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这一名句,揭示了大自然的造化,同时也是伟大人物造化时代的生动写照。
对于20世纪的中国乃至全世界,周恩来无疑是照亮时代的伟大人物之一。
然而,周恩来的光彩和魅力在于,人们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认识他,都能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周恩来是那个独特场景的惟一,即首先是我们的周恩来,然后才是普世的周恩来。
明代思想家吕坤憧憬大丈夫立身处世的最高境界,谓为“男儿八景”:“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
周恩来的民航实践,演绎“男儿八景”,烛深人们心灵。
当代中国民航发展史,不啻周恩来伟人传中重要的华章。
民航广大干部员工的尊严和荣耀,是有幸能够紧跟巨人的步伐而建功立业。
“你还年轻,能为新中国做更大贡献”
1960年周恩来总理在飞机上批阅文件
两航起义惟一直飞北京的主机机长潘国定回忆:
周总理走到我面前时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潘国定。”
“好啊,国定同志”,总理紧紧握着我的手说:“你还年轻,能为新中国做更大的贡献。”
潘国定具有精湛的飞行技术和深邃的飞行理论知识,曾任军委民航局机航处总飞行师、飞行技术检查员,中国民航总局航行局顾问,中国航空学会理事,第五至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抗战时期,潘国定等人参加开辟“驼峰空运”航线试航成功,受到美国航空界人士高度赞许。
驼峰飞行被认为是当时世界最难飞的航线,必须在群山上万英尺高空飞行一个半小时。据统计,中航在驼峰飞行40个月里,牺牲了25套机组人员,损毁了46架飞机。
年轻的潘国定,在驼峰航线上安全地飞行了400多个来回。
1956年5月,潘国定成功试飞“空中禁区”拉萨航线,他驾驶“北京”号飞机从成都起飞,在万英尺的高峰上飞行3个小时,将飞机平稳降落在比当时世界上可供使用的秘鲁的库斯科机场(海拔11440英尺)、###的拉巴斯机场(海拔12200英尺)还要高的西藏当雄机场上,此行标志着中国民航飞行技术的提高。
这一壮举得到周恩来的嘉奖。
1991年3月,76岁高龄的潘国定,还认真地参加了波音757飞机从北京到拉萨的示范飞行。
在“文化大革命”中,潘国定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囚禁了4年零7个月,出狱时胃萎缩了大半,背也驼了,瘦得皮包骨头。这位久享盛名的优秀传奇飞行人物,昔日英姿飒爽的风貌已荡然无存。
潘国定在美国、加拿大、香港都有子女或亲戚,大家欢迎他去定居。但潘国定的信念没有动摇。
当年周恩来的一番亲切话语,无时不在激励着他。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陈毅谈中国人的飞行梦
1950年3月,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在北京成立。
庆祝大会后,军委航空局举行宴会,款待苏联空军元帅热沃隆科夫等苏方人员。
陈毅即席演讲,他对苏方贵宾风趣地说:论飞行意识,中国人最早、最强,火箭、风筝中国仿得早。至今,你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的瓦房,都有翅膀。你们注意到故宫的建筑吗?栩栩如生,像起飞的庞然大鹏。但是,过去飞不起来,被三座大山压住了,现在推翻了三座大山,大鹏可以展翅飞翔了……
陈毅语惊四座,在场人士频频点头。他那幽默而蕴含哲理的讲述,充满着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新中国的自信心。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我带头坐民航的飞机,我支持你们”
1965年周恩来总理在飞机上与乘务员合影
有一次,周恩来向沈图了解情况,沈图在回忆录中写道:
“目前坐民航飞机的人多么?”总理又提出一个新问题。
“有一些,不多。”我解释说:“有些同志由于不了解情况,坐飞机总怕不安全。”
“你宣传宣传嘛!”总理笑着说:“我带头坐民航的飞机,我支持你们!”
长期为周恩来飞专机的原中国民航局副局长张瑞霭,在回忆录中写道:
有一次,周总理指示用专机送他到天津时,我就开玩笑似地问他:“总理,你好像很崇拜飞机嘛。”
听到我的问话,他看上去好像有些吃惊,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直视着我说:“飞机好呀,它快嘛,能够节省时间,办事效率高啊。我又很适应坐飞机,何乐而不为呢?”
停顿了一下,他又充满幽默意味地补充道:“这也不等于我不支持铁道部的工作,不关心铁道部的建设啊!”
由于工作性质和本人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作风,飞机是周恩来使用频率最高的交通工具。
但20多年来,周恩来只坐过两个机种:1956年苏联赠送给他的伊尔…14飞机;1959年我国购进的苏制伊尔…18型飞机。
周恩来改用伊尔…18型飞机之后,国内陆续购进了更先进的三叉戟、波音等机种,他始终没有改用别的飞机。
其实,周恩来的专机并不“专”,中央其他首长外出也可以用,有时民航飞机周转不过来,就当普通班机用。
上世纪50年代,飞机的性能和舒适度,跟现在的飞机难以比拟,为绝对安全起见,毛泽东等人乘飞机必须经中央批准。
尽管周恩来是中央领导人中乘飞机最多的人,但他本人不很赞成毛泽东乘飞机。
周恩来曾回忆过自己30年代初期在国外乘坐飞机,说那时的飞机很简陋,简直就是“打着雨伞坐飞机”;现在随着活塞式、涡轮式飞机的使用,安全保障系数大大提高了。
为了提高效率,为了抵消人们对飞机的安全顾虑,他喜欢坐飞机。
列子御风,嫦娥奔月。中华民族的先民,面对苍天大地,精骛八极,视通万里。但观《楚辞》、《山海经》,不论是日、月、风、雷之神,还是炎黄之帝、夸父帝女,几乎全是驾龙系蛇,乘云载雷,以云为裳,以风为马,横跨四海,翱翔于天地之间者。
周恩来之与中国民航,正是把亘古的神话挥洒点化成了惠及人民的新鲜活泼的现实!
周恩来决策部署两航起义(1)
机组人员在“八一开航”首航班机“北京”号前合影
1949年,“天翻地覆慨而慷”的黄钟大吕之声激荡长空,响彻中华大地。
一元复始,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表明中国人民决心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
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饮马长江,直捣黄龙,“金陵王气黯然收”——国民党总统府屋顶上那杆飘了22年的青天白日旗被扯下,换上了鲜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在紧接下来的半年中,蒋家王朝的残余急惶惶如丧家之犬,东逃西窜。
6月,中共华南分局(香港分局)在前期沟通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以下简称两航,其中中国航空公司简称中航,中央航空公司简称央航)高层、基层的基础上,遵照中共中央应对局势变化的指示,正着手策动两航起义的部分工作。
与此同时,中共华东局正式向中央军委递交了争取两航的工作报告,提出策动两航起义的建议。
6月下旬的一天,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凝神审阅华东局争取两航起义的方案和建议,精神为之一振。
当时周恩来除布置全国各场战事外,正设法发动四川军阀刘文辉、潘文华和平迎接解放,“亟欲切断国民党的西南交通运输”。
在频传的捷报中,争取两航起义是又一大好消息。
周恩来要求立即复电,同意华东局争取两航工作计划。
周恩来决定:争取两航起义,中央由李克农负责,日常具体安排罗青长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