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宿卫见李世民缓步过来,顿时鸦雀无声,早有人奉上李世民用的宝雕弓、大羽箭。
  李世民轻舒猿臂,只见箭发如雨,一壶箭很快射完。
  再看箭垛上,一蓬箭深深插在箭垛的中心。
  众宿卫见状,齐齐地喝了一声彩。
  李世民今日无心在这里多呆,他缓步回到显德殿,翻看各地报来的奏章。
  这样不觉日已偏西,冬日的白昼本来就短,天色很快陷入昏暗之中。
  早有司灯宫人将灯掌起,殿内显得明亮亮的。
  李世民虽不断翻看奏章,偶尔也有批语,然心里一直想着今日弘文馆里的事情。
  当时两派辩论的场景犹历历在目,尤其是魏征的犀利言语言犹在耳。
  李世民知道,自己刚刚即位,如何确定今后的理政方针,是关乎大唐国运的一件大事,这是不能有任何闪失的。
  尚食官带领四名掌膳宫女奉来今日的晚膳。
  由于李世民午膳吃得较晚,肚内并不十分饥,他将手向红豆粥点了一下。
  尚食官拿起汤匙先尝了一口,然后将汤盏奉到李世民的面前。
  李世民用完晚膳,若有所思地提起笔来,饱蘸墨汁在纸上写了“抚民以静,惟重教化”八个大字,依旧用飞白法书就,其笔力遒劲,似直透纸背,挂丝处行云流水,意犹未尽。
  李世民脸庞微侧,又在下面用楷书写了数行小字,即是杜如晦所说的四条措施: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写完后,他端详了片刻,使唤来太监令其将此纸粘于寝殿墙壁上。
  李世民的寝殿设在显德殿的西北角,有一回廊与显德殿相通。
  这里原是东宫堆放杂物的一间偏殿,李世民为了理政方便,令人将其清理干净,以为临时寝殿。
  其时,长孙嘉敏等眷属也搬入了东宫,他们在东宫西北角的仁寿殿内居住。
  这里的房舍相对紧凑,又各有独立的院落,较之原来的弘义馆,要宽敞许多。
  李世民近来多在这个临时寝殿居住,忙起来的时候,便对女色淡了许多。
  偶尔想起来,他会自己动身到仁寿殿去,从不许长孙嘉敏和其他嫔妃来这里侍寝。
  寝殿的墙壁上,贴满了奏章。
  那是他看罢大臣和外官的上疏后,择其重要者将其粘之屋壁,以备出入时观之。
  他这样做,是怕将重要的事情遗漏掉。
  太监将他刚才的手书贴在西墙壁上,这幅字与众多奏章贴在一起,因其字较大,显得很是醒目。
  李世民令一太监掌灯随其后,从自己的这幅字开始看起,逐步北移,目光漫过眼前的所有奏章。
  奏章上所列之事已经办过的,他会用朱笔在上面添上一勾,自有太监将之取下,再将新的奏章贴在空当之上。
  李世民这样看了一会儿,忽然发现其中竟然有四道奏章皆是魏征所写,因其奏事不囿于一事一物,多是宏论,故久久未将其取下。
  李世民停下脚步,将头仰起来,脑海中浮现出魏征的模样:矮矮的个子偏又微胖,一张脸上挤满了皱纹如核桃皮一般,让人实在想像不出他今年刚刚四十七岁。
  他一愣神,即唤来一名太监道:“去,传魏征来此见朕。”
  魏征走入寝殿的时候,李世民依旧在看墙壁上的奏章。
  他趋前几步下拜道:“臣魏征奉诏见驾。”
  李世民扭头微笑道:“起来吧。
  

魏征强项驳重臣  唐皇思治求真言(8)
听说韦挺今晚设宴,他为何单请你们啊?”
  魏征道:“韦挺生女满月,特请我们几人。
  韦挺并未铺张,想他念着旧僚之情,因请我们。”
  “旧僚?为人者不能没有几个朋友,然不可太念旧僚之情。
  魏征,你饱读史书,当知党锢之祸的惨烈。”
  魏征神情一紧,答道:“臣谨记陛下之训。”
  李世民微微一笑,伸手指向右面的两张软椅,说道:“魏卿,朕深夜召你,是看到你连上奏章,和你今日与封公等人的辩论,因想与你闲谈一回。
  走,我们过去坐下,今宵我们君臣并椅说话。”
  魏征看到眼前的光景,知道李世民想和自己深谈。
  他并不推辞,也不做谦逊之言,大咧咧地走过去坐在椅子上,与李世民面对。
  李世民开门见山:“今日在弘文馆,是你和如晦等人一起,顶住了那班老臣的迂腐之言,甚合朕意。
  嗯,朕即位以来,想办的事情太多,然总觉得抓不住总纲。
  今天算是将这件事儿定了下来。
  魏卿,朕知道你知古明史,能识大义且处事练达,今日我们不定题目,从容对答,将你心中所思所想告诉朕,如何?”
