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雨水连连,并未酿成大灾。
转眼间到了秋收季节,田野间见出大熟。
贞观元年时,因旱灾使粮食减产,关中米每斗需绢一匹才能换到,到了今年粮食丰收,米价直线回落,每斗米仅值二十钱。
这时,逃散出去的百姓纷纷返回乡里,众刺史喜出望外,将其妥善安置。
以往萧条的村落又起炊烟,各地渐渐有了一些生气。
李世民阅罢各地来的奏章,心中的欢喜不言而喻。
他想起陈君宾之功,特下旨擢其为太府卿。
李世民认为陈君宾有理财的能力,而太府寺掌管邦国财货之政令,下设两京诸市署、左藏署、右藏署、常平署,让陈君宾主持这里的政务,相信更能发挥其能力。
李世民一团高兴,有心想出外狩猎一番,又想起魏征等人的脸色,不敢轻举妄动。
这日秘书省魏征、虞世南前来奏事,李世民当场答复,然后说道:“虞先生,朕今日作诗一首,请你品评一番如何?”
虞世南接过绢纸,只见上面写了一首艳诗,其诗曰: 蝉鬓慵梳倚帐门 蛾眉不扫惯承恩 旁人未必知心事 一面残妆空泪痕 李世民以宫人的口气,写出了其不能得到皇帝恩宠的幽怨。
虞世南看后连连点头,觉得该诗写得好,然转念一想,李世民以皇帝之身,却写出这等宫中艳诗,毕竟有些不妥,遂谏道:“陛下圣作虽工,然体制非雅。
若天下之人知道皇上爱好此类诗,必然效之。
此文一行,恐风靡天下。
恕不奉诏。”
原来当时风行奉旨和诗,皇帝每写一诗示于臣下,群臣必须写诗和之。
虞世南既出此言,显然不赞成李世民写这类艳诗,故不奉诏和诗。
李世民看到天下大熟,心内高兴,其大多时间在宫内行走,因想起了写艳诗的游戏,若群臣和之,势必有着许多乐趣。
不料一贯沉默寡言的虞世南给了当头一棒,李世民的心情顿时沉了下去。
魏征侧头看诗,明白李世民缘何如此,遂拱手道:“陛下,虞先生所言亦为臣之心意,当初梁简文帝好作艳诗,境内皆效之竟成风俗,谓之宫体诗。
这样的诗虽对仗甚工,词语又艳,终不是盛世之风,望陛下戒之。”
李世民已经听明白了二人的意思,示意虞世南将绢纸放于案头,然后说道:“朕知道了,皇帝的一言一行事关天下大体,虞先生,朕今后再不为此类诗句。”
魏征微笑道:“其实陛下作此诗,是为宣泄胸中的兴奋哩。
今年天下大熟,举国高兴,然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陛下要保持清醒头脑才好。”
李世民怫然不悦,说道:“人言做天子自得尊崇,无所畏惧,朕却以为要自守谦恭,常怀畏惧。
朕每出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惧群臣。
魏卿,你的意思是说朕有些头脑发昏了?”
“非也,臣见皇上这些日子眉飞色舞,今日又作此艳诗,因想提个醒。
古人云:‘糜不有初,鲜克有终。
’愿陛下守此常谦常惧之道,日慎一日,则宗社永固,无倾覆矣。”
李世民点头答应,心里暗暗想当个皇帝真难,还不如做一个平常人那样自由自在。
然自己身上担负社稷之重,要想做得尽善尽美,惟有克制己欲,方能不蹈隋炀帝的覆辙。
魏征、虞世南告辞后,李世民起身到左边的案子旁站定,那上面堆有群臣所上之策略。
他随手拿了几本,然后斜倚在躺椅上观看。
第一本为王?所上,其中说道:“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
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
唐皇慧眼识马周 李靖忠心领三军(2)
王?的这段话,是说吏部选人时仅论其会试成绩,而未从本人的德行等方面细加考查,万一此人德行有亏,在任上荼毒百姓,则其恶劣影响无可挽回,百姓已受其害。
李世民抬头看了看窗外,觉得时辰已近午时,遂令人去传王?,让他过来共进午膳。
王?急匆匆过来的时候,尚食局已将午膳摆好,李世民坐在上首,令王?与自己对脸坐下,然后边吃边说道:“王卿,朕已看了你的上疏。
然书中仅提其弊,未说如何改之的法儿,今天你可以提一提。”
王?道:“陛下,现在每年选数千人,吏部不能知悉每人的德行,仅凭会试成绩配其阶品而已。
臣以为两汉取人的法儿可以借鉴。”
“两汉?你可慢慢道来。
来呀,为王卿添酒。”
一名美人袅袅婷婷执壶为王?添酒,王?侧目一看,发现该女美艳脱俗,委实令人艳羡。
王?定了定心神,然后答道:“谢陛下赏。
两汉取人,皆于乡闾之间访其才德,州郡择其出众者贡之,然后朝廷入用,当时号为多士。”
“眼下参加会试的举子中,不也有乡贡出身吗?”
