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靖点头赞道:“看模样不错,张少卿,你先让他们牵来一匹,容我先试一回。”
  李靖骑上一匹枣红马,独自向北疾驰,绕了一个大圈,用时大半个时辰方回。
  他虽不养马,然也知马之优劣,试骑之后,感到此马可堪为用。
  他知道颉利可汗所用马匹多为乌珠穆沁马,与这种杂交而成的马儿相比,其速度和敏捷程度都落在下乘。
  李靖回到张万岁面前一跃而下,开口说道:“张少卿,就要这群马了。
  念你养马不易,我此次仅要三千五百匹,省下一千五百匹于你。”
  张万岁哈哈一笑:“李尚书如此替我着想,马贼在这里先谢过了。”
  张万岁说话的时候,脸面正迎着阳光,其一笑脸上皱纹顿现,如核桃皮一般。
  李靖注意到他比以前苍老多了,想是他多年居于这苦寒之地,又多时在野外巡视马匹所致。
  李靖心里一颤,有心想让他回京城居住,又想此人天生爱马,若让他离开马群,也许苍老得更快。
  想到这里,李靖柔声说道:“张少卿,唐初马匹仅有数万,这些年经你调养,能上阵战马已有数十万,功劳可谓大焉。
  有一件事我要提醒你,你养马之时,也不能忘了育人啊。”
  “怎么讲?”
  

报皇恩如晦劳心 出奇兵李靖发威(5)
“你总有走不动的那一天,若是不将满肚子的马经传授于人,而将之带入棺材里去,连皇上也不答应你。”
  “哈哈,李尚书,你要了我的马,还不忘我这个人,你放心,皇上早就想到了。
  你看,我身后这名年轻人叫韦盘提,原在幽州养马很是有名,被皇上调来辅佐我养马。”
  李靖点点头:“这么说,你是后继有人了。”
  “正是。”
  李靖心想李世民不愧为一世英主,连这等小事都能考虑到,何谈其他呢?他不想接着说这个话题,说道:“张少卿,我在此地不能多留,明日一早就要奔赴北境。
  这些马儿,就烦你派人随我一同赶到雁门。”
  张万岁回视韦盘提道:“李尚书亲来挑马,可见非同寻常。
  你就挑选数十名得力之人,将这些马儿赶到阵前。
  若军中兵士不习惯此种马性,你可帮他们调教一番。”
  韦盘提躬身答道:“下官省得。”
  杜如晦在京中接连数日忙乱,晚上忙得太晚,就宿在尚书省。
  刘政会这日晚间来寻杜如晦,言说蒲州张刺史来京哀求,其称蒲州连年遭灾,没有积蓄,所以无法上缴今年租赋。
  杜如晦问道:“刘公,你没有告诉他要以大局为重吗?”
  “说了,但他还是哀求不止。”
  杜如晦沉吟了一下,说道:“那好,你把他带来。”
  刘政会看着杜如晦那憔悴的面孔,心疼地说道:“如晦,我的年龄比你大,然看你的颜色枯槁,神情疲惫,精神还不如我哩。
  办事固然要尽心,也不能太拼命,你这样下去,那怎么得了。”
  杜如晦无奈地摇摇头,感谢道:“谢谢刘公关心。
  我遇事若不将之办妥当,就难以成眠。
  唉,多年形成的毛病,一时也改不了,只好听其自然吧。”
  刘政会也摇摇头,心想李世民到底用了什么法儿,让杜如晦、房玄龄等一班人如此卖力,竟然连自己的身体都可以不顾。
  窗外夜色更浓,寒气渐渐透了进来,将砚上墨冻得凝固起来。
  杜如晦唤来差役,令其用热水重新磨墨。
  衙役端来热水,将之滴于砚中,一边磨墨一边问道:“杜大人晚上办事这么久,小人去笼些火来如何?”
  杜如晦立在案前翻看今日的文书,感觉到越来越重的寒气,跺了几下脚,说道:“不用,我再待一会儿即回府,不用笼火。
  现在刚刚入冬,若衙内现在就开始升火,那要多少薪炭才能过冬?”
  “现在已经过了饭时,杜大人还饿着肚子,不如让小人先去寻来点热汤,一来可以取暖,二来可以垫垫饥。”
  杜如晦摇手不许:“我马上就回,也不差这一时。”
  说话间,刘政会带领张刺史走了进来。
  那张刺史见了杜如晦躬身行礼道:“杜大人在上,下官特来拜见。”
  杜如晦眼光看也不看他,依旧注视着案上的文卷,沉默了片刻方才问道:“张刺史,据我所知,蒲州今年的收成不错。
  国家并未额外征收租赋,你为何拖欠至今呢?”
