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险者夷之,夷者险之,如良医之治病,攻补互投,如良将之治兵,奇正并用,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34]
显然,此园体现了园主祁彪佳深厚的美学功底,高超的艺术匠心;建园之前,胸中早已造起一座青山隐隐、春水吹皱、花木扶疏、亭榭翼然、充满江南山水情致的园林。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名园的主人,本身就是著名的画家、诗人,其园林的设计者,就是他们自己,难怪园中充满了诗情画意。如嘉靖时吴兴的俞子清,有人评论他家花园的假山,秀拔有趣,堪称奇绝。何以故?“盖子清胸中自有丘壑,又善画,故能心匠之。大小凡百余,高者至二三丈,皆不事饾饤,而犀株二树,参列旁午,俨为群玉之圃,奇奇怪怪,不可名状……于众峰之间,萦回曲涧,甃以五色小石,旁引清流,激石高下,使之有声,淙淙然下注大石潭上……潭中多畜文龟、斑鱼,夜月下照,光景零乱,如穷山绝谷同也”。[35]凡此无不表明,园中的一石一木,都是置于特定的美学氛围中,与月光、游鱼、水声等,构成了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园林好,江南尤瑰宝。明代江南,人文荟萃,文化繁荣,冠于海内。有这样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才会出现这样高水平的园林。明末吴县人计成撰有《园冶》一书,这是至今仍蜚声中外的园林史上的经典著作;而计成在少年时代,便以善画名闻乡里,并最爱古代画家关同、荆浩的笔意,他的诗作也颇具功力。惟其如此,他才能成为造园专家,并写出《园冶》这部名著。
※虹※桥※书※吧※。
第60节:论明代江南园林(4)
(二)商品化色彩
园林乃风花雪月之地,筑园者享林泉之福的憩休之所,园中所植,主要是花草,除供主人、客人观赏外,不投放市场。但明中叶后,在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的刺激下,江南的某些园林,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种植经济作物,甚至养鹅鸭,畜鱼数万头,有的产品还投放市场。如上海豫园,即种有西瓜、枣、桃、柿、樱桃、桔、李、梅、香橼等,池内养了不少鱼,部分产品至市场出售,这在豫园主人潘允端的稿本《玉华堂日记》中,有清楚的记载。又如祁氏豳圃,在“让鸥池之南,有余地焉……以五之三种桑,其二种梨橘桃李杏栗之属……于树下栽紫茄、白豆、甘瓜、罂粟。又从海外得红薯异种,每一本可植二三亩,每亩可收得薯一二车,以代粒,足果百人腹”。[36]又如晚明绍兴的快园,“园在龙山后麓……开门见山,开牖见水,前有园,地皆沃壤,高畦多植果木。公旦在日,笋橘梅杏,梨楂菘蓏,闭门成市,池广十亩,豢鱼鱼肥。有桑百株,桃李数十树,收其直,日可得耘老一叉钱。春时煮箨龙以解馋,培木奴以佐绢,相时度地,井井有条”。[37]万历时震泽镇西三里许的桃花园,“有桃园十亩,中坎小池,外环幽竹,春时花光灿照两岸……风流胜地,足继名贤”。[38]水蜜桃,明末“独上海有之,而顾尚书西园所出尤佳,其味不亚于生荔枝”。[39]明末常熟瞿式耜的东皋园,“中有池数亩,畜鱼万头……鱼之大者,长至四五尺。每岁春秋二时,辄以空心馒头投之池中,鱼竞吞之,有跃起如人立者,于是置酒池上,招客观之,谓之赏鱼”。至清初,瞿式耜抗清失败,在桂林殉国后,家道中落,“遂大集渔人,为竭泽之举,所获鱼不下千石,吴中鱼价为之顿减”。[40]虽然这些鱼投入市场是在清初,而不是在明代,但于此也不难想见明末瞿氏东皋园中养鱼的规模。凡此种种都表明,明代江南的一些园林出现了生产化的苗头,园中的部分产品成了商品。尽管在江南园林中,这种生产化、商品化的倾向毕竟是次要的、微弱的,但仍然值得我们重视。
(三)园与庄的结合
这也可称为村庄园林化,或园林村庄化。苏州的东庄便是典型。该庄原为吴孟融所建,内有十景,其孙吴奕又增建看云、临者二亭。李东阳畅游此庄后,详细地记下了亦庄亦园的动人景象。
