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世凯的才干并不是和道德联结在一起的,而是和权谋联结在一起的。《战国策》里苏代说燕王:“仁义者自完之道也,非进取之术也。”政治人物大多重权谋,轻道德,自古如此。袁世凯掌握军权后,开始疏离吴长庆,怠慢同僚,遇事张扬,并且直接向淮军首领、直隶总督李鸿章接洽投靠,引起吴长庆的反感。特别注重人格修养的张謇,实在看不下去,联合同僚给袁世凯写了一封信,责备他的种种不是,最后说:希望你平心静气一个月不要出门,把以前我们劝你读的为人处世的书仔细读读,对照着自己去做事。不要以为天下的人都是傻瓜,不要以为天下的人都很软弱。你要脚踏实地,痛改前非,才能对得起你的叔祖父、你的堂叔和你父亲的好名声,才能符合吴长庆对你的器重和期望。那么,一切的好事善事就会跟着来了。
从此张謇和袁世凯绝交,不再来往,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张謇在吴长庆病死后,不愿意投靠李鸿章,坚持走科举的道路,1885年中了举人,又经过10年的折腾,1894年终于考中了状元。不久甲午战争爆发,张謇终于明白,科举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对做官也不再发生兴趣,决心在民间为国家、社会经营实业和新式教育,走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道路,成为中国第一代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大生公司的领袖。而袁世凯则在仕途上扶摇直上。
袁世凯读了张謇他们的信,并没有什么悔悟之心,依然故我,用智慧,用权谋,立功立名。1885年,他得到李鸿章的重用,被委任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作为清政府的全权代表。他两次被派驻朝鲜,处理朝鲜事务,都得到了实际事务的锻炼,开阔了眼界,也在朝廷大臣中赢得了声望,尤其得到李鸿章的重视和赏识。甲午战争前夕,他机敏地称病离开了朝鲜,在东北负责后勤供应。他办事井井有条,又赢得了上级的夸奖,为他的事功奠定了基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割地赔款,李鸿章也被解除了直隶总督的职务。问题是,中国在战争中,主要的军队,淮军和湘军都失去了战斗力,国家没有了国防力量,必须重新组织军队。袁世凯因祸得福,以他的才华和官场的经营,获得了重要的机遇,受命在天津小站这个地方编练新军。当时,中国新式军事人才十分匮乏,新式的军事学校刚刚开始建设。袁世凯在朝鲜的锻炼和学习,使他比一般人获得了更多的军事知识。中国的传统仍然是文人带兵,湘淮军的带兵将领,主要是太平天国起义后地方上的士大夫,其中很多是穷苦的读书人,学习武术骑马,组织军队。而袁世凯正是出生在这样的世家,自己虽然连个秀才也不是,但在军中仍然是个文官。他以文人而知兵,符合中国的传统观念,可以得到提拔。袁世凯也向清政府呈报了他草拟的《练兵要则十三条》、《新建陆军营制饷章》、《募订洋员合同》,主张仿照德国军制,编练新军。别小看了这一些,当时还没有几个人能草拟出来。1895年12月21日,袁世凯奉命到达天津小站,接管新组建的定武军,改名新建陆军,开始操练。后来这支军队就发展为北洋六镇新军,成为当时中国最强大的武装力量。袁世凯成了这支军队的家长和领袖,这支军队也成了他的财产和政治资本。
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发动变法,受到慈禧太后的阻挠,光绪的帝位也受到威胁。袁世凯思想新颖,同情变法,练兵又卓有成效,受到维新派的重视。康有为认为:“拥兵权,可救上者,只此一人。”希望策动袁世凯发动兵变,拯救光绪皇帝。9月18日,谭嗣同秘密访问袁世凯,动员他“勤王”,也就是用武力保卫光绪,击败慈禧保守的政治集团。袁世凯当面慷慨地答应了谭嗣同的请求。但事实上,袁世凯依然依附当朝权贵,辜负了维新派对他的信任,并没有起兵勤王,坐看慈禧回到城内的皇宫,控制了光绪,策动了政变,并且把维新派的密谋告诉了慈禧的亲信、直隶总督荣禄。他的官运当然就畅通了。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袁世凯升任山东巡抚,奉命到山东镇压义和团运动。尽管国家经受了八国联军的侵略,袁世凯却因为机敏处理复杂的政局,赢得了更高的声誉。