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嗤踔扉Φ亩蛑档镁瑁轮家坏溃骸八涤虢酰ㄊ敝煲阉溃蛹脽缢昧ⅲ┲溃坛掠谩⒄沤堋⒆略は妊∠潞萌撕寐恚瘫噶僬笫保熳旁谘嗤跤沂掷镄小!保�47]时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五月十二日,而是月初八,朱元璋已病危,为巩固太孙皇位,谨防朱棣搞政变,故特作此安排。[48]人之将死,其梦方醒,这对朱元璋来说,真是个辛酸的历史讽刺。
明代宗藩的酒囊饭袋们,在明末大动乱中,除个别人物外,无不显示出他们的卑怯无能。其结果,不是让明末农民军将他们连同其护法神崇祯皇帝一起埋葬,就是被打得落花流水,成了名副其实的“弃物”。以楚地而论,明清之际的史惇曾述谓:
楚中之变,亿兆被动,肝脑涂地,不必言矣。惟天潢一派,分封楚地最多,如武昌,则有楚府,衡州则有桂府,长沙则有吉府,常德则有荣府,宝庆则有岷府,襄阳则有襄府,荆州则有惠府……一闻贼至,望风而溃,何尝与贼一交手,致金枝玉叶,涂炭流离。[49]
这是明代宗藩的明末农民大起义中命运的缩影。如用温睿临的话来概括,则是“迨遭闯、献之祸,屠戮几尽焉”。[50]而明亡后,被人们抬头捧脚供奉起来的南明诸王,有的猥琐不堪,[51]有的惟知在残山剩水间恣情享乐,终日沉湎于醇酒妇人之中,如南京弘光小朝廷的福王朱由崧,在国破家亡后,仍然纵淫乐,用“人参饲犬羊”,及大肆搜集蟾蜍酥,制造春药,以“蛤蟆天子”的秽名遗臭万年;有的虽登上新的王座,却终日风声鹤唳,未见清兵踪影就望风而逃,如抗清英雄李定国等人在西南拥戴的桂王朱由榔,就是一个无能的怕死鬼,每遇大敌当前,惟知一走了事,以致搬迁不定,疲于逃命。顺治五年(1648)初,桂王想从桂林西奔武岗,瞿式耜劝他:“敌骑在二百里外,何事张皇?今播迁无宁日,国势愈弱,兵气愈难振,民心皇皇,复何所依!且势果急,甲士正山立,咫尺天威,劝激将士,背城借一,胜败未可告。若以走为策,我能走,敌独不能蹑其后耶?”桂王听罢,竟厉声曰:“卿不过欲朕死社稷耳!”[52]真乃何其昏庸也!借用近代词曲泰斗吴梅形容福王的曲语来说,他们不过是“金盆狗矢”[53]而已。清初汪琬述及南明时曾说:“上不知兵,下不用命,文恬武嬉,卒至土崩瓦解然后已。”[54]他们的结局,是乃祖朱元璋始所未料的。
正在修复的桂王陵,时在1985年。
当然,综观明代宗藩的问题种种,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是朱元璋个人制定封王之制的结果。只要封建制度存在,就一定会搞世袭制,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明代宗藩的各种弊端。地主阶级——包括他们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不可能解决宗藩这个大问题的。以清朝而论,开国之初,为了笼络人心,曾“告谕前朝诸王,仍照旧爵”,[55]背起明朝遗留下来的政治包袱。但不久,他们又终于甩掉它,动辄扣上反清之类莫须有的帽子,加以剪除。但是,可悲的是,“清承明制”,封建政权的本质又决定了大清王朝沿着老路走下去,重蹈世袭制的覆辙,用金丝笼养金丝鸟的办法,来厚待宗室子孙,结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了八旗子弟这个严重的寄生阶层。
。▲虹▲QIAO书吧▲
第5节:“弃物”论(5)
(《学术月刊》1988年第4期)
注释:
[1]顾炎武:《日知录》卷9,宗室。
[2]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32。
[3]《明经世文编》卷4、103、491。
[4]《明太祖钦录》,第93页,台北,《故宫图书季刊》卷1,第4期。
[5][20]《明太祖实录》卷51。
[6]《太祖御制文集》卷7。
[7]王鏊:《震泽长语》卷上。
[8]梁储:《郁洲遗稿》卷1。
[9]《明经世文编》卷103。
[10][43]张瀚:《松窗梦语》卷8。
[11]温睿临:《南疆逸史》卷18,宗藩。
[12]《明经世文编》卷491。
[13]《明经世文编》卷103。
