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远看去,竟然好像在黄色的南非地图上铺下了一张方形的绿色地毯,让人印象格外深刻。
李永瑜点着这个小小的村子,说:“你看看,就这么一块地,比布尔人的农场小上几十倍,需要的人手也比他们少一点,可产量是他们的几十倍!要说起种地,全世界恐怕没有哪个民族能和我们华人相比!”李永瑜说到这里,语气中不由得带上了强烈的自豪。
李慕菲也非常震惊,他在穿越之前,曾经去过比勒陀利亚北面数十千米的皮纳尔河(不知道中文名是什么)附近的农场参观过,那里使用机械灌溉方式,在田地中央有个洒水器,向四周灌溉,因为灌溉的区域是个规则的圆形,所以从天空看,贫瘠的大地上出现了一个个绿色的圆饼,当时李慕菲就被这种现代化科技造就的奇观所折服,没想到,100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使用水渠和双手就能创造同样的奇迹!他想起了课本上看到的陕西一带沿山坡修建的梯田,不禁感慨华人真是世界上最擅长修理地球的民族!
又走了一段路,李永瑾最小的儿子、六岁大的李慕华忽然紧贴着窗口,尖叫道:“快看!大象!”
听闻此言,所有人都从窗口向外看去,果然,几百米之外,几头孤零零的野象正在涉水渡过一条小河沟。
李永瑜看了看说:“现在大象越来越少见了,即使偶尔见到,也是像这样仅仅有几头象的小象群了,记得我父亲和爷爷刚刚带着我来到这一带的时候,可是经常看到几十头一起的大象群!”
“那他们,后来都哪里去了?”李慕华有些怯生生地问,他是个很文静的孩子。
“都死了,象牙是很值钱的货物,许多猎人为了象牙而大量捕杀大象,还有一些农场主因为大象破坏了他们的庄稼而枪杀大象,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保护他们的话,也许过不了多久,南非的土地上就再也看不到这种巨大神奇的生物了。”李永瑜有些伤感地说。
李慕菲心中一乐,在他穿越之前,南非的大象,因为保护得太好了,可是多到泛滥成灾了,南非人不得不对大象们实行计划生育,给它们做结扎手术,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啊!
“看看那几个布尔人!”李永瑜忽然指着窗外说。
偱声望去,李慕菲看到几个骑着马,带着猎枪的人,与象群保持远远的距离,监视着象群。那几个布尔人一脸沧桑,带着一股粗犷之气,看他们的骑马的动作那样的娴熟,就知道他们在马背上度过了大量的时间。
“这些布尔人!像老狗一样守护着他们的农场,即使一群大象也能让他们如临大敌!”李永瑜笑着解释道。
“是啊,他们固执地像花岗岩,他们瞧不起的人永远别想从他们那里得到好眼色,可你如果能用你的骑术和枪法‘说服’他们,他们也许是不错的朋友。”李永瑾补充道。
“我希望这些农场主像他们住在首都的同胞一样,搬到城市去住,把土地卖给华人吧,他们真的不适合种地。”李永瑜感叹道:“也不要一有钱就去买地皮,去投资金矿或者钻石矿吧!”