  “禀杜大人,蒲州今年确实丰收,然以前欠账太多,实在无力上缴。
  望杜大人为蒲州百姓着想,宽限些时日,来年再补上。”
  “你急巴巴地从蒲州跑到京城,就是想来讨这句话吗?”
  “下官不敢,只是想将实情报知。”
  杜如晦抽出一卷文册,将之丢在张刺史的面前:“张刺史,这篇妙文你应该见过吧。
  ”    张刺史定睛一看,认得是本州的上表,急忙说道:“这是本州去年的上表。”
  “嗯,看来你的记性不错。
  表中说道,蒲州得邓州之助,开始恢复农事,已初见效果,来年若风调雨顺,定使百姓家中有盈粮。
  今年秋收大熟,你那里应该不错。
  

报皇恩如晦劳心 出奇兵李靖发威(6)
是不是?”
  “下官刚才说过,主要是以往欠账太多。”
  “我年初时陪皇上出巡,夜访风陵渡时见到不少蒲州百姓,他们当时说了你许多好话,足证此表所言非虚。
  你有多少旧账?贞观元年,贞观二年,皇上免了你们蒲州二年的租赋,朝廷还为你们送去许多赈灾之粮。
  要说旧账,仅有一笔,即是邓州所赊钱粮。
  然陈君宾亲口对我说过,这些钱粮可以逐年偿还。
  张刺史,如今国家有事,你一味拨拉自己的小算盘,置国家的租赋于不顾,还说了这么多虚妄的托词,这样应该吗?”
  张刺史想不到杜如晦这么快就说清了自己的家底,不禁目瞪口呆。
  他这次见了吏部的征粮令,心想蒲州刚刚渡过了难关,正是缓口气的时候,实在不愿意上缴国家的租赋。
  因此来找吏部说项,以蒲州往年受灾太重为托词,想一时搪塞过去。
  不料刘政会如此认真,还将他拉到杜如晦面前受训。
  他支支吾吾半天,方才答道:“杜大人,天下诸州甚多,也不差了蒲州的这一点钱粮。
  容缓一些日子,下官定然全数缴清。”
  杜如晦抬起头来,心中生出一分怒意,斥道:“张刺史,你为国家的吏员,缘何连这点事理都不明白?当初蒲州遭灾,陈君宾节衣缩食周济你们,他为何这样做?无非是胸中有国家大局。
  你现在将眼光仅仅盯在本州事务,这一分眼光,要比陈君宾差远了。”
  刘政令插言道:“对呀,现在国家有事,杜仆射日理万机。
  你在这里喋喋不休,该是不该?”
  突然,杜如晦脸现痛楚之色,用拳头顶住了腰部,很快,脸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
  刘政会见此情景,关切地问道:“如晦,你怎么了?”
  他跨前几步扶住杜如晦,又向张刺史吼道:“赶快搬过来一张椅子。”
  杜如晦痛苦地斜倚在椅子里,眼光无神,哼哼了几声,然后有气无力地说道:“刘公,不知为何胸下疼得厉害。”
  刘政会叹了一声气,说道:“你恐怕还没有吃晚饭吧?唉,你这样没明没夜地辛劳,就是一个铁人,也承受不起啊。
  如晦,这里的事情由我来办,你赶快回府吧。”
  杜如晦抬起头来,目视张刺史,一字一顿道:“张刺史,蒲州所欠钱粮务必于十日内缴清。
  你若再延迟不办,到了十日,我将奏明皇上罢你官职。”
  张刺史眼见杜如晦如此竭尽心力为朝廷办事,自己因一己之私,来此喋喋不休,心里早已有愧了。
  他拱手答道:“下官今日得杜仆射和刘尚书一番教训,茅塞顿开。
  我今夜立刻返回,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将国家的租赋缴清。”
  杜如晦点点头,不再说话。
  一名衙役上前搀起他,慢慢地步出户外。
  李世民那日在太极殿内的一番疾言厉色,果然有了效果,群臣的上疏又多了起来。
  他召见群臣之余,多在东暖阁内披阅群臣的奏章。
  这日午时过后,他先是小憩了一阵,起床后步入东暖阁内,就见杜正伦正候在那里整理起居注。
  杜正伦那日在朝堂之上举报封德彝,事后魏征找他说了一番道理。
  大意为处机要之职,须缄口为要。
  杜正伦明白其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