“不错,确实有乡贡身份,然其毕竟为少数。
依臣意见,中央及州县官学中,生徒入学资格限制太死,如此就绝了许多能才的入仕之路,须放开限制。”
李世民不赞成王?这个意见,摇摇头道:“不可。
魏晋之后,官有世胄,谱有世官,到了我朝虽有变化,然不能混淆士、庶之分。”
魏晋以来,门第观念很重,李渊身为关陇贵族后裔,自然不能免俗。
李世民在征战和理政过程中,为了笼络人才,逐步打破关陇贵族的范围,起用魏征等山东寒族之人,已是很大的进步。
但士族及庶族还是有区分的,让李世民打破士族及庶族的界限去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他尚没有这个心思。
不过他还是赞成汉时法令,在士族中经过乡、县、州逐级选拔,全面考核其才具、德行。
李世民目视王?道:“不管怎么说,你主持门下省,仍然关注吏治之弊,朕心甚慰。
王卿,你知道朕最看重你的什么优点吗?”
王?稍微思索了一下,然后说道:“臣有自知之明。
若论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如晦。
每以谏诤之心,将陛下与尧、舜相比指君之短,臣不如魏征。
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温彦博。
断狱理案,举重若轻,臣不如戴胄。
至于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与他们相比,亦有一寸之长。”
李世民大喜道:“不错,激浊扬清,疾恶好善,确实为朕看重你的优点。
王卿,你对其他人的评价,可谓恰倒好处。
来与朕同饮一盏。”
他们饮的是葡萄酒,只见酒为琥珀色,入口甚甜。
两人饮尽之后,那名美人又轻轻为他们斟上。
李世民满意地说道:“朕听了你的这番话委实开心。
人非完人,皆有所长。
看来朕用你们,确实各得其所。
王卿,你这番话其实也是赞扬了我呀。”
“臣实事求是,不敢夸张。
人皆有所长,然对其短处也不能不管。
取长补短,方为正途。”
李世民今天与王?共进午膳,心情很好,不觉多喝了几盏。
他素来不善饮酒,顶多喝几口比较平和的葡萄酒即可。
今日醺醺然之间,他抬眼看那添酒的美人,感叹道:“王卿,你说得不错。
人有其短须补之,然有一些人本色挺好,惜其无人制约为所欲为,又生出了许多短处。
你知道眼前的这位美人是谁吗?”
“臣不知。”
“她是庐江王李瑗之姬也。
李瑗生性懦弱,性格本来很平和。
txt小说上传分享
唐皇慧眼识马周 李靖忠心领三军(3)
然他到了幽州,性子却变得很骄横。
一日他见此姬甚美,即杀其夫而夺之。
看来人之性子易变,若有好环境则往好处发展,可以制约其短处;若到一骄逸之环境,人性之恶处彰显无隐,李瑗即是此例。”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李瑗当时为幽州都督,其与李建成、李元吉来往甚密,闻听李世民掌权惊惧不已。
其身旁的王君廓包藏祸心,怂恿他反叛李世民,既而又杀掉李瑗向李世民邀功。
李世民从人之性格长短处,引出了李瑗杀夫夺妇的丑事。
他却没有想到,李瑗已死,自己理该将此美人还归其家,不该千里迢迢将她召入宫中侍候自己。
王?不假思索,离席躬身道:“陛下认为庐江王纳此妇是错是对?”
“杀其夫夺其妻,兽行也。
这还用问对错吗?”
“