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在这个出彩的镜头之后,张维功在8个月的时间里从人们的视野中悄然消失了。
其中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张维功原先的社交圈中,很多保险业内人士和与他有关的人关心着他的行踪,同时也期盼着能与他联系。因为在人们的印象里,张维功进京创办公司是一件必然要发生的事情。
一方面他是一个想干事、也能成事的人,另一方面,他进京创业的条件也已经全部具备。
而在电话另一端的张维功,虽然很清楚这些情况,但他却强迫自己不去接听这些电话,以免陷入自己原先的交际圈中。作为曾经的政府高官,他很清楚*关于“人是所有社会关系总和”的这一说法;①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阳光保险;目前拥有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阳光产险)和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阳光人险)等多家专业子公司。—编者注阳光基业。
。。。。。。。。。。。。。。。。。。。。。。。
可他却决心要从所有过去的关系里消失,至少要坚持到绝地重生的那一刻。
因为此时,张维功的人生,正在经历巨大的落差。他几乎是要从零开始自己的人生。
连那个采访张维功的记者都不知道,就在他询问张维功动向之后的几天内,张维功作出了一个关乎他和他的团队前途命运的决定。这个决定把张维功自己打入了命运的最低点,也让他的团队陷入了前途未卜的境地。而这种命运的改变,只是源于张维功的个人理想与现实环境存在着差距。
我们暂且把这个决定和张维功为什么要把自己逼入绝境的原因留作悬念。先来看看张维功和他的团队在作出这个决定前后的命运。
作出这个决定之前的张维功,是一位政府高级官员。转换身份“下海”后,股东已经给他安排好了汽车、办公场所、资本金,并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然而,作出这个决定后,张维功一下子变成了一个从零开始、几乎身无分文的普通创业者。他既然已从政府辞职,就不可能再回去从政;他虽然有机会可以去一些大型保险企业任职高管,但这并不是他的初衷,也不是他的目标和愿望。除了自己的前途外,最让张维功感到困扰的是,他还带领着一个团队。团队中的所有人都已经从原有岗位离职,作为领头人的张维功既然劝说他们放弃优厚的待遇和稳定的生活,和自己组队创立一家新公司,那么现在就面临一个困局:怎么跟他们交代?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重生。(2)
可能更让他尴尬的是,在这个决定做出以前,他已经被京城的新闻媒体注意。而现在的他却像一个准备起跳的跳高运动员,在万众瞩目中已经完成了热身,走上跑道并且跑了几步准备起跳时,却忽然又退了回去,剩下的是观众睁大眼睛的惊讶和不解。日后刘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突然退出跑道,留给观众的感觉大致也如此。张维功将第一章重生。
。。。。。。。。。。。。。。。。。。。。。。。
。
。。。。。。。。。。。。。。。。。。。。。。。
如何处理这种差之千里的落差?
后来张维功和他的团队把这个决定轻描淡写地称做“调整股东”,也就是说张维功要放弃原来的所有股东,重新开始寻找新的投资者。
我们知道,对于一家尚未出生就遭遇“基因突变”的公司来说,尤其是对于一家想从事保险事业的公司来说,失去了资本的支持重新再站起来,几乎比登天还难。
从高级官员到普通创业者之间的落差,可以说渗透到张维功当时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了。创业团队首先从当时住的五星级酒店里搬了出来,先是搬到了档次更低一点的陶然花园酒店,最后又搬到了山东省潍坊市市政府在北京的落脚点—潍坊市市政府驻京办事处,在那里租房办公兼住宿。迫在眉睫的事情是,如果张维功及其团队还想筹建一家保险公司的话,那么,他们必须尽快找到新的股东。把这个空白填上,这是他们重新站起来的唯一机会。
资本金在哪里?这是最为考验人智力的问题。在这场被人们称为“智本”和“资本”的博弈过程中,只要完成了资本金的寻找,张维功就算赢了,而如果完不成,他们就将是地道的失业者。
张维功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在这个过程中,他非常羡慕每个早晨在他面前匆匆而过的上班人群。“因为他们都有工作,每天都有事情去做,自己对工作从来就有巨大的热情,可现在唯一的工作就是找愿意投资阳光保险的人。”
但是阳光保险的股东在哪里呢?
