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月9日夜间,部队到了卡萨,密*已经不远了。
但就在这个黑沉沉的夜晚,从收音机里听到印度电台广播:
5月8日,日军攻占密*。
迎头一棒,当胸一拳。杜聿明感到脑袋嗡嗡嗡地响,胸口火辣辣地痛,汗珠刷刷地往下淌。
几天来,杜聿*中只有一个密*。与中国云南仅隔高黎贡山的这座缅北重镇,就像茫茫夜空中的一盏灯火,一直悬在杜聿明头顶。猛然间,明灯熄灭,最后的一丝光亮消失。顿时,世界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杜聿明独自坐在低矮昏暗的行军帐篷内。他感到胸口发堵,全身燥热,便起身迈出帐篷。
帐篷外也不清凉。5月正是缅甸一年中最闷热的季节。地面热得冒气,空气潮得发粘。饥饿的蚊虫急得嗡嗡叫。而更为熬人的是心理失调。心静则凉,心躁则热。这位副司令官甚至没有察觉到,他是穿着背心,趿着鞋,在黑暗中面对自己的千军万马。
地上黑黢黢的是长长的车队,各种车辆,摆放整齐。车上车下,宿营的士兵,鼾声四起。夜空晴朗无云,繁星点点,闪闪烁烁。
杜聿明突然留心起那满天星斗。乍看浩渺星空,杂乱无章,毫无头绪;实则连座布斗,有门有道,如列兵摆阵。其中玄机深藏,疑团密布,高深莫测。
多像缅甸的战局啊!
杜聿明第一次感到领兵打仗,血战沙场,竟如观星象,探玄机一样,扑朔迷离,难以捉摸。
在真刀实枪、强者生存的世界里,当人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也会在宿命论的阴影里得到片刻安慰。
站在空旷的山坡上,远望月色下起伏群山,莽莽丛林,近观公路上绵延不绝的车队和灰茫茫一片行军帐篷,杜聿*情沉重:
如何把这数万人马带回国去?
次日,杜聿明决定各部队分路回国,自寻生路。他率领其中第5军军部及廖耀湘新22师离开密瓦公路,改道向西北方向而去。行走数日,情况越来越不妙。道路愈走愈见狭窄,两旁林木参天,遮云蔽日。车队行进其间,恐怖、压抑的气氛让人喘不过气来。
一日,队伍行至名叫洞洞山的小寨。再往前走,就是荒无人烟的原始丛林。连牛车道也没有。
庞大的车队,被挡在丛林之外,动弹不得。
一支机械化部队,最终走上绝路。
杜聿明跳下吉普车,四处查看地形。但见村子后面是一道断岩。断岩之下,是峡谷。峡谷里,雾霭升腾,深不可测。山风吹来,林涛阵阵,虎啸猿啼。
前无道路,后有追兵,部队怎么办,车辆装备怎么办?杜聿明围着村子转了几圈,决心难下。望着停在路上的战车、大炮,好不心疼呀!
这些装备都是中国人几年抗战用血和生命换来的。有些坦克、大炮,在缅甸战场还没来得及打一炮呢,白白扔掉,那是剜他心头的肉啊!
直到太阳偏西,杜聿明才下达了那道让他悔恨一辈子的命令:
弃车上山!
官兵们卸下大炮上的炮镜,拆下汽车的内胎,以及其他一些重要部件。然后,将所有的车辆、火炮炸毁。
这等于砍自己的胳膊,断自己的腿啊!
日落之前,官兵们携带轻便武器,牵着分到的骡马,钻进了无边无际、莽莽苍苍的热带丛林。
丛林外,留下战车大炮的残骸,那是中国远征军机械化部队的坟场!
……
穿过野人山,朝印度前进
离开大洛,杜聿明躺在担架上由卫士抬着行进。
回归热病继续折磨着他,体温又在升高。他时而清醒,时而昏厥。他不断地重复着一句话:
不准停留,死也要前进……
阵雨时缓时急,头顶雷声隆隆。部队在密林中又艰难地行走了一天。
傍晚宿营的时候,疲惫不堪的士兵们回头一看,早上离开的那片芒果树林,还在身后的山坡上,这天只走了四、五里地!
道路如此艰难,照这种速度,何时走出丛林?