[14]《明经世文编》卷212。
[15]魏禧:《魏叔子文钞》卷11。
[16]《明太祖钦录》,第96页。
[17][21][40]徐学聚:《国朝典汇》卷13,宗藩下。
[18]《明史?诸王传三》。
[19]《明史?诸王传一》。
[22]张岱:《陶庵梦忆》卷2,鲁藩烟火。
[23]《明史?诸王传五》。
[24]吴伟业:《绥寇纪略》卷8。
[25]《明史?诸王传三》。
[26]高岱:《鸿猷录》卷12。
[27]张岳:《小山类稿选》卷17。
[28]谭希思:《明大政纂要》卷40。
[29]董谷:《碧里杂存》卷下。
[30]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二。
[31]谢:《后鉴录》卷上,刘吉。
[32]查继佐:《罪惟录》,第2631页,浙江古籍出版社。
[33]《明史?诸王传一》。
[34]参见王毓瑚:《中国农学书录》,第126—127页。
[35]《明太祖钦录》,第73页。
[36]《近峰记略》,第3页,丛书集成初编本。
[37][38]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67。
[39]台北,《故宫书画录》卷7。
[41]高岱:《鸿猷录》,第14页。
[42]于慎行:《谷山笔麈》卷3。
[44]王士性:《豫志》,第2—3页,丛书集成初编本。
[45]余继登:《典故纪闻》卷3。
[46]《国朝典汇》卷13,宗藩上。
[47]《明太祖钦录》,第111页。
[48]此点由昌彼得指出,见上书叙录。
[49]史惇:《痛余杂录》,第5页,知不足斋丛书。
[50]温睿临:《南疆逸史》卷48。
[51]林茧庵:《荷牐丛谈》卷4。
[52]《南疆逸史》卷21。
[53]吴梅:《霜崖曲录》卷2,《仙吕桂枝香?过明故宫》。
[54]汪琬:《尧峰文钞》卷12,《前明吏部验封司郎中曹公墓志铭》。
[55]蒋良骐:《东华录》卷4。
明代宦官与江南经济
在中国历史上,宦官的危害、影响是颇为深广的。清代乾隆年间的史学家赵翼曾经指出:“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1]其实,作为已属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明代,随着封建专制主义的高度发展,皇权的大肆膨胀,附着于皇权腐朽肌体上的肿瘤——宦官,也恶性膨胀起来,他们的手几乎伸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所有领域。万历、天启年间,更达到空前的地步。近几年来,随着研究、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残余的深入展开,史学界对宦官史的研究渐趋活跃。对于明代宦官的概貌及其对经济发展的破坏,我们曾经作过一点粗浅的探讨。[2]这里,我们拟就明代宦官与江南经济的关系,再作一点初步的考察,看一看宦官对经济发达地区究竟起了何种历史作用,从而有助于剖析在封建专制主义集权的时代,中央王朝对经济命脉所在地区实行的国策及其特点和对经济调节的某种规律。
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在行文中个别地方,我们有时越出明代江南特定的地域范围,引用了在比较广义的概念上江南地区的某些史料,这仅仅是为了论述比较方便而已。
←虹←桥←书←吧←。
第6节:明代宦官与江南经济(1)
一
严格地说,洪武年间宦官已经开始干预经济领域。正统以后,经理仓场、提督营造、珠池、盐场、市舶、织造等等,都有宦官染指其间。江南地区当然不会例外,宦官的触角很早就伸向这里了。
不能认为,明代所有的宦官都是历史的渣滓。明人陈洪谟曾经指出:
近时宦官如萧敬之文雅,陈宽之谨厚,何文鼎之忠党,皆不可少。前此若金安之廉,兴安之介,金英之知人,怀恩之持正,张永之刚勇,王高之雅饰,后乎此若芮景贤之安静,皆有取焉。[3]
但是,且不论这些宦官是否如同陈洪谟所评价的这么好,就连这样几个人,毕竟也只是凤毛麟角。就总体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