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阳光基业-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重生。(6)
建桥修路,挖矿采煤,发电运输等重大项目,在很多市场经济力量没有到达的领域,都活跃着央企的影子。因为有着政府功能的一部分,所以央企的高管们甚至还保留着政府官员的级别。
  当初生的阳光保险团队把筹资的希望转向央企的时候,机会来了。
  这些特大型企业在市场化的过程中需要规避风险,他们也了解风险,并且正在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法,这时候张维功适时地出现了,而他的经历,尤其是社会责任感,让他与这些央企巨头很容易找到思想的交集。事实上张维功应该把眼光转向央企,因为这是他更为熟悉的地方。曾经作为一个颇有作为且仕途光明的官员,政府和政府有关的经济圈里有他的影子。人们知道他,也信任他。从商业上说,这种信任成本,降低了交易中的摩擦。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说法。现实中,从想法形成到获得他们的投资,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央企的决策层很难见到。首先是因为他们很忙,日程的安排很紧,所以大量的信息要被过滤,因此张维功团队必须经过一道道的“关口”
  才能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央企老总。当然也正是因为这样,张维功才必须准备得更充分。乘坐出租车到潜在投资者办公场所很远的地方就下车是对的,因为在谨慎而正确地选择投资之时,意外会非常之多。
  曾经有一家香港公司准备以1 000万收购一家国内网站,在双方谈判的过程中,港方偶然从物业管理处得知那家网站已经两个月没交水电费了,收购的价格立即从1 000万下降到了100万。
  其次,决策是漫长的。不同的央企其内部有不同的决策机制,因此有着不同的反应速度并且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创业者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的时候,有时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路该怎么走。他们有的信念只是,目标是对的,因此总会得到支持。而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和路径之后,支持随之而来,只需要打开一个缺口,水流就会源源不断。
  第一章重生。
  。。。。。。。。。。。。。。。。。。。。。。。
  。
  。。。。。。。。。。。。。。。。。。。。。。。
  阳光保险创业的第一个缺口,是从央企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打开的。为了这一机会,张维功从2004年6月15日开始准备,直到10月24日才见到中石化的决策者。从初夏到中秋,历时4个多月,季节都已变换。此时,张维功他们已经向389家有规模的企业讲述了投资保险企业的方案。然而,这样的历史性机遇并非所有的目光都能看得到。
  目光看到的是近景,眼光所及的才是远方。
  因为前期已经和中石化的各管理层有了十分详尽的交流,因此中国石化的最高决策层只与张维功交谈了40分钟就决定投资阳光保险。
  紧接着,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简称南方航空)、中国外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外运)的总经理也在分别与张维功谈了一段时间后作出了最终决策。
  此时与中国铝业公司(简称中国铝业)也已接触4个多月,当时的总经理肖亚庆是一个做事干练而又十分谨慎的人,仅决策投资阳光保险一事就上了3次班子会作专题讨论。因为长期从事实业,所以这家公司对于细节的关注度空前之高。他们专门聘请了国际化的投资顾问,提出了数百个问题。据张维功的同事回忆,在与中国铝业的接触过程中,从财务开始一直到总裁助理、副总裁及子公司、集团的各位领导,张维功先后拜访过30多次,这个过程提供的投资说明书及相关材料达10多万字。而在张维功回答了大量从各种角度、各种细节提出的问题之后,中国铝业也决定投资这家公司。几年以后,作为中国铝业派出董事的某高管谈及这次投资过程时表示,当时他们决定投资阳光保险,最重要的就是投资张维功,因为相信他能做成事。

重生。(7)
