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新包装后,李渊便领着众人在草原上大摇大摆地打猎、放牧,俨然是一支突厥部队。如果遇上真的突厥兵,他也旁若无人地忙自己的事情,丝毫不予理睬。
如此举止,倒把货真价实的突厥人搞晕了。
“咦?你看,这些人是干嘛的?”
“不认识。好像是咱突厥人。但是,怎么以前一点印象都没有呢?你见过吗?”
“想不起来,是挺像的。算了,我们还是走我们的吧。”
靠着伪装,李渊居然能够在大多数时候蒙混过关(突厥每见帝兵,咸谓似其所为,疑其部落)。对于少数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开打的突厥兵,李渊则施以凶猛还击,从来没让对方占到便宜。
等部队渐渐有了对突厥作战的信心后,李渊才带着大家放手打了一次大胜仗,使自己的威名传遍了边境。从此,突厥人再不敢轻举妄动。
大业末年,有一个叫魏刀儿的山大王,号称历山飞,拥徒众数万,在太原以南的西河、上党一带活动,把一帮地方官打的满地找牙,十分嚣张。
炀帝看李渊在北部边境实在闲得无聊,便下道命令,恢复其太原留守之职,让他赶紧回去解决火烧眉毛的问题。他同时派出心腹王威、高君雅来协同李渊办公。这两个人,名为李渊副手,实为炀帝耳目。
尽管又接到笔棘手的生意,李渊仍忍不住地窃喜:“奶奶的,我李渊终于还是回来了。太原是上天赐予我的礼物。天予不取,必受其祸。只是历山飞不破,突厥人不和,咱大事就没法办。”
回太原之后,李渊仅做短暂休息,便领着部队一路向南,去会历山飞。
两军于雀鼠谷(汾河河谷,位于山西中南部)口相遇。当时,历山飞共有人马两万余人。对仅有五六千人的李渊来说,必须得来场一打四的群殴。
面对强敌,王威等人皆尽失色。李渊却笑嘻嘻地说道:“这帮山寨军,就知道抢钱。他们自以为前面打了不少胜仗,就天下无敌了。似这等骄兵,只需略施小计,便可搞定。不怕他来打,就怕他不来。”
于是,李渊令王威领着老弱残兵和许多辎重车辆走在中间,自己则率精锐伏于两旁,静待历山飞过来。
过不多时,山寨兵便发起猛攻。王威的老弱残兵如何是对手?顿时被冲的七零八落,溃不成军。隋军跑散后,辎重车辆没人收拾,散的满地都是。就在山寨兵为战利品争得不可开交之时,李渊突然率伏兵发起猛攻,一举获得大胜。
这种策略,曹操也曾用过。当年,在面对文丑追击时,曹操故意丢下不少辎重,引诱敌军来抢。待对方阵形混乱后,他才纵兵攻击。结果以六百骑大破六千骑,创造出以一胜十的光辉范例。
李渊这边风头出够了,炀帝那边却坐不住了。李渊既会收买人心,又善于用兵,还符合“李氏当王”图谶,炀帝能不猜忌吗?
一次,杨广有事情召见李渊,正巧李渊生病,没及时赶到。炀帝就去问李渊在后宫当妃子的外甥女王氏:“你舅舅怎么回事?”
王氏答:“病了。”
“病了?”杨广哼了一声,“会不会死?”(炀帝多以猜忌杀戮大臣。尝以事召高祖,高祖遇疾,不时谒。高祖有甥王氏在后宫,炀帝问之,王氏对以疾,炀帝曰:“可得死否?”)
估计王氏当时就被杨广的话吓呆了,回头赶紧托人告诉舅舅这个情况,提醒他:你是不是什么事情得罪皇上了?