最要命的是没有粮食,官兵们已经数日粒米未进,只靠野果充饥。宿营时,官兵饥寒交迫,哀声遍野。
“把参谋长罗又伦叫来”,杜聿明以命令的口吻说:“无论如何,要弄点吃的,不然要死人。”
他一生征战,过去总以为只要武器好,弹药足,加上指挥得当,就能打胜仗。现在才懂得军队要生存,首先要吃饭。民以食为天,军亦以食为天。
到哪弄吃的呢?
罗又伦搓手顿脚,左右为难,半晌只好实说:“搞不到粮食,山里没有人家。”
“就这么等死啦?”副司令官脸有怒色,他不相信精明强干的参谋长一点法子也没有。
“唉,这实在是……”参谋长唉声叹气,转过脸去。一会儿,他自言自语,“倒是还有些骡马……”
“多少?”杜聿明耳朵出奇的灵,紧着追问。
“每个连队五六匹不等,是驮弹药和伤员的。”
此时此刻,参谋长特别不忍心提到这些骡马。在缅甸作战中,骡马前送弹药,后送伤员,是立了大功的。进入丛林后,骡马负重而行,比人受罪大。怎么能打它们的主意呢?
“杀!”重病中的杜聿明,不知哪里来了一股力量,做了一个十分有力的手势,大声说。
是逼出来的。
杀马的命令一传下去,丛林立刻疯狂了起来。早已饿昏了头的士兵蹭地从地上爬了起来,端着枪刺,举着刀,全围到拴马的大树下。马通人事,见大事不好,惊恐万状。拿枪的士兵不由分说,“砰”的一枪,马应声倒地。人们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叽里咔嚓,你剜一块,我割一刀,转眼工夫,一匹战马只剩下骨架、蹄子和皮毛。士兵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生起火堆,用竹棍串着马肉,边烤边吃。
丛林里弥漫着烤肉馋人的油香。
按命令,每个连队只准杀一匹马,可是士兵饿红了眼,有的连队一下放倒两匹马。即使如此,下手晚的士兵,还吃不上马肉,只能抱着马骨头和马蹄啃。
当士兵们吃完马肉之后,不少人围着战马遗下的皮毛尸骨,不禁嚎啕大哭。战马都杀了,人还有什么指望?一个连队总共五六匹马,能吃几天?吃完马,我们还吃什么?
丛林又是一片哀声。
因为饱餐了一顿马肉,官兵们腿脚有劲,次日的行军速度明显加快。躺在担架上的杜聿明,心中略有宽慰。
可是,没走出多远,前面又传来坏消息。
进山十多天来,一直给部队当向导的当地土人,今天竟然迷失了方向,找不到他前年穿越丛林时留下的标记。
老天哪!方圆数百里的大丛林,要是在里面转圈子,这辈子就走不出去啦。
方向不明,部队不敢前进。顿时军心动荡。
有人听到这消息,心中害怕,悄悄离开队伍,从原路往回跑。
当此军心不稳、人人惊慌的时候,少数官兵开小差的暗流,要不坚决制止,可能演成瓦解全军的洪波浊浪。再说,在偌大森林,又无粮食,往后走更是死路一条。惟一的办法是全军团结一致,抱成一团,齐心协力往前闯,方能打出一条生路。
杜聿明想到,统兵万众,攻城略地,当个胜利将军固然不易,而一旦损兵折将,溃退千里,当个败将军尤其艰难。
败将难当!
如何整顿残破的队伍,收拾动荡的军心?大败之际,比任何时候更需要坚强的信念和铁的手腕。
杜聿明扶病料理一切。他一面命令特务营立即派兵追寻逃跑的官兵;一面叫来向导,好生安慰,叫他不要着慌,慢慢回忆,仔细寻找,相信一定可以找到指路的标记。
第二天中午,特务营长李公瑜押着被抓回的五名逃兵来见杜聿明。
杜副司令官支撑着虚弱的身子,从担架上坐起,看了一眼跪在跟前的官兵,问道:
“贪生怕死,临危逃跑,知罪吗?”
“知罪。”逃兵们磕头如捣蒜。
“都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家中还有什么亲人?”
五名官兵泪流满面,一一通报。
杜聿明笔尖抖索,详细记录。
之后,杜长官说:“各人家中老少,本官会妥善照顾,放心去吧!”
五名官兵一齐放声大哭。
一刻钟后,丛林里响起五声枪声。声音低沉、凄婉,长时间在林中回荡。
午后,重庆来电指示,日军已侦知中国军队回国路线,高黎贡山各山口均布下重兵。中国军队北退凶多吉少。因此,命令第5军军部及新22师改道进入印度。
杜聿明打心眼里不愿意退到印度。中国人打败仗,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