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下还……没有,但会有的。”萧子升径自思量着,“像润之兄率学生阻截北洋溃军一举,虽有胆有识,终究是冒险,太冒险!” “我也听说了。”蔡和森若有所思,“这个险不冒,不只是我们母校遭难,长沙一城也必遭大难!” “万一……” “毕竟只有‘万一’。”毛泽东接住萧子升的话头,淡淡一笑,“如果需要,就是‘一万’,我毛泽东也在所不惜。” “你呀,”萧子升摆首一笑,“是个‘冒险’主义者!” “恭维了。”毛泽东打趣着,“那子升兄该是‘万一’主义者?” 四人相视一笑。在“板仓杨寓”达化斋小书屋里,读了毛泽东他们带来的“俄京二次政变记”,杨昌济欣喜之色也略约可观:“孙中山先生是想仿效欧洲。他们不一样,不仅不是欧洲的政体,还是破天荒的——士兵、工人、平民百姓坐天下。” “真的?!”杨开慧坐在门角边旧竹椅上,手里捧着毛泽东的《伦理学批注》,这时也兴冲冲地不能自已地凑到父亲身边,灵秀的目光投入到报纸上。 “先生说得是。列宁不是孙中山,他是全新的。”毛泽东暗下思索着,“他是什么主义嘞?不是法国的普鲁东,也不像德国的拉萨尔、泡尔生……” 杨昌济沉吟着:“不管是什么主义,但必是新的无疑,而且是个好主义。” 杨先生说出了学子们的心声。他们笃信这“俄京二次政变记”——俄国列宁领导的革命,肯定是个“好主义”。对于这一“好主义”的洞悉,对它根本的了解,并且由此而激起的震撼与确信,还要等两年之后的《苏俄致中国人民及南北政府宣言》诞生后才有。那也是对于世界的一个宣言。 此时此际,他们的认知既是崭新的,又是朦胧的。 杨开慧饶有兴趣地问道:“你们是不是也想成立‘新的’团体?” “嗯。”萧子升点着头,满怀着憧憬。 蔡和森不无迟疑道:“我们还没有主义……” “暂时没有‘主义’不要紧,要紧的是意志强固,人格光明。”杨昌济对人如对己地剖示着自己的人生信条。 何叔衡短臂一挥,情动于衷:“对对,我们的主义就是向着‘光明’。先干起来!” 八道目光闪烁出相同的火花!这火花,一样跳荡在杨开慧深潭似的双眸中。当天晚上,她一面想着白天的事,一面思量着毛泽东的《伦理学批注》,止不住又凑近油灯细看起来: ……吾尝虑中国之将亡,今乃知不然。改建政体,变化民质,改良社会,是亦日耳曼而变为德意志也,无忧也。惟改变之事如何进行,乃是问题。吾意必须再造之,使其如物质之由毁而成,如孩儿之从母腹胎生也。国家如此,民族亦然,人类亦然。各世纪中,各民族起各种之大革命,时时涤旧,染而新之,皆生死成毁之大变化也。…… “霞,你还不睡哇?天都要亮啦!”隔壁的母亲心疼地关照着。 “嗳,就睡。”可她仍目不转睛,体察着、寻味着,深深地沉浸在那尚不可知的“再造”的追求中……   。。
第九章:“大同”破碎(1)
一艘挂着太阳旗的兵舰,在湘江上,很有点耀武扬威地破浪而至。 南方湘桂联军总司令谭浩明屁股未及坐稳,即又败走;段祺瑞借袁世凯之尸还魂,再度仰仗日本势力,欲以武力一统中国。1918年3月,北军奉命进袭湖南,皖系军阀张敬尧得以爬上湖南督军兼省长的宝座。 猛一排涌潮,浪遏飞舟,日本兵舰亦禁不住一阵颤栗!这是1918年4月14日。在一师、在湖南,乃至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上,这都是一个值得记取的日子。 在背靠着生机勃勃的岳麓山的“沩痴寄庐”——蔡和森家里,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何叔衡、张昆弟、萧三、罗章龙等十三位热血青年,济济一堂,商议着、评说着,壮志可掬。陈昌、周世钊、罗学瓒、彭道良等八位因事告假没有与会。 毛泽东捏着“会章”在介绍:“《礼记》里的‘大学’篇中有‘道在新民’;《书经》里的‘汤诰’篇中,有‘人作新民’。我们取其‘新民’,意在除旧布新。” “新的人,新的势力,开一代新风!”萧子升进而阐述,言之亢奋。 蔡和森权衡着,一点而出:“我们学会,就以这‘新民’作宗旨。” “好好,就叫‘新民学会’!”何叔衡情不可耐。 诸友莫不呼应! 