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那些事儿-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这两点能够确定,则《通鉴》版本与《起居注》版本就能合二为一。
  李渊当然想起兵,但因准备不充分,所以迟迟不动作。眼看炀帝要拿父亲问罪,李世民急了,前去催父亲,您老人家还等什么呀?大祸就要临头,赶快动手啊(其实,《起居注》也记载,李世民曾劝父亲上山落草)!李渊却仍然沉着,说现在还不是时候,再等等。小不忍则乱大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获释之后,李渊便开始了实质性的动作。
  太原起兵的主谋是李渊,但李世民确实对事情有促进作用。这才是事实真相!
  在正史中,出于宣传太宗皇上的需要,房玄龄等人将事件的其他内容都砍了,光秃秃抽出李世民劝谏的部分(你也不能说他虚构),造成千古误解,多少有些不厚道。
  

6、太原事变(1)
为确保起兵成功,李渊等人进行了周密的谋划,并一步步付诸实施。
  第一步,激起众怒。
  为了创造反隋的良好氛围,李渊让刘文静伪造文书,说要将太原、西河(治今山西汾阳县)、雁门、马邑四郡二十以上五十以下的男子全部拉来当兵,统统送到辽东去打高丽。假文书一发,果然人人不满,个个骂娘。
  第二步,募集兵马。
  要实现起事的目的,自然需要充足的兵力。但按照大隋律令,要征兵,就非得到皇上批准不可。
  李渊显然没打算专门遣人跑趟扬州。但征兵不比传销,不是偷偷摸摸发展几十个下线,再关在黑屋子里唱唱歌就成的。成千上万的人一起涌来,无需广告就能家喻户晓,哪里瞒得过去?到时,难保副手王威(郡丞,李渊的行政副手)、高君雅(虎牙郎将,李渊的军事副手)不会跳出来说三道四。此二人是炀帝安插在太原的耳目。闹不好,他们把事情捅到上头,那就被动了。
  对此问题,李渊与其幕僚谋划良久,决定精心设个套,唱一出请君入瓮的好戏。
  此时,马邑郡的刘武周已经起事,并南下攻取了汾阳宫。李渊便召集郡里一帮臣僚开会,忧心忡忡地说道:“刘武周占据汾阳行宫,抢走了所有的宝贝和宫女。我们居然拿他莫奈何。这可是皇上的奇耻大辱啊!按律……大家都要……都要诛九族。该如何是好?”
  说完,他的目光射向王威、高君雅,看二人有何反应。
  王、高顿时慌了神。是啊,这么大的事情,要依着炀帝的脾气,何止诛九族啊!唐公(李渊承袭父亲唐国公之爵)跟皇上是亲戚,想过关不难。到时候,当替罪羊的,还不都是我们这些下面人?
  二人沉默半晌,流了一身汗,才想起回话:“不知唐公有何办法?”
  “办法?”李渊“嘿嘿”苦笑两声:“我能有什么办法?现在行军调度,动不动都要上头批准。刘武周离我们只有几百里,皇上(扬州)离我们却有三千里。再加上沿途强盗不少,鬼才知道报信的人能不能活着来回。自己的手脚都被捆死了,还玩个屁?”
  王、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想:唐公话中有话,这是在暗示我们,现有制度已不适合新形势的需要。违背法律固然有错,但怎么也错不过丢掉汾阳宫。再说了,现今兵荒马乱,因循守旧就等于坐以待毙。张须陁不是还私开过粮仓吗?也没见皇上把他咋的。
  于是,王、高表态道:“如果所有事情都要来回通报,确实太罗嗦。唐公本来就是皇亲国戚(皇表哥),也没什么可避讳的。只要能够消灭土匪……唐公您就看着办吧。”
  李渊故意摆手道:“那怎么行?那岂不是叫我犯法?使不得,使不得。”
  王、高还以为李渊怕承担责任,心想:你是老大,你不出头谁出头?连忙劝道:“怎么使不得?使得,使得。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请唐公千万不要推辞。”
  李渊又假意犹豫了一会,才叹口气,说道:“行吧。既如此,我们就先征一些兵马吧。”
  摆平王、高后,李渊立即令李世民及心腹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四处征集兵马(结果,短短几天就召了万余人。可能曾允诺,此时参军就可不去高丽)。又派人火速去将河东(今山西永济县)的李建成、李元吉,长安的女婿柴绍召回太原。
  第三步:剪除亲隋势力
  随着李渊兵马的越招越多,被蒙在鼓里的王、高二人才渐渐察觉出事情有些不对劲:
  一、兵招的太多了,有必要招这么多兵吗?
