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9、释果强:为生存历经磨难;…
俗名陶强,1974年生于安徽临泉张新镇陶新大队陶新村
采访时间:2001年2月13日中午
采访地点:嵩山少林寺释果强禅房
在少林寺的采访,每次问到法师们的出家过程,大多三缄其口,不肯言说。问及哪里来,便说来处来,问及哪里去,声言去处去。实在让人失去了继续问的勇气。
面对忠厚笃实的果强法师,我们便没有问,而直接想了解他在少林的点点滴滴。谁知果强法师主动讲出了自己来少林的曲折经历,他说,无因便无果,今天的果强是过去的陶强,不认识陶强,怎么知果强?
这让我们大感兴奋。他说,要听我讲过去,您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我讲得细一点,您好取舍。我们自然求之不得。
果强法师取来一个蒲团,放到凳子上,然后盘腿坐了上去,娓娓道来——
我小时候家中穷,父母靠卖馒头为生,由于没钱上学,我只好跟着父母一起卖,这让我早早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后来渐渐大了些,看着小时候的玩伴一个个背着书包上学了,自己意识到,要想有出息,将来必须读书。我便对父母讲了自己的想法,父亲不同意,说,我们现在吃饭都困难,读书有什么用呢?我当然觉得很委屈,但又实在没办法。只希望自己快点儿长大,将来出去挣钱,一方面养家,一方面为自己买书看。日子过得很快,转眼我就13岁了,当我通过在外边打工的老乡了解到一些情况后,便决心自己去试试了。父母起初舍不得,但后来还是没有再坚持。我打工的第一站是河南新郑,梦想是挣够1000元。结果三个月后,我的美梦被黑心的老板吞掉了大半,我伤心地回到家,一路上连死的心都有了,因为我觉得自己仿佛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没有用的人。
村里一个好心的老师改变了我的生活,那老师从小看着我长大,很喜欢我,我回到家以后,他找到我,提供机会让我去镇上读书。这机会对我来说不蚩于一次生命的再生过程,我如饥似渴地扑到书本上……
可是,父亲却怎么也不理解人,父亲觉得,一个不小的孩子了,应该能为家庭出力,而不应该再花钱读书了,便强行把我带出了校园,恢复了我打工的生活。这次是在镇上打工,为熟人干,所以能够保证比较稳定的收入,我便用挣来的钱补贴家用之后买大量的书看,买不起新书,就跑到废品站去买旧书,那时候,我能读到的杂志也很少,《中国青年》和《辽宁青年》成了我的精神食粮,那些卖到废品站的小学课本成了我的精神支柱。
我暗地里和那位好心的恩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一有空闲便跑去请教,老师对我充满了关切,无论多忙,只要我去了,他都会放下手头的活儿辅导我的功课。并偷偷为我报名参加中考。家中得知,自然非常不快,横加阻挠。那一天,我跪在父亲面前说,让我试试吧,考不上我就死了心了!我去考了,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我在全镇300名考生中名列第18名,被镇重点中学一中录取!
美丽的校园。明亮的教室。可爱的同学。
但是,这只是我美好记忆中短暂的一瞬。父亲第二次把我拉出课堂,为了打消我继续读书的念头,带我南下广州以拣破烂为生。揣着一个破碎的梦,我成了街头的流浪儿……
破烂换钱,在遍地黄金的广州,我们爷儿俩终于捡起了一个千疮百孔的家。但是,我那颗原本充满幻想的心却变得千疮百孔。为了有一个不错的身体,我开始练武了,父亲对此没有反对,反倒很支持我。我先是在镇上练,后来经人介绍来到少林寺塔沟武校,再后来便认识了果松法师,果松把我介绍到自己的师父圣慈法师那里。
圣慈法师并没有马上收他,而是劝我回家,在父母身边尽孝。那时候我对宗教还没有坚定的信仰,但觉得和圣慈法师在一起很心安。便常常去看圣慈法师,法师也经常会给我讲一些佛理和人生大道,渐渐地,我对宗教产生了兴趣,到后来竟成了依赖。但是法师始终不提收下我的事,我在少林寺一呆便是好几年,后来得知家中有急事,便回了家。再回来的时候,圣慈法师已经四处云游去了。我便又找到果松,果松说师父现在河北某地,昨天刚刚通了电话。我不知道哪里来的一股热情,第二天便按果松给的地址去了河北,找到了圣慈法师。我见到他老人家,当时就跪下了,发誓他不收我我就不起来。圣慈法师看我这样,便收下了我这个徒弟,赐法名果强。