毛泽东的自述: “我渐渐聚集了一批学生在我的周围,这些核心成员后来组成一个团体,对中国的大事和命运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是一群态度严肃的人,无暇谈论琐事。……我和我的朋友只愿意谈论大事——人的本质、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和宇宙。” 也就在差不多的时间,湖北组织了“利群社”,代表人物就是恽代英,著名青年运动领导人;后来显赫一时的林彪亦是其中的一员。天津组织了“觉悟社”,领军人物便是周恩来;邓颖超也是成员之一。北京组织了“辅社”,上海、汉口、杭州等各地都先后成立了进步青年的组织。应该说,这些组织,能够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破土而出,全是由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污浊社会大环境所迫压出来的;而吹响冲锋号角的,当是《新青年》的主笔陈独秀、李大钊、吴虞等人。 可以说,湖南的新民学会,是组建得最早的,最具有冲击力与影响力的一个。对于湖南来说,老牌军阀张敬尧亦算是“新的人”,他自然是“新造茅坑三日香”,要开他的“一代新风”。 且看香烟弥漫、浊雾缭绕的城隍庙—— 一群湘绅遗老,竟也一个个陪跪着。陪谁呢?当然不会是一般的人,而是新来的大人物。此公长方脸,剑眉下长着一对鹰眼,今日戎装换马褂,此刻手拈香,口求神,虔诚有加,跪拜着菩萨。 他便是张敬尧,字勋臣。历任北洋军师长,苏、鲁、豫、皖四省边境剿匪督办,湖南督军兼省长。时年37。 后面一排,是张敬尧的三位胞弟:敬舜、敬禹、敬汤,一色的戎装。两侧是贴身警卫。中国上古历史中的三位部落领袖尧、舜、禹加上商朝的开国领袖武汤,对于部族与国家都各有卓著功勋;到了20世纪初叶,竟然落户到了张氏家族的四兄弟身上,真不知是祸耶?福耶? “菩萨保佑,镇守湖南,荡平南军,万事如意。” 四周的遗老士绅连连叩首附和:“菩萨有灵,在天保佑。” 张敬尧身一起,招过方丈道:“来来,我也来占一卦。” 方丈没见斋公暗示的眼色,正正经经地捧过签筒一摇,旋即奉上。张敬尧信手一拈,抽出长签。 方丈一看,欲念不敢,僵住。 “唔?”张敬尧心生疑窦,抓过签子一瞄—— 水生火火生水福生祸祸生灾 张敬尧顿时剑眉一竖,将签子掷于地下,呵叱道:“什么狗屁东西!” 警卫闻风而动,即刻将方丈押住。 一围士绅大惊失色: “督……督军,使不得。” “佛门净地,不可……” “唔。”张敬尧自觉失态,仰天一笑,“我张敬尧自从军官学校毕业,素来是祸生福,福生运,鸿运通天!” “阿弥陀佛,佛主保佑。”方丈已吓出一身冷汗。 士绅诺诺。 烟雾蒙蒙,满堂昏昏。此刻远离城隍庙的岳麓山“沩痴寄庐”厨房里,蔡畅与大姐庆熙正帮着母亲在准备饭菜:蚕豆、大米、蔬菜。 小刘昂也看样剥着蚕豆,不时用小嘴去帮忙,壳皮一破,涩得直吐唾沫。蔡畅与大姐见状失笑。 “去去去,玩你的去。” 小刘昂求之不得,耳听着大堂里叔叔们热闹的争说,便一溜烟地钻了进去。 “不要捣蛋喔!”做母亲的告诫着。 大屋里的大人们正在探讨着学会的会章。 毛泽东快速记录着诸友的争说,长手一叩,小结道:“嗯,我们学会是不是就订这五条纪律——” “捣蛋”的小刘昂觉着今天的叔叔们老开会,一点不好玩,于是一骨碌钻到桌子底下,自寻乐趣地欣赏着那一双双坐着的、站着的、走着的腿脚——有布袜的、有光脚的、有长袍的、有布裤的。骤然,她逮住一只脚,见脚指还从布鞋破口里漏了出来,便“嘻嘻”乐开了! 只听得毛叔叔的声音:“不虚伪、不懒惰、不浪费……”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九章:“大同”破碎(2)
小刘昂小手一伸,挠着那只漏出鞋面的脚指,致使宣读的毛泽东痒痒的,不得不蠕动脚指,停住了宣读的“纪律”。 小刘昂追踪着蠕动的脚指,益发觉着有趣:“嘻!” 这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