苏之地多水,葑门之内,吴翁之东庄在焉。菱濛汇其东西溪带,其西两港旁达,皆可舟而至也。由橙桥而入,则为稻畦,折而南,为桑园,又西为果园,又南为菜园,又东为振衣台,又南西为折桂桥。由艇子浜而入,则东为麦丘,由荷花湾入,则为竹田,区分络贯,其广六十亩,而作堂其中,曰“续古之堂”,庵曰“拙修之庵”,轩曰“耕息之轩”。又作亭于南池,曰“知乐之亭”,亭成而庄之事始备,总名之曰东庄,因自号曰东庄翁……岁拓时葺,谨其封浚,课其耕艺,而时作息焉。[41]
显然,东庄不仅是风景如画的园林,也是种稻麦、竹园、桑园、果园、菜园、藕塘齐备的田庄;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前述园林生产化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东庄历时甚久,而且地处闹市,影响深远。当时的一些诗人、画家,经常在东庄流连忘返,写下了赞誉此庄的优美诗句。如刘大夏诗:“吴下园林赛洛阳,百年今独见东庄。”李士实诗:“小庄随意作经营,园漫分蔬地漫耕。流水声中看杖倚,人家丛里有舟行。市廛咫尺疑无路,林壑分明不出城。”沈周诗:“东庄水木有清辉,地静人间与世违。瓜圃熟时供路渴,稻畦熟后问邻饥。”[42]这些诗句,如实地记录了东庄的良辰美景,田园风光。明末祁氏的丰庄,也是庄园结合的产物。祁彪佳曾作过说明:“庄与园,似丽之而非也。既园矣,何以庄为?予筑之为治生处也。”[43]宣德年间的乐圃,杜琼所建,内有十景之盛,其实也是一座园林化的村庄。时人曾有诗纪曰:“桃花来林馆,宛似武陵溪。醉后抛书枕,梦回闻鸟啼。水光孤墅外,山色小桥西。”“影云连榻,杨花雪点巾。开池养鹅鸭,不使恼比邻。”[44]
虫工木桥◇BOOK。◇欢◇迎访◇问◇
第61节:论明代江南园林(5)
四
如前所述,明代江南园林是明代江南高度发展的经济、文化的产物,而园林的发展,又有力地促进了江南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经济上,出现了“花园子”、“石农”之类的专业户,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时人载谓:“至今吴中富豪,竞以湖石筑峙,奇峰阴洞,至诸贵占据名岛,以凿琢而嵌空妙绝,珍花异木,错映阑圃,虽闾阎下户,亦饰小小盆岛为玩……而朱勔子孙居虎丘之麓,尚以种艺垒山为业,游于王侯之门,俗呼为‘花园子’。其贫者岁时担花鬻于吴城,而桑麻之事衰矣。”[45]园林离不开假山,而假山离不开石头,选用何种石头大有讲究。太仓王世贞建弇州园时,“石高者三丈许,至毁城门而入”。[46]当时的造园者认为,“太湖、武康、英德之石,叠山为胜”。[47]关于武康石,时人也有详细的记载:“武康石色黑而润,文如波浪,人家园池叠假山,以此为奇,大至寻丈者绝少。武康县今属湖州,山溪间多产此石……其品格颇多,惟叠雪者为甲。横文叠起为褶,有黑白层层相间者。有白石作腰带围者,曰玉带流水,其文皆竖,麻衣为人衣麻之状。锦犀,红黄色相间成文。虎皮,大文园嵌作黄黑色。麻皮,如画家麻皮皱。海石,苍黑色画作矾头纹。鬼面色,纹突出而狞狼,有透漏如太湖石,谓之湖石。”[48]但是,看来被视为珍品、最受欢迎的石头,还是太湖石,经过加工后,天趣盎然,计成在《园冶》卷3中,指出洞庭山消夏湾所产的太湖石最佳,“性坚而润”,“装治假山,罗列园林广榭中,颇多伟观也”。还有人记载说:“太湖石玲珑可爱,凡造园林者所须,不惜重价也。湖傍居民,取石凿孔,置波浪冲激处,久之斧斤痕画化,遂得天趣。实则瘦、皱、透三者,皆出于人工,以售善价,谓之种石,其人可称种石农”。[49]种田、种花、种树之类,自古有之,种石户的出现,则前无古人,这完全是园林大兴的产物。正是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垒石专家,亦即堆假山的圣手。据袁宏道《袁中郎先生全集》卷14《园亭纪略》载,苏州城内卿园的假山,是周时臣垒的,高三丈、宽20丈,“玲珑峭削,如一幅山水横披画,了无断续痕迹,真妙手也”。在明末清初,更产生了以张南垣为代表的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