  魏征点点头,稍加思索一下说道:“陛下宵衣旰食,为国劬劳,臣子惟加倍努力,鞠躬尽瘁,方能报君恩之万一。
  臣今晚饮了几杯酒,现在借酒蒙脸,说几句狂话。
  陛下虚怀若谷,一心理国,臣子们定当随皇上左右,并以为楷模。
  君臣一心,大唐勃兴指日可待!然在其过程中,不敢稍有差池。”
  “以你所观,我们君臣应该最为注重什么?”
  “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故为君者,须得民心;为臣者,须有忠心。”
  “这个道理大家明白,然如何为之呢?”
  “关键就在于陛下您了。
  君王之欲,虽在自身,然亦为天下大事。
  想秦始皇造阿房宫,隋炀帝广造离宫,即为一己之欲,其流毒弥散而下,臣子们在其所辖内亦营其私,以致山河破碎,民劳疲乏。
  既失民心,臣子亦不能尽其忠。
  望陛下在位之日,能克制本身之欲,君王如此,臣子也不敢胡作非为。”
  李世民微微颔首,说道:“不错,炀帝奢费侈靡,遂使吏治败坏,贪墨成风。
  如虞世基之类的贪官污吏莫不大置产业,祸乱百姓。
  唉,天下兴亡系于君王一身,委实太重了。
  魏卿,今日如晦说过,要想抚民以静,其首要者即去奢省费,要想做好这一条,朕是关键。
  朕定当克制己欲,务行俭约。
  你为谏议大夫,每日侍朕身边,看到朕有失制之处,还要及时规谏才是。”
  魏征听了此话,急忙站起,拱手道:“陛下有令,臣下敢不遵从?臣定当牢记在心,时时规谏。
  其中若有偏激之处,望陛下念着臣一心为国的缘故,能够宽恕才是。”
  李世民哈哈大笑,挥手让他坐下,说道:“你以前虽从朕日短,也应该听到一些风声。
  朕不是小肚鸡肠之人,只要大节把持得住,朕不会因你一言之失降罪的。
  谏议大夫之中,以你有才且有胆略,望你能为他们树立楷模,让其他臣子也有善谏之风才好。
  这样,朕无时无刻不接受臣子监察的眼光,让朕有畏惧之感,以克己欲。
  话又说回来,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这正是朕畏惧的因头。”
  “陛下富有四海,却常常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是取得天下大治之决定因素。
  放眼古来君主,有畏惧之心者,可能开国之君相对多一些,其他的就如凤毛麟角了。”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说道:“开国之君知道创业艰难因而珍惜,然如秦始皇等人并不懂得如何治国。
  

魏征强项驳重臣  唐皇思治求真言(9)
他一边用苛刻的刑罚来管理百姓,一边却大造宫室逞其私欲,这样虽能安一时,却不能管长久。
  魏卿,你说得对,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正自身。
  伤君王其身者不在外部,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君王若耽于滋味,玩悦声色,其己欲越多,则所损愈大。
  朕不想如炀帝那样,既亡国又留骂名,当一个无道的昏君。
  朕当努力克制自己的欲望,争取做一位明君。
  你说,这其中的关键之处又是什么?”
  魏征哈哈一笑,说道:“陛下,臣说了这么多,口有些渴了,能否讨一盏水喝?”
  李世民也笑了起来:“哈哈,朕求贤若渴,竟然忘记贤才也会口渴的。
  来人,赶快为魏卿上茶。”
  他又转头看看外面黑沉沉的天,觉得时辰应该不早了,急忙召来掌时宫女询问,原来已是子时了。
  魏征仰头将一盏香茶饮下,吧咂一下嘴道:“好茶,可惜不能好好品味。”
  李世民点点头道:“这茶的滋味不错,是湖州顾渚所产之紫笋。
  你不必可惜,待你回府时,朕赐给你一坛好好回家品味。
  对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