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寂寞喧嚣-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如此简明的人生真理竟然需要用长时间的修炼,才能悟得,简直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然而,潜心细想之后不得不承认,这里面有着深奥的哲理,它看似不值一哂,而实则非一般人所能做到。不胡思乱想意味着超常的理性和澄明,不拘泥于事物的表面和外在现象以及成败得失,同时也意味着对于人自身的超越。人的烦恼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永无壑足的欲望以及妄念。若能真正做到不胡思乱想,便能如方丈所说,“用理智分析,用智慧行动”。只是,这种人生境界需要长时间的磨练才能达到。
记得以前有人倡导过,以出世的精神,过入世的生活。少林寺的修行者们是“出世精神”的生产者。正是有了这样一个群体,人们才多了一种形而上的指向——禅宗同时也提出了行而下的指导。这些观念若能为俗世中人领悟一二,那也是莫大的造化了。 
                  
 《寂寞喧嚣》目录
 释永信 一个人人品正,一心一意做人,就自然而然昌盛成佛了。
释印松 生老病死这些事情的出现都是自然之道。
释永乾 信仰比生命本身更重要,没有了信仰,人就相当于没有了精神和灵魂。
释圣智 我是修行的人,也在滚滚红尘中,只是我们想的问题不同,做的事业有别。
释永福 执著一个“空”,“空”就成了“有”。
释行修 功德二字,不思而有,一言即灭。
释印海 人不知道的事情天知道,天不知道的事情佛知道。
释延教 佛法不离世间法,生活也是佛。
释延藏 你的心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你的愿力有多大,你的成就就有多大。
释延鲁 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就能拥有佛一样的大智慧。
释延虎 释延豹 出家人本就无名,何必在乎?
释行舟 出家人是不求福报的。
释行慈 来拜佛的人很多,真正用心来拜佛的人就很少了。
释延净 身体的苦行并不能完成心路历程的修行。
释延颖 我离不动心还远着呢,但是我正在路上,总有一天会到达。
释延江 师父之所以接受自己并非因为自己的学识,而是因为自己执着的精神。
释永成 生命是一种瞬间形成的存在,也可以在瞬间消失。
释永水 根基有大小,信心有深浅。
释永传 我特想去欧洲留学。
释宏正 书法在意不在形。
释永持 我和少林真是无意中的有缘。
释圣和 真该吃时吃,该睡时睡,以最平常事练就不动心。
释永坡 佛祖的法力老大咧,我特别爱佛教!
释果松 练武不光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把自己的人生练就一个很高的境界。
释延良 一切病均由心起,想开了就好了,也就没有烦恼了。
释延印 少林文化是以整个华夏文化为底蕴的,我在这里直接吸收到了禅的真意。
释延可 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和历史上的僧众应该有区别,有发展。不能老躲在深山中修行而不顾及现实
释果强 无因便无果,今天的果强是过去的陶强,不认识陶强,怎么知果强?
释延传 很多人关注情节而忽视了味道,这是舍本求末呀。
释延修 科学和哲学让我摆脱不了烦恼,宗教却让我洞明,这就是我与佛家的因缘。
释延宏 佛讲究缘,碰上了,当然要管,大慈大悲,惩恶扬善,是佛法要旨;但不能刻意去做,那样就没有意思了。
释延化 此身不向今身度,更向何身度此身?
释延超 修道如牛毛,成道如牛角。
释延慈 在师父的引导下深入经藏之后,自己的世界一下子打开了,无比美丽。
释果林 武术水平再高都是外在的,修为是内在的。
释延裕 如果我们对这个一日千里的世界没有什么反应和了解,那你又该如何去度众生?
释延方 放下厨刀,立地成佛,了脱生死。
释恒智 经历了生与死,恒智觉得自己已经不是以前的恒智了。
释恒福 关键是你有没有一颗虔诚的心,你的信仰是不是很坚定。
释延斌 我文化课不好,可是一样可以弘扬祖国武学,一样为国家出力。
释延杰 少林功夫有一种艺术性,这是我最深的体会,一般的长拳短打哪有这种感觉?
释延进 尽管在少林寺呆了很长时间了,可是这里依然有很多无法理解的东西。
释延华 武术也是一种艺术,是一种修炼,不是狭隘的英雄主义。
山力 能学习中国功夫在德国人看来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释小宝 大侠都是这样!