他的出家经历如此复杂,然而他却记得个中个每一个细节。回到少林寺,果强大哭一场,算是对往日的告别。从此,他一边练武一边向师父学习佛法,漂波了多年的心在这个古老的丛林中得到了安慰……
1994年,少林寺即将面临建寺1500年(1995年)的盛典,需要一大批年轻武僧表演,圣慈法师便向永信大师推荐了果强,永信大师也很喜欢这个年轻人,便把他安排在武僧队中,并让他参加寺院举办的僧伽培训班的学习。从此开始了和永信大师比较频繁的交往。他过去一直认为,只有像师父这样的文僧、老修行才是大慈悲的。可是跟年轻的永信大师接触之后,发现这个身怀绝技的武术大师一样有着深不见底的慈悲心!而且,他渐渐领略到在永信大师身上所独有的平易与谦卑,这和他想像中的大师是不一样的。
199_年,圣慈法师圆寂。果强悲痛欲绝,他觉得自己生命的一半垮掉了,自己就像一只无枝可依的小鸟,充满了惶恐与不安。永信大师在圣慈法师圆寂后不久,便安排果强在客堂负责接待工作了,去年,把募捐处的部分工作也给了果强。果强深深感到来自永信大师的一种信任——募捐处是要天天和钱打交道的,如果不是极大的信任,大师怎会如此安排?
果强说,我这颗心经历了太多的磨难,然而今天,它真正地愈合了。
话说到这里,我们相对默然了很久,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是不是我讲得太沉重了?这样吧,我们一起去塔林散散心,轻松轻松吧。”说着,他领我到了少林寺山门不远处的塔林。
他主动承担起了导游的职责,边走边介绍给我听——
你知道少林寺为什么要建这么多塔吗?听人说,“塔”在古代印度语叫“塔婆”,意思就是坟墓。塔林就是历代和尚的墓塔群。这些塔因为和尚生前在佛教中的地位、佛学修养、子徒多少、威望高低以及经济情况的不同而外形有所不同。原则上是一个和尚死后建一座塔,以安放骨灰。也有一个和尚建好多塔,其中有寿塔、身骨塔,衣钵塔……
你看,这是整个塔林中最古老的塔,这是在1190多年前,唐贞元七年十月为当时法玩禅师所建的塔。这个塔六米多高,从外形上看去像个小亭。法玩禅师当年是篙洛一带讲经说法的高僧,他的师父大照大师的师父,就是当年曾被称为三帝国师、两京法主的神秀大师。
这边的塔,是三百多年前,清康熙五年六月,为少林寺最后一代钦命方丈,彼岸宽大和尚所建的。
我们这塔林中的宝塔,一般都为一到七级。可你发现了没有,这座塔有九级,塔的四周又多建了一围女儿墙。那是元仁宗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国师,雪庭福裕大和尚所建的灵塔。这座宝塔,是整个塔林中职位最高,在政界权威最大的一位大和尚的塔……
大约一个小时的样子,我们走出塔林,他合手向我道别,说想去后山看看。我对他的热情表示感谢,他什么也没说,转身走了,很快消失在山林中。
30、释延传:惩恶徒焉用禅杖,…
俗名曹世成,1977年生于江西上饶余干县三塘乡蔡垄村
采访时间:2001年10月20日下午
采访地点:少林寺释延传禅房
延传法师生得一副罗汉相。身材算不上高大,但虎体熊腰,走起路来健步如飞,一看便是行武出身。
他的房间座南向北,光照很好,阳光打在供桌达摩像的身上,泛着灿烂的光。我们便沐浴在阳光与佛光中进行了一次愉快地交流。
他泡上香茶,开始讲。他12岁便离开家来到少林学武,至今已有13年,正式出家也已经6年了。对于过去,他觉得就像在弹指一挥间,时光便飞走了。自己从一个爱练功夫的小男孩长成了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说,外面的人都会觉得每一个少林人都是一个传奇,对此我承认,因为生命本身便是一个传奇,但是,传奇的情节和传奇的味道是不同的。很多人关注情节而忽视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