瞄准央企在这场智力与资本的博弈中,张维功赢的机会很小。因为创办保险公司所需要的资本,实在不是一个小数字:根据监管规定,保险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为2亿元人民币,而要打造一家全国性保险公司,则必阳光基业。
。。。。。。。。。。。。。。。。。。。。。。。
须达到5亿元以上。
在寻找股东的过程中,张维功后来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有一个民营企业家与张维功见面谈投资之后,对方准备出5 000万元资本金给张维功让他运作。但是张维功没有答应,因为对于一家高起点、全业务领域的保险公司来说,5 000万元的资本金是远远不够的。
如此巨额的资本金,有多少企业可以只凭着一个团队和几份可行性投资报告而拿出来呢?而拿得出这般巨额资本金的企业,又为什么不自己来经营这家公司而要交给一个外部团队去打理呢?
在四五个月的时间中,张维功及其团队的工作就是把这两个问号拉直。他必须在这两个问号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
保险业是一个新开放的行业,而张维功在保险领域里已经从业20多年,他知道这个行业的机会在哪里,他知道如何把握住这些机会,他知道要找什么样的人来把握这些机会、这些人在哪里、怎么找到这些人。但是,他只是想做一件大事,一件与他自己相称的大事。
这件大事对他来讲,就是他心中的一个梦想。没有人能够很清楚地知道这个梦想是什么,但后来我们看到,他当时起草的可行性报告中提出的目标是要建设一家国际一流的金融保险集团,第一步是成立一家保险公司。
重生。(3)
但是现在,他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把保险公司运营所需的资本聚集起来。
这是一个标准的现代企业成立的过程。有成熟的团队、有成型的业务模式,剩下的问题就是,怎么找到成立公司最核心的要素——资本?
如果有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张维功可能不会缺资本。现代经济制度中,资本市场就是要把资本投给优秀创业者。像张维功这样的人,应该是能拿到资本的。
但中国的资本市场还不成熟,尤其是没有成熟到像张维功这样的第一章重生。
。。。。。。。。。。。。。。。。。。。。。。。
。
。。。。。。。。。。。。。。。。。。。。。。。
人可以直接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程度。因此,张维功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筹到足够的资本金。
对于这个民间创业者团队来说,筹资是他们要跨过的第一个,也是最难的一个门槛。
在不使用原来那个电话号码的同时,张维功来到北京后使用了另一部手机,当时的通话费竟达到了每月3 000多元的水平:他要通过一个新的交际圈,把资本找出来。
这几乎是一个漫无边际的寻找过程,好在团队的力量大过个人的力量。由9个人所组成的团队,找出了无数的人际关系、筛选出了一系列的企业之后,他们开始了与时间赛跑的过程。
从南下广东到北上东北,张维功和他的团队开始奔波于全国各地,与数百家可能投资的企业进行接触。
但从接触到最后投资,过程是漫长的。“我们当时常常需要从企业中层或者底层开始接触,经过好几层才能见到企业负责人。”而且,他们要同时接触数百家企业,这就带来巨大的工作量。
此时,这个团队的开销要张维功自己来承担了。他把自己的存折拿了出来,这两个存折是他多年的所有积蓄,总共是34万元人民币。
在这些钱花完之后,张维功还借了数十万元的债务。
在寻找资本的过程中,他们的经历可谓一波三折。
一开始,他们自然想到的是寻找民营资本来做投资人,因为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民营企业最有活力,最能接受新思想。也确实有一些民营企业表示出浓厚投资兴趣。但在这个过程中,张维功没有拉直第二个问号:有些企业听完张维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