释小虎 无数双眼睛盯着我,我不刻苦不行。
释小龙 少林寺需要我的时候,无论我在哪里,都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 
                  
 1、释永信:22岁任住持,34…
 俗名刘应成,1965年生于安徽颖上,自号皖颖上人
采访时间:2001年10月22日上午,2002年2月12日上午
采访地点:少林寺方丈室
第一次见到永信大师,是在2000年6月的北京,职工之家。
那天中午,职工之家的大堂,一个身体有些微胖的和尚被几个记者围着,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有人说了一句,“这就是少林寺的方丈!”立刻又围上来几个扛摄像机的人。
这有些出人意料,印象中方丈大和尚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可是眼下的方丈看上去不过三十几岁。怀着极大的好奇,晚上便去他住的房间找他,想好好聊聊,可是他有约在先,便不好继续打扰,只简单聊了几句,了解到他1981年就去了少林寺,而且,在1987年就开始担任少林寺的住持了。匆匆和大师交换了名片,临别,大师说,有时间欢迎去少林寺。
只当是一句客套,之后一年也没有联系过。2001年10月,我们决定探访少林出家人的生存状况时,拨通了大师的电话,原本心中没有多少底,可大师在电话那头轻轻说了两个字:来吧。
少林寺方丈室,永信大师正坐在桌前用笔记本电脑浏览着互联网。他的身边围了几个小和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评论着什么。引我们进来的小和尚正要通报,大师已然站了起来,冲我们双手合十,我们赶紧“入乡随俗”地还礼。
落座之后,递上我们供职的中国青年杂志年初的专刊《可能影响21世纪的100个年轻人》以及后来出版的同名书籍。大师作为宗教界的青年领袖,自然在列。大师看了看,说,我不过是身居深山的一个和尚,哪会有那么大的影响,真是高抬了我。
谈话从他来少林寺开始。
那是1981年,他告别了父母,背着一床旧被子,带了20斤粮票,30块钱,来到了少林寺,不久便拜当时的方丈行正大师为师了。“说起来,我的佛缘真是不浅,那一天,师父正要为我在立雪亭前举行皈依仪式时,正好白马寺海法方丈来到少林寺。我和海法方丈也认识,他便做了我的引进师,行正大师则做了我的剃度师,并赐我法号为永信。两个名寺方丈为一个年轻人举行皈依仪式,这样的机缘实在是不容易获得的。当年的少林寺一片破败,只有孤零零几个大殿,香火也不旺盛。因此,我们必须得种地养活自己。那时候,我们几个年纪稍轻的便承担起了挑粪、担水、种地的活儿。说实在的,那时候的生活真是苦,但是,师父一再对我说,艰苦的岁月应该是对自己的一种砾炼,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练就平常心,便有可能通往大道。几年过去了,1984年,师父让我负责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协助他老人家处理日常寺务。那一年,我19岁。1987年,师父圆寂了。我继承了师父的衣钵,担任了住持,全面主持寺院工作。”
大师如此简单地概括了自己的经历。后来谈到了少林寺的扩建,大师说,历史上,少林寺遭受了很多磨难,原本非常好的建筑被人为破坏了不少。这些年来,法堂、钟楼、鼓楼、白衣殿等陆续重建、修复了。说起修复工作,这里还有一段佳话:那是在1990年年底,我应邀访问日本,到达日本的第四天,我们访问京都达摩寺,见到了达摩寺住持广濑正史。交谈中,他抱出几本大影集让我翻阅,并告诉我,近百年来达摩寺几代僧人常到中国拍摄寺院建筑和佛教文物,用来充实和推进日本佛教。在一本老影集里,我忽然看见了一组少林寺早年景象的照片,细看下面的文字,这组照片竟是拍摄于日本大正九年,即石友三火烧少林寺前八年的1920年!这组照片太珍贵了,我当即向主人提出复制一套的请求,主人慨然同意并代为复制了48张照片,这套照片基本反应了少林寺80多年前的全貌。我们后来的修复工作很多便是参考这些图片资料进行的。
我们很想听他继续谈自己不凡的经历和少林寺的故事。可是不巧得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