旅程的目的地终于到了,马车停在了一座庄园旁,几座宛如福建民居的房屋围绕着一个小院子,风景果然不错。
李慕菲注意到这时的华人民居整洁干净,房屋边上几乎都要种上一些花草,这使得他想起了从书上看到的这样一个故事:
希特勒的军队攻入苏联境内之后,希特勒为了证明日耳曼人要比斯拉夫人更加优秀,特别找到了苏联境内的德裔居民的房子,和俄罗斯人的房子做对比,看起来德国人的房屋确实要更加干净整洁,而且无论多么贫穷的德国人都会在房屋前后种上花,而俄罗斯人的房屋简直丑陋得如同猪窝,希特勒骄傲地宣称,一个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懂得欣赏美的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
希特勒是个疯子,这暂且不论,但李慕菲也部分同意他的话,一个在那样的情况下,仍然懂得欣赏美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
只是李慕菲很奇怪,为什么明朝的遗民,南非的这些华人是如此的整洁干净有规矩重礼节,而自己那个时代的华人的肮脏不讲卫生却是出了名的呢?为什么华人会从一个文明程度处于世界前列的民族沦落为一个西方人眼中落后野蛮的民族?这几百年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华人会沾染上后世所说的种种“劣根性”?(眼前的事实告诉李慕菲,不讲卫生似乎不是华人的传统,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劣根性了。)
李慕菲想不出原因,他也不打算再想了,他为自己所属的这个勤劳伟大但却饱受苦难的民族而落泪!他只知道,既然南非这里的华人依然保有汉族的传统美德,那他就应该捍卫这一点汉民族文化的火苗,让这一点点文明之光延续下去,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第十章 陈羽青的雄心壮志】………
转眼数年过去,三年之期已到,李慕菲学业颇有所成,李永瑜也是非常满意,准备了一份厚礼,重重地酬谢了陈羽青一番。
陈羽青也很注重因材施教,李慕菲天资聪慧,他就把标准定得高一点,其他几个孩子没有这么聪明的,他就把标准放低一点,三年时间一到,这几个孩子竟然个个符合了当年他所许下的诺言,这些孩子的父母都是大有来头,一时间,他在比勒陀利亚华人***中名声鹊起,陈氏书院没几个学生,但在首都这里竟然隐隐成了名气最大的私塾,倒也算是不大不小的收获。
更加意外的是,陈羽青竟然在官场上平步青云了。原来张阳总统五年任期已满,竞选总统连任成功,需要重新组织政府,他是当过一任总统的人,所以各个部门的人选没有变化,李永瑜依然当他的农业部长,但教育部这里却出了个空缺,空出来一个教育部副部长的位置,张阳把自己名单上的人物捋了一遍,竟然挑不出一个合适的。李永瑜趁机举荐陈羽青,张阳一看这个名字,心中就先有七分赞成,他孙子可是在陈氏书院念书的,这三年来进步不小,他可是都看在眼里的,知道陈羽青是有真才实学的,可又有三分犹疑,因为他可没糊涂,三年前碰的钉子他可是记着清楚呢。
幸好陈羽青这边自从见识了李慕菲之后,早已没有过去那样眼高于顶,再加上教育部副部长可比当年张阳给的小职员位置重要多了,所以聘书一到,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南非华人自从移民此地,便废掉了许多虚文缛节,一切从简,陈羽青接到通知,去人事部那里知会了一声,第二日便去教育部走马上任。
据说中国古代新知县上任有夸官三日的说法,我没有考证过,不知道是不是如此,但这教育部副部长换做明代那就是礼部侍郎一类的人物吧,正三品,一个知县不过是正七品的官而已,虽然南非共和国比明朝小的多,但也有一千万的人口,其政府的务实高效可见一斑。
当然这和南非教育部的不受重视也有一定关系,陈羽青兴冲冲来到教育部,一看这部门所在的房屋,心便凉了半截。
他也早就知道教育部是共和国诸多部门中最破败的一个,但也没有想到,竟然是这么个名存实亡的景象!
但见一片危房,占地面积倒是不小,但许多科室空无一人,而且看样子许多年都未沾人气了,窗户上竟然挂满了蜘蛛网。
门房是个有气无力的老头,好像是很久没有看到活人一样,只有在陈羽青报出自己身份是新到任的副部长,他才精神了那么片刻。
从老头口中得知,整个教育部按时上班的职员都没有几个,大部分部员都是所谓的幽灵部员,只是在发薪水的时候才会出现,共和国的这个部门除了能够证明自己的存在之外,竟是什么意义都没有——
李慕菲和陈羽青的关系可以说是亦师亦友,而且陈羽青那里能够找到许多欧洲带来的学术著作,所以李慕菲每隔几天便会去拜访一下自己的老师,一则是问个好,二则从他那里借到几本新书。
李慕菲这天来到陈府,照例先见过老师的父母,然后向后院走去,奇怪的是,今天陈羽青并没有像以前一样早早地出来迎接。
一进陈羽青的书房,便见他神情沮丧地坐在那里,李慕菲十分惊讶:“老师,您这是怎么了?”
“唉,说来话长”陈羽青抬眼看到是自己的得意弟子,本来不想和一个5岁的孩童说这些大事,但想想这孩子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