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资治通鉴现场解说-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天下的时候,竞争激烈的时候,领袖和老板要有一双毒辣的眼睛,要在尽可能快的时间内发现人才,因为时不我待;坐天下的时候,竞争相对超然一些,则要培育人才,要有“凉水泡茶,慢慢出色”的心态,要有长远眼光,从长远布局,考虑人才的梯队建设。有一句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样俗不可耐的话,是“试玉需烧三日满,辨才要待十年期”。对不对?对,但那是在和平时期,可以慢工出细活;在激烈的战争和竞争状态之下,辨识人才,三天都不能等,看中了马上就要落订金,马上就要问:原来年薪多少?好,我给你多少多少。刘邦在这方面够大方,陈平在项羽那里有表现,才做到都尉,这边寸功未立,也来个都尉,级别一样,但起点不一样。
  我们需要再一次把刘邦和项羽放在PK台上。
  先来听听当事人陈平的评价,请注意他对老东家项羽的评价和韩信有什么不同。
  “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 (《史记·陈丞相世家》)
  项羽不能信任人,疑而不用。陈平在第一轮陈述中,为了避免增加刘邦的心理负担,没有讲待遇问题,而是讲信任问题。我们知道,信任是个过程,但和识人一样,在非常时期也要非常处之,也要敢赌。项羽在这方面,不如在战场上有决断,第一不能识人,如韩信者流,原因以前讲过,因为他自己是全能老板;二是虽然认可一些人,但信任不够,比如陈平之所以投汉,就是因为担心项羽误杀自己,为什么有这种担心?是因为平日里的信任不够,信心自然不足。项羽没有推心置腹的铁杆兄弟,大概是因为他出身贵族,再“恭敬爱人”,对陈平这样的来说,也有一种隔离感,不如刘邦出身低微,混迹乡里,亲和力天生充足。
  过了一段时间,刘邦再次咨询陈平时,陈平讲到了刘邦和项羽两个老板在公司待遇方面的差异。“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然大王恣侮人,不能得廉节之士。’”
  陈平在这里对项羽的评价,比韩信的要客观一点儿。项羽并没有把玩公章不舍得给人,只是在封赏的时候,特别慎重,功爵者,名器,名器不能随便与人,在常时并没有错。刘邦愿意出高薪,凡是投奔自己的,都是总裁、总经理,仅在一个企业就看到有行政总裁、后勤总裁、销售总裁、企划总裁等等的任命,名器滥赏,不是什么好事。陈平的观点,“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应该说比较中庸。陈平也提到了“恭敬”与“恣侮”的利弊,恭敬则廉洁之士归之,滥赏则好利之徒从之;恭敬则不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有些人则会“敬”而远之,“恣侮”虽然让知识分子感觉不适应,但让工农干部感觉亲近。打是亲,骂是爱,有类人天生有受虐倾向,贱骨头,领导一天不骂,整天浑身不自在。
  

陈平版刘项PK(2)
窃以为刘邦和项羽的差别也许并没有史书描写的那么大,他们之间更多的是级别有差,而不是截然相反,比如在能不能封赏功臣方面;有些是个人出身、教养造成的习惯,如一个“恭敬”,一个“恣侮”,但这也不是他们一兴一亡的根本原因。
  

刘邦一生最大的污点
项王闻之,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至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穀、泗水,死者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会大风从西北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楚亦使人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
  汉王道逢孝惠、鲁元公主,载以行。楚骑追之,汉王急,推堕二子车下。滕公为太仆,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今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故徐行。汉王怒,欲斩之者十余;滕公卒保护,脱二子。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不相遇,反遇楚军;楚军与归,项王常置军中为质。
  ——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第318~319页
  刘邦在战场上,不是项羽的对手,经常被扁得丢东拉西,找不到南北,杀出关中第一役,就被杀得天昏地暗,老爹和老婆都做了俘虏。
  在此一役,刘邦做了一件最流氓最无人道的事,就是在楚兵的追击下,为了逃命,把自己的一儿一女推下车来,想一个人跑掉。这件事,载之历史,言之凿凿,似乎无可辩护。但是,如此惨绝人寰的行为,我还是不敢相信。
  中国历史上,父子相砍的事屡见不鲜,后来还出现过灭杀谋反的儿子连不懂事的亲孙子也一起杀掉的场面。但是,人的性格和行为是一贯的,正如后赵皇帝石虎的暴戾是一贯的一样,刘邦或许对父母妻子没有那么多的关爱和体贴,但让他亲手推儿女下车,确实与他一贯的为人不相符。
  这里有几个疑点。
  一、为什么要坐车。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时代,车战是当时的主流战法。但是,“胡服骑射”以后,单人骑兵也加入了战争中,丰富了战争的形式。当时楚骑追赶刘邦的战车,不知道一起遁去的数十骑还在不在刘邦左右,如果在,大家应该匀出几匹马一起骑着逃啊,还摆什么谱非要乘坐战车。刘邦的两个孩子也可以由人带着骑马跑,就算影响逃跑的速度也是有限的啊。
  二、如果那数十骑不在左右,逃散了,刘邦只好坐车,那楚骑追赶,应该说刘邦怎么也跑不掉,丢下两个孩子,是不是就能以绝对的速度优势跑掉,值得推敲。从前后文字看,滕公夏侯婴也在车上,按照常情,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小主人要被抛弃,夏侯婴依照常情该当如何自处?我以为,他应该或必然会跳下车,奋死与追兵一搏,拖延一点儿时间,掩护主公父子逃走。但夏侯婴没有这么做,而是一次一次连三次地下去把兄妹俩再抱上车来,这样岂不是更耽误时间?这说明,当时的急迫性并不是那么严重,他们还不在追兵的视线之内,只是感觉上认为有人追赶,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刘邦何必如此绝情?
  三、当时刘邦至少是和夏侯婴、驭者等一起逃跑,如果保不住这两个孩子,那就谁也保不住了。如果牺牲两个孩子能保住刘邦等一行人的性命,那刘邦不能保护子女,将来如何面对部下?其他人不能保护幼主,将来又有何面目面对主人和同僚?
  四、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可能,刘邦知道楚兵优待俘虏,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对自己的儿女会格外照顾,所以把他们推下车送给楚军保护?哈哈,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五、还是要辨析“历史真相”与“历史文本描述的真相”之间的差异。如果真有此事发生,谁是透露此段丑闻的深喉?刘邦好意思给别人讲?夏侯婴敢讲?唯一的可能是孝惠和鲁元在刘邦死后透露出来的。他们愿意揭这个心底的疮疤吗?如果本无此事,又是谁在造刘邦的谣呢?司马迁的《史记》里,许多历史时刻他仿佛就在现场做实况报道一样,但是,这样的情节我们怎么敢相信呢,兄妹二人被再三地抱上车,刘邦还要不依不饶地欲“斩之者十余”,这是父亲吗?谁愿意信谁信,反正我不信。
  

盗嫂受金何足论(1)
周勃、灌婴等言于汉王曰:“陈平虽美如冠玉,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