如果读者还有印像,应该记得当初杨素生病时,杨广也是偷偷问太医,杨素会不会死。杨素听到消息后,连病都不敢治,活活被吓死了。
论功劳、论地位、论与皇上的亲密关系,李渊哪一点都赶不上杨素。如今,同样的话又问候到自己身上,李渊当时的恐慌可想而知。(高祖闻之益惧)
李渊还是很聪明的,很快就知道了症结所在:自己太得人心,以致触了杨广猜忌的霉头。行,你怕我太厉害我就装孙子。我天天喝酒,醉生梦死,总行了吧?当然,光装孙子还不够,还得送礼。送啥?喜欢啥就送啥?杨广爱好鹰鸟犬马,就送他鹰鸟犬马(因纵酒纳赂以自晦)。
在炀帝心腹王威、高君雅的监视下,一贯潇洒的李渊不得不过起压抑的生活。
2、李世民其人(1)
李世民是李渊的次子。据说他出生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四岁时,有一不知名的书生到李渊府上拜访,自称会看相,对李渊说:“先生面相为贵人。而且必有贵子。”过一会,看到幼年的李世民,又说:“此子有帝王之相。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等书生离去后,李渊怕其泄露天机,派人追杀,书生却突然不见了。李渊认为这个访客不是凡人,就取了他说的“济世安民”之意,为儿子命名世民。
按史书记载,李世民性格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刚烈、倔强,不太习惯妥协。这个特点,如果往好的方面讲,叫做原则性强。如果往坏的方面讲,叫做灵活性不够。这可能是他与父亲差异最大的地方。
举几个例子:
一、在面对困难时,李渊总考虑怎么立于不败之地,而李世民却老想着如何战而胜之。如在处理###厥的问题上,李渊认为敌强我弱,就得谋和。这样做虽然面子上吃点亏,却是务实之策。李世民则认为,###厥欺人太甚。虽然他强大,但咱们气势上也决不能输。与其瓦全,不如玉碎。
就此点来看,你可以认为李渊实际一些,李世民理想一些;李渊保守一些,李世民激进一些;李渊中庸一些,李世民极端一些。
二、在待人接物时,父子俩一般都能折节下士,甚至宽恕敌对阵营的将领。
不过,两人也都因私仇报复过已归顺自己的将领。如李渊之于李靖,李世民之于单雄信。当然,这是无压力的场合,稍稍使点性子,问题也不大。
但在有压力的场合下,区别就出来了。李渊总是懂得什么时候该忍气吞声,不逞一时之强。特别是面对强大的突厥、李密时,他很能克制自己。李世民却经常因张扬的个性而为自己制造出不少麻烦。如武德末年,他把齐王元吉、李渊宠姬等人悉数得罪就很没必要。当然,这也跟各人的社会阅历有关。李世民少年得意,血气方刚,难免有些争强好胜。而李渊老道的经验大概也是吃亏吃出来的。
不过,李世民身为一代天骄,肯定有他的长处。据《旧唐书?太宗本纪》载,李世民从小便聪明睿智,眼光长远,处事果断,不拘小节,时人不能测度(太宗幼聪睿,玄鉴深远,临机果断,不拘小节,时人莫能测也)。
似乎在考虑问题的深远上,在处理问题的快刀斩乱麻上,李世民都要强于父亲。另外,他在碰了钉子(高层关系被动)之后,也意识到问题所在,立即派长孙氏入宫去收买人心,是知错能改的表现。
总地来讲,李渊、李世民性格还是有些差异。如果从遗传学的角度分析,可能李世民性格继承母亲比继承父亲更多一些。
据《旧唐书?后妃传》载,李世民的生母窦氏来历很不一般。其父为北周驸马窦毅,其母为北周武帝的姐姐长公主(后母,周武帝姊襄阳长公主)。
窦氏自小聪明伶俐,很受舅舅周武帝宠爱,经常在宫中居住(周武帝特爱重之,养于宫中)。
当时,周武帝出于政治需要,与突厥联姻,纳一突厥女子为后,但却很少宠幸她。年幼的窦氏居然告诫皇上道:“四方未平,突厥尚强,希望舅舅能够以苍生为念,暂时放下个人好恶,对突厥舅母多加抚慰。只要能够得到突厥的帮助,则江南、关东不足为患。”(时武帝纳突厥女为后,无宠,后尚幼,窃言于帝曰:“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
周武帝万万没料到此深谋远虑之言居然出自一幼女之口,惊讶之余,欣然采纳。
父亲窦毅听到此事后,觉得自己的女儿非同一般,便对其母长公主道:“这个闺女才貌竟然如此俊秀!万万不可轻易嫁人,须得挑一个贤能的夫婿!”
等窦氏长大后,窦毅便在自家门后的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凡是有前来求婚的高干子弟,都给他们两只箭,让他们射孔雀。
至于如何射,射哪里,窦毅却不作声,让这些公子们自由发挥。前前后后有几十人射过了,竟没一人让窦毅满意。等李渊到来后,二话没说,嗖嗖两箭,各中孔雀一只眼睛。窦毅这才笑了。原来,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