李鸿章临终前向清廷保荐袁世凯:“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也就是说中国的人才,没有一个能够超过袁世凯的。这是多么高的评价,李鸿章是在推荐他的接班人。1901年,袁世凯就被任命为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第二年实授。因为加封太子少保,所以又称袁宫保。太平天国起义平息之后,清廷的权力衰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是权力最重的职务,国家精兵强将和大量新式经济事业都归属于北洋大臣名下。一颗政治明星终于在晚清昏暮的岁月中升起了。他的政治生命直接延续了李鸿章洋务派的事业,这一派系的政治思想和变革,延续了传统,局限在现存的政治体制之内,已经落伍于时代。 。。
1.三颗政治明星(3)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清廷在列强压力下,清除了顽固排外的保守派,不得不下诏变法,“取外国之长”,“去中国之短”,实行新政,在政治思想上,也不得不承认西学的先进性,同意向君主立宪的方向发展。袁世凯在这场新政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
袁世凯在这段时间的主要贡献是军事改革。1903年,在袁世凯的建议下,清廷成立了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练兵大臣,袁世凯为会办大臣。当时的皇族亲贵大多腐败无能而身居要职,实际事务就往往由汉族的副手负责。这个练兵处实际上也就由袁世凯负责。他为新建陆军建立了一套规章制度,全国统一办理,规划编练36镇,奠定了中国新式军事体制的基础。至1905年,袁世凯在北洋任内编练了6镇新军,后来社会上称为北洋六镇,是北洋军阀的起源之所。除陆军第一镇由旗人组成,袁世凯不易控制之外,其余5镇都由袁世凯的亲信掌握。
袁世凯在新政中,在政治上支持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改革。当时,立宪运动兴起,在海外,以梁启超为主,宣传君主立宪制改革;在国内,以张謇为领袖。张謇也积极联络地方督抚,敦促清廷实行。1904年,张謇接受了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建议,不顾以往的恩怨,写信给很久没有来往的袁世凯,希望他出面奏请立宪。毕竟,现在袁世凯的政治地位非常重要,已经不是当年的袁世凯了,张謇不能再以私人的怨愤而轻忽他。袁世凯一时还没有摸准清廷的意向,很礼貌地回复张謇,认为尚须待之以时,但毕竟双方恢复了沟通。1905年以后,袁世凯开始积极要求清廷预备立宪,一方面积极支持国内的张謇、杨度等立宪派成员,一方面设立宪法研究所,筹备地方自治。按照梁启超的理论,君主立宪制要经由开明专制的政治制度过渡,君主受到尊重,但实行责任内阁制,行政权力归于内阁。如果按照这个体制运转,袁世凯就是责任内阁总理的优先人选。而按照立宪派的设计,实行地方自治,袁世凯的地方权力也可以扩大。他们的目标是要削弱皇权和满族亲贵的权力。1906年清廷下诏预备立宪后,张謇对国家政治发展前景感到乐观,对袁世凯的努力感到欣慰,写信给袁世凯,完全消除了以往对他的怨恨:
自从七月十三日(阴历)朝廷宣布了预备立宪的诏书,消息传布到了海内外。你的伟大功劳,明明白白地像太阳和月亮那样在天上运行。十三日以前和十三日以后,你的苦心和毅力,像长江、黄河那样归向大海,尽管历尽波折,但总是向着东方流去。只有我的心明白你的奋斗。国家亿万年的福分,四亿人民的生命,都依靠着你。小小的波折,是每件事情都会遇到的,以你的忠贞不变的心,以及应对变化无常的智慧,可以预知一定能够成功。多么伟大啊,你完全可以和日本大久保的功绩相提并论了。吴长庆如果知道你的功勋的话,一定在天上开怀而笑了。我们当年在朝鲜的事,我对你的看法,你的雅量一定是容纳得下的。
张謇后来也成了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得力的助推手。
袁世凯在新政中,在经济、教育建设方面,与各省督抚相比,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在天津开办了天津官银号,改革币制。开办了直隶工艺总局,一方面鼓励工商业,开设学校,培养人才;一方面开办了一系列工矿业,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