歌颂马尔杜克神的伟大。然后,人们将马尔杜克之外的神像从神庙抬出来,欢呼着沿着圣道将它们抬到幼发拉底河河边,连续几昼夜围着神像又唱又跳,雷鸣般的祈祷声在天空中久久回旋。然后,不知疲倦的人们又欢呼着将它们抬回原处。
  与其说巴比伦人表现着对神灵的崇拜,还不如说在发泄着旺盛的精力。一旦遇到来自自然界和人类的严酷挑战的时候,这种原始的旺盛精力,将会转化成强大的创造力。依靠这种力量,巴比伦人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包括随时光倾颓而终将从地球上消失的城市以及光耀古今、生命永驻的科学和艺术。

“神之道”古巴比伦“游行大街”之谜(3) 

王春来 
连载:世界远古之谜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王春来  

  昔日的文明已距离我们千年万年,但它们的精神依然依附于文字之中,显现于形象之中,仍然向我们诉说,给我们以知识、以鼓舞、以启迪、以教育。

“地下迷宫”土耳其地下城市之谜(1) 

王春来 
连载:世界远古之谜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王春来  

  土耳其的格尔里默谷地状如月球,光秃秃的地面上矗立着一个个奇形怪状的石堡。不可思议的是,石堡的地下隐藏着一个巨大的远古城市,地道林立,气孔随处可见,堪称“地下迷宫”。它是谁建造的?又是如何建造的?有什么用途?
  卡巴杜西亚是一个火山岩高原的总称,面积4000平方公里,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东南300公里处。 远古年代,卡巴杜西亚5座火山大喷发,熔岩淌流,堆成一片高原。岁月悠悠,风 
雨无情,高原被刻蚀剥离成碎块。有的被溪河打穿,形成悬崖峡谷;有的蛀蚀出星星麻点,致使地面崎岖不平。最壮观的还是数百座金字塔形状的小山,高度从几十米到100多米不等,排成密密匝匝的方阵,颇似月球上的丘陵。整片高原薄瘠荒凉,地上长不出树,地下挖不出矿,一向人烟稀少。
  1963年,卡巴杜西亚高原上的德林库尤村爆出一条大新闻:一个名叫德米尔的农民掘地时在自家院子底下发现一个洞口。在村民协助下,他架着梯子进入井口似的入口,穿过8层过道,见到一个无所不包的地下城镇。纵横交错的隧道两旁,像蚁冢一样排列着无数住宅、厨房,有礼拜堂、作坊、水井、食物贮藏室,还有专作墓地的洞室。52个通风管道通向地面隐蔽处。几条供逃生用的地道造得尤其巧妙。据估算,这样规模的地下城可供20000人安身。在纯粹手工劳动的情况下,从坚硬的熔岩层中掏出这么大的空间,有可能吗?单从地下清运出那么多的石渣,就要克服多少困难啊。人们只能这样设想:或者是建设者的坚韧精神战胜了大自然,用几代人的功夫把它挖成;或者是地下存在着火山熔岩隧洞(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很可能形成隧道式的溶洞),再加人工展拓改造而成。
  这世外桃源——“土耳其地下迷宫”是历史上哪一代人所建?他们为什么住在地下?是躲避天灾?还是外敌的侵入?这些尘封于地下的废城埋藏了怎样的文明呢?
  早在公元8世纪和9世纪的时候,卡巴杜西亚已经发现过成千座岩洞教堂和地下教堂。它们凿在小岩山内或悬崖上,有的相当华丽堂皇。在戈雷梅谷,几乎每座小尖岩都被挖空了。每一座岩山,就是一座教堂。踏上损缺的石阶,可以爬进礼拜大厅。岩石被巧妙地琢成拱门、圆柱、拱顶,每一寸壁面和柱体都装饰着线纹和图案;壁画栩栩如生,再现着《圣经》故事或东方宗教、民间传说的大杂烩。
  在泽尔弗峡谷两侧的悬崖上,修道士们耐心地打出一个个窟窿,修成教堂、修道院、斋堂、厨房、卧室等等;里面的祭坛、餐桌、坐椅、床铺、家具,全是石头制品。
  在南部幽静的伊拉拉谷地,河流两岸的崖壁高达150米,壁面密布着神龛、小教堂、修道室,里面供奉着色彩鲜明的圣像,全部就壁凿成,与我国的敦煌、大足的佛像洞窟构造相似。这条庄严的基督教“神道”,首尾相连竟长达10公里!
  对于卡巴杜西亚人狂热的宗教献身精神,对于他们的穴居和消失,史书全无记载。考古学家费尽心机,迄今未得出明确答案。最早发现“神道”和地下教堂的,是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的一位密使,时为17世纪末。他回欧洲宣布这个重大发现,但没有人相信他的“神话”。人人说他是疯子,世界上哪有这样美妙的地方?不到一个世纪,发现的人多了,卡巴杜西亚才渐渐出名,慕名朝圣者不绝于途。
  然而,真正引起轰动的是埋藏于地下的可居住成千上万人的卡巴杜西亚地下城市的发掘。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坐落在今天德林库尤村附近。通往地下城市的通道隐藏在村子各处的房屋下面。人们在这里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到通风洞口,这些通风洞口从地下深处一直延伸到地面。
  整个卡巴杜西亚地带布满了地道和房间。地下城市是一种立体建筑,分成许多层。德林库尤村的地下城市仅最上层的面积就有4平方公里;上面的5层空间加起来可容纳1万人。今天人们猜测,当时整个地区可能有30万人逃到地下躲藏起来,仅德林库尤的地下城市就有52口通气井和1。5万条小型地道。最深的通风井深达85米。地下城市的最下层建有蓄水池,用以储藏水源。整个地下城市规划相当完整,使居民的地下生活有足够的设施保障。
  到今天为止,人们在这一地区发现地下城市不下36座。其中并不是所有的都像卡伊马克彻或德林库尤附近的地下城市那么大,但都称得上城市。现在,人们已经绘制出了这些城市的俯视图。熟悉这一地带的人认为,地下城市的数量远不止这些。现在所发现的地下城市相互间都通过地道联接在一起。联接卡伊马克彻和德林库尤村之间的地道,足有10公里长。
  不可思议的地下城市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可谁是缔造者呢?它们是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呢?用途又是什么呢?对此,人们有不同的见解和推测。当然也有人举出具体的史实加以考证。史实之一是在基督教诞生早期,这一新生宗教的教徒为寻求避难而最终选中了这里。其所以选择卡巴杜西亚,就因为它荒凉,绝无人迹,不会引起外人的注意。村民们最初是开石砌房子。开石还不如直接凿房于岩内,由地面岩山逐渐延伸于地下,于是发展成了地下城。公元610~1204年,从罗马帝国东部分出一个拜占庭帝国,这是一个以土耳其为基地、说希腊语、奉行基督教的独特国家。卡巴杜西亚人从此成了“化内之民”,皈依了基督教。其时,阿拉伯人也在扩大伊斯兰教势力,用剑与《可兰经》建立强大的宗教国家,与拜占庭打得你死我活。双方每占对方一地,则毁其宗教寺庙,强迫占领区人民改信己教。卡巴杜西亚一向是安全的,外地虔诚的基督徒和教士纷纷来避难,于是,学者渐多,信徒日众,俨然成了一个圣地。这些人要修造、讲学、居住,自然要开凿更多的教堂、修道院和地下村镇。

“地下迷宫”土耳其地下城市之谜(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