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贤的家族虽然在政治上被清理干净了,但在经济上的账目还没算完。董贤当年聚敛了数不清的财富,现在他死了,朝野上下乃至民间小民,都对董家的巨额财富垂涎三尺,都打着各样旗号在董宅附近转悠,想趁机顺手牵羊,捞点外快。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东山再起(20)
朝廷早就盯上了董家的巨额财富,王莽认为这些钱绝对不能流失,否则朝廷就没米下锅了。朝廷的动作很快,抢在众人之前下令将董宅积物进行公开变卖。随后在清理进账时,所有人都张大了嘴巴,这次变卖共拍出了四十三亿钱的天文数字!
董贤得势的那几年,刘欣几乎把国库变成了他们的私家银行,天下各色人等都差不多当了董贤的孙子。可现在董贤倒了,树倒猢狲散,所有人都宣称和董家没有任何关系。
只有大司马属吏、沛人朱诩的做法有点与众不同。朱诩和董贤是知己之交,董贤死了,朱诩不忍心随着众人再踹上董家几脚,而是随便找个借口辞职,自己出钱买通了监狱吏,将董贤的尸体偷运出来,买块地皮给安葬了。王莽见朱诩竟敢老虎头上抓虱子,立刻就恼了,找了个借口干掉了朱诩。
现在的王莽呼风唤雨,很是得意。不过任凭王莽再牛,他在朝野上的威望还是不如大司徒孔光。
对于孔光的江湖地位,王莽心里是清楚的。孔光出身异常显赫,他是孔子第十四世孙、褒成侯孔霸的儿子。他的学识精深,身为天下名儒,而且宰辅三朝,名高天下。太皇太后王政君对孔光很敬重。为了拉拢孔光,不至于让这个老家伙跳出来和自己作对,王莽推荐了孔光的女婿甄邯为侍中、奉车都尉。
当然王莽如此巴结孔光,绝不是他对孔光有多么的尊敬,而是想在打击异己的时候,由孔光入戏扮黑脸、背黑锅。可孔光又不是傻子,他能不知道王莽的那点花花肠子吗?由于上次攀附董贤的事让他蒙羞不小,孔光此番决意不肯上王莽的船。无论王莽如何试探,孔光却犹如吃了秤砣,坚决不肯听王莽的话。
王莽这下明白了孔光的心思。不过,他现在的权术已经至于炉火纯青之境,收拾孔光这种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他为了让孔光出面,每次在上疏弹劾之前,都要请甄邯将写好的奏章先呈给孔光过目,又让甄邯传话:“这是太后的意思,大司徒请看着办!”造成了既成事实,孔光这下没辙了。王莽的这招很厉害,要是他胆敢继续对抗的话,后果将会很严重。
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现在的孔光棱角早被磨平、早就没有了当年那股正气。先前董贤得势时,孔光就没少给董贤当孙子。现在王莽得了势,孔光为了保住身家性命,虽然心里不情愿,但还是硬着头皮给王莽当政治打手。孔光每次收到王莽提前送来的弹劾奏章,都会签上自己的大名附和。
王莽和孔光的第一次合作便是弹劾何武和公孙禄。这两人上次不但没推荐王莽做大司马,反而互相吹喇叭,王莽很是忌恨。虽说这两人很有才干,在现在的王莽眼中却是两个混蛋。上台后,王莽立刻指使孔光弹劾二人,理由是何武、公孙禄二人沆瀣一气,暗结死党,互相推举,企图阴谋乱政,应该逐出朝廷。
孔光演完了黑脸,王莽就适时跳了出来,要求朝廷严惩二人。王政君也对这两个搞笑的家伙很不满意,当即贬掉二人的官职,赶出长安,回家养老去了。
何武、公孙禄之后,下一个倒霉的是南郡太守毋将隆。王莽之所以把刀口对准毋将隆,是因为王莽年轻时因仰慕毋将隆的名望,想和毋将隆交朋友,结果被毋将隆拒绝。
王莽是个记仇的人,他不会忘记当年毋将隆对自己的羞辱。为了打击毋将隆,王莽拉出了中山冯太后一案。王莽奏称:“毋将隆与关内侯张由诬告皇家骨肉;中太仆史立、泰山太守丁玄,陷害人至死刑;河内太守赵昌,诬害前尚书仆射郑崇。这些人犯罪当死,而蒙大赦而苟全。可免其一死,但都不应留在京城,应该罢官夺爵,贬为平民,流放至合浦。”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东山再起(21)
其实,王莽说的有些不是事实。中山一案,全是史立、丁玄亲自刑讯构陷,责任全在此二人。毋将隆当时不过是与史立、丁玄同衙门共事,在最后按程序联名上奏而已。