  二、新兵为何不划入鹰扬府(地方兵府),却交给李世民、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李世民作为李渊家人,倒也罢了。那两个叫什么长孙顺德和刘弘基的,以前听都没听说过,根本就不属于军官编制,不合常理呀。虽说要临机独断,但这独断的未免也太离谱了吧。
  满腹狐疑的王、高慌忙派心腹去摸长孙顺德与刘弘基的底细。调查结果更是让人倒吸一口冷气:两个“编制外”长官居然都是高丽战争时的逃兵,属于按律当斩的重刑犯。
  这下子,王、高坐不住了,想去当面质问李渊,又怕伤了和气,便寻了一个叫做武士彠的人问话:“长孙顺德和刘弘基都是在逃案犯,他二人怎么能够带兵呢?不行,我们要把他们抓起来。”
  武士彠(就是武则天的老爸)原本是个商人,处世圆滑,擅长交际,与郡内方方面面的关系都很好。并因为李渊的保荐,在太原也混了个行军司铠参军的位置。
  王、高之所以找到八面玲珑的武士彠,自然是想让他当个中间人,去李渊那边试探一下。至于抓长孙、刘的话,显然是说给李渊听的。目的就是想看看老李是明知故犯还是毫不知情。
  岂料武士彠不仅没流露出惊讶的神态(明显事先已经知情),反而直接回答道:“哦,这两个人啊……嗯……他们可都是唐公的座上客。你们如果将他俩抓了,岂不是很不给唐公面子?”
  闻听此言,王、高心中的惶恐自然又凭空加剧了几分。
  李渊接到武士彠汇报后,也是坐卧难安。纸毕竟包不住火,王、高既已起疑,就难保不会有什么变故。为今之计,该何去何从?是干脆向王、高摊牌,拉其入伙呢?还是另寻良策?李渊思前顾后,一时难以决断。
  仅仅几天之后,晋阳乡长刘世龙又送来密信:“王威、高君雅准备借在晋祠求雨的机会,对大人图谋不轨。”
  如此一来,就不允许再迟疑了!既然联合王、高已不可能,李渊唯一的选择就是先发制人,立即动手。
  公元六一七年五月四日夜,李渊让李世民预先埋伏军马于晋阳宫城外(五月,癸亥夜,渊使世民伏兵于晋阳宫城之外),准备起事。
  选择这个地方是有原因的:
  其一、晋阳宫是裴寂(时任晋阳宫副宫监,名义上的正宫监为李渊)地盘。在这个地方动手,就算王、高喊破嗓子也不会有人理会。
  其二、行宫为重禁之地。王、高不好多带随从入内,也易于制服。
  次日大早,李渊便以欢度端午节为由,约王、高去晋阳宫游玩。一行人刚刚在裴寂的陪同下落了座,就见刘文静突然领着开阳府司马胙城刘政会闯进来,称有密状。
  乍见刘文静,王、高又是一惊:这不是已经犯罪下狱的原晋阳县令吗?怎么也跑出来了?还畅通无阻进了晋阳行宫?这都叫什么事儿啊?
  李渊则不动声色的示意王、高先去看密状。
  哪知刘政会却道:“告的就是郡丞等人,密状只能给唐公看。”
  李渊装出一副非常吃惊的样子:“会有这种事?”起身将密状拿过来,端详好一刻,才说道,“王威、高君雅里通突厥,引兵入境!”
  高君雅最先反应过来,将袖子捋起,挥舞拳头对李渊吼说:“这是污蔑!你为了造反,要先杀我!”(君雅攘袂大诟曰:“此乃反者欲杀我耳!”)
  左右武士则不由分说,立即将二人拿下。
  同时,二人在宫外的亲信也被李世民预先埋伏的大军迅速制服。
  至此,太原事变顺利成功。
   。 想看书来

7、空城计
然而,李渊等人还没得意两天,就接小校来报:“报告,一支突厥大军突然兵临城下。”
  “什么?”李渊心想,妈的,弄假成真了,却仍镇定自若的问道,“有多少人啊?”
  “报告,黑压压的一片,没法一一数清,大概有好几万人。”
  “好几万人!”裴寂皱皱眉头,“虽说目前我们有些人马,但大多都是新手,连向左向右转都搞不清方向,如何去跟虎狼之师争锋?”
  此话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