道路开始明朗起来。
  以张维功为核心的原始创业团队之所以在股东的选择上反反复复,除了因为张维功和这个团队成员的身上有相当多的理想色彩之外,还 阳光基业。
  。。。。。。。。。。。。。。。。。。。。。。。
  因为他们从业多年,是高度现实的执行者,对这家保险公司在开放之后的竞争局面有着充分的认识。在开放后的市场竞争中,作为一个个体,阳光保险的前面有数家具有很长历史的大型保险公司,后面也有着越来越多的新进入者。阳光保险要实现自己的愿景必须既要灵活又要有力量,既要有理想又要非常现实。而在漫长的竞争过程中,公司治理结构是赢得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既要求股东的战略眼光,以保证重大决策的方向,也要求信任高度专业的职业团队,以保证内行人做内行事。
  也正是因为这样,张维功对于提出无数问题的股东,比如说中国铝业,始终抱有开放而欢迎的态度。
  有了股东们的信任,张维功和他的团队,从深渊里走了出来。
  起伏里的张维功如果以世俗的眼光看,在这8个月又两天的日子里,阳光保险未来的董事长张维功经历了两个大的跌落。
  至今,中国传统观念对成功的衡量标准,首先是做官。官,或者当下意义上的公务员,因为稳定而又有政治以及附带的经济权力,成为社会成员最认可的价值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张维功“下海”,本身就是放弃了一种成功。
  其次,张维功“下海”之后,本来可以成为大公司里的高级经理人,从世俗意义上,也是一种成功。他们手握重金,对拥有大量员工的公司命运有着核心决定权。因此,张维功放弃现成的大公司高级经理人不干,决定调整股东,在人们看来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张维功认为自己从来都是个创业者。对从高级公务员“下海”
  到决定从零开始,这个身材高大、目光严厉,但心地却有些柔软的山东人一贯认为自己其实只是在做同一件事情。对于做官,他说自己可
  以做一些为公众服务的事情,在这个意义上,位置越高,确实给他带来更为广阔的服务公众的空间;但是就追求仕途而言,张维功自己却并没有什么打算。同样,对于阳光保险股东的调整,理由也是非常简单,只是因为由于股东的想法与自己的愿望,有着很大的差距。作为创业者的张维功想做一家志在长远而且是高尚的、受人尊敬的公司,而不只是一家简单的营利性公司。
  所谓志在长远的公司,是指除了追求利润外,还要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为员工提供成就自我的舞台。企业因利润而存在,但公司作为一个组织,在很多情况下又不仅仅因为赢利而持续。正是这种对于理念的坚持,使得张维功主动选择这两次世俗意义上的人生跌落。也正是这份坚持,使得他和这个团队能够重新走出来。
  因为有了这份坚持,在与原来的生活完全远离的8个月中,张维功尽管内心起伏,但却一直保持着表面上的淡然。9个团队成员,看到的是张维功在事情发生之后平静的应对和快速反应,在重新寻找股东的过程中,对于所有出现的问题,他从来都是积极地应对,没有任何异样。尽管他从来是镇定自若,但在夜深人静时,张维功会独自来到陶然花园酒店旁的陶然亭公园散步。
  在深夜的清凉和静谧中,张维功仰望北京上空遥远的星辰,或许在问自己:谁肯掏出数亿资金去投资一个已经是布衣白丁的人讲述的故事,而且听起来还是一个十分遥远的故事。
  张维功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名基层的保险业务员,保险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销售的产品之一。但是对于一个从保险销售工作开始做起并一直做到保险监督官的人,还有什么能阻挡他前进的步伐呢?
  事实上张维功的内心在煎熬着,“在作出调整股东的决定之前,我三天三夜没有睡觉,抽掉了一条烟。在股东调整的过程中,如果团队散去,我的内心可能也好受一点,因为责任轻了。我也曾经想过是不 阳光基业。
  。。。。。。。。。。。。。。。。。。。。。。。
  是让他们都回原来的单位。但是他们都没有散去,所以愈发坚定了我们只能向前走的信念。”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阳光的种子(1)
2001年,就在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的前夕,美国政府提出了最后一点要求,要求外国保险公司可以进入中国的保险市场,美国政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