除去了外敌,王莽还要在王氏家族内部进行清洗,毕竟王氏家族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王莽先把刀口对准了他的六叔、红阳侯王立,这是王凤等八兄弟中唯一健在的人。
王莽虽然表面尊敬六叔,王立也对王莽很客气。但王立一向瞧不起王莽的出身,双方早已是貌合神离。由于王立历来缺心眼,再加上运气不佳,仕途一直不顺。
十几年前,王立因在淳于长一案中下错了赌注,结果被赶出京师。他在封地苦熬了十几年,好不容易才回到京师。这时的王立已经七十多岁了,他虽早已淡出权力场多年,但在朝野还是有些影响力,这让王莽很不放心。最重要的是,王立知道王莽当年未发迹时的一些“个人隐私”,万一王立这张从不把门的“大嘴”把这些材料抖搂出来,对自己的仕途是很不利的。
为了除去这块绊脚石,在天下人面前树立一个“抑止外戚亲属”的形象,他再次找到“应声虫”孔光,令他上书弹劾王立。孔光已经彻底上了王莽的船,想下已是不可能的了。他明知王立无辜,却只能硬着头皮弹劾王立。孔光搜肠刮肚给王立整理的黑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从前王立在定陵侯淳于长一案中,明知其身犯大逆不道之罪,却为他辩护说情,贻误朝廷,最后被先帝严惩。他在被赶出京城后,依旧不思悔改,居然提议以官婢杨寄的私生子为皇子,试图淆乱皇家血统!臣以为,王立不思悔改,屡次犯罪,应当遣回红阳再度受诫!”
王立虽与王政君同父不同母,但姐弟俩感情很好,而且王政君的几个兄弟中,眼下也只有王立一人健在了。王政君舍不得王立走,任凭孔光如何口吐莲花,王政君就是不松这个口:“芝麻绿豆大点的事,算个什么?不行!”
王莽没办法,只好亲自出面弹劾。他告诉姑母王政君:“侄儿位居三公之首,凡事都要做个表率。如果这次我们压下了对六叔的弹劾,那我们就会授人以柄,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庇护外戚’的脏名,恐怕人心不服!侄儿的意思是,不如先让六叔出去躲一躲风口,等风头过了,再把他召回来,您看如何?”王政君觉得王莽的话有几分道理,犹豫了一下,就同意将王立遣送回封国,王莽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既定目标。王立还想回长安?下辈子吧!
现在的王莽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文质彬彬的儒生了,几十年官场的摸爬滚打,他早就将权力场上的规矩背得烂熟于心,他知道他应该如何面对所要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事情。
王莽重任大司马后,在官场展开了残酷的清洗。别看王莽在王政君面前恭敬有礼,但对那些不听话或给他捣乱的,王莽绝不手软。何武、公孙禄、毋将隆、王立这些官场强人都被王莽给整趴下了。
除了打击政敌之外,王莽还千方百计地收编官场上的那些杂牌军,让他们为自己所用。王舜、王邑、甄丰、甄邯、平晏、刘歆、孙建等人都拜在了王莽的门下,成为王莽的政治打手。
王莽给弟兄们都安排了具体事务:王舜和王邑是他的心腹骨干,被安排在他身边相机行事;甄丰和甄邯主管上书言事及司法刑狱;平晏主管机要文秘;刘歆掌管起草诏书文告;孙建负责军事。除了以上这几人外,甄丰之子甄寻、刘歆之子刘棻(f n)、涿郡人崔发、南阳人陈崇,都因为有点小才,也都被王莽拢在了袖中。王莽权威赫赫,如日中天,也引起了朝中某些人士的疑虑与担忧…… 。。
东山再起(22)
朝中那些大佬都是亮事的,见识过王莽的手段后,他们都知道自己怎么做,根本不用教他们。反正这些人从来不在乎自己的名节,谁给他们肥肉吃,他们就冲谁点头哈腰装哈巴狗儿。
这年头,名节和尊严多少钱一斤?
十、 恩润四海
在官场上要想混得开,并不要求你知识有多丰富,学术有多高深,人品有多端正,这些全都是屁话。只要你眼头活、嘴巴甜,关键时刻别站错队了就行!这,就是王莽从政以来几十年的主要体会!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不讲气节廉耻,有些人宁可被那些“聪明人”骂成二傻子